APP下载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2019-02-28周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6期
关键词:病毒性体温小儿

周丽华

(铁岭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发热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诱发因素较多,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临床上常见的致病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腮病毒、合胞病毒、轮状病毒等[1]。临床上常表现为咽喉肿痛、咳嗽、头痛、纳差、发热等症状,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则会转化为肺炎、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等,轻者会造成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重者则引发全身感染甚至导致患儿死亡[2]。利巴韦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感染药物,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单独应用效果常不尽人意[3]。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400例病毒性发热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00例病毒性发热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肿痛、咳嗽、头痛、纳差等症状,体温38~40 ℃,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经胸部X线片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发热疾病,患儿家长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全身感染性疾病、相关药物过敏史及接受其他治疗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0.5~9岁,平均年龄(4.35±1.34)岁;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52例,上呼吸道感染71例,肺炎34例,水痘23例,手足口病20例;研究组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0.5~8岁,平均年龄(4.51±1.27)岁;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48例,上呼吸道感染70例,肺炎37例,水痘25例,手足口病2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止咳化痰等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沈阳津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532)治疗,10 mg/(kg·d),每日3次,连续治疗3 d。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154)治疗,1岁以内每次1~2 g,1~3岁每次2~3 g,4~6岁每次3~4 g,7岁以上每次5 g,每日3次,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复常率,并采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治疗前后取患儿空腹下肘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出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L-6、IL-10及TNF-α水平[3]。

1.4 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治疗3 d内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体温复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有效:给药3 d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体温复常;无效:治疗3 d后患儿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188/20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50%(157/2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

2.2 两组治疗情况: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体温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情况()

表2 两组治疗情况()

2.3 治疗前后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前两组患儿IL-6、IL-10、TNF-α、N%及WB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0、TNF-α、N%及WB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变化()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水痘、手足口病均为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热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西医临床常采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该药物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会攻击宿主细胞而产生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局限性[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由中药连翘、荆芥、赤芍、淡豆豉、薄荷、槟榔、青蒿、炒栀子精制而成,其中连翘具有疏风散热、解毒利咽,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淡豆豉具有解毒除烦、祛邪解表的作用,薄荷具有散入解读、疏风发汗,消炎的作用,炒栀子具有镇静降温、抗微生物的作用,青蒿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赤芍具有镇静抗炎的功效,槟榔具有抗病毒、抑菌作用,荆芥具有疏风解热发汗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导滞、抗病毒、抗炎之功效[6-7]。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体温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协同性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可有效弥补利巴韦林的不足,对缩短治疗周期、节约医疗资源具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TNF-α、N%及WB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有效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WBC水平,对促进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各实验室指标水平,疗效确切,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病毒性体温小儿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