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体会

2019-02-28孙翔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6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胆总管胆结石

孙翔宇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 营口 115007)

肝硬化与肝胆结石均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胆固醇、胆色素、胆汁酸代谢障碍,并且会损害到胆囊与胆管,继而增加肝胆结石的发生率[1]。近年来,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该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与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在本次研究中,对42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42例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19例,年龄跨度为43~78岁,平均为(62.1±3.4)岁。采用B超与CT检查确诊,疾病类型:肝炎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胆汁性肝硬化9例,合并胆囊并胆总管结石1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3例,胆囊结石12例。所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寒、发热、黄疸、腹水等症状。

1.2 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常规B超、CT检查,对其血常规进行检查。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并根据其手术耐受性给予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42例患者中19例给予胆囊切除、胆管切开与T管引流术治疗,14例给予单纯胆囊切除术治疗,另外9例给予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所有手术均需要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处理,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常规消毒,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压设置为12 mm Hg,给予常规三孔法,分别在剑突、右肋缘与锁骨中给予穿孔位置定位,接近胆总管,并保持垂直状态,为胆道镜取出结石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进入腹腔之后对胆囊三角解剖处理,将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进行分离,在胆囊动脉近端放置可吸收夹,在胆囊动脉远端放置钛夹,对动脉进行离断处理。之后解剖十二指肠,在肝总管与胆总管前臂无血管交汇处行1 cm左右的纵切口,在剑突部位置入纤维胆道镜,使用取石钳将结石取出。采用生理盐水对胆道进行冲洗,将T管放置其中,对胆总管进行缝合,留置文氏孔引流管。术后2~3 d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8 d夹闭T型管,术后3周给予T管造影检查,如果存在结石残留情况,需要在术后8周经T管瘘管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如果出现胆囊积液情况,需要及时给予减压处理,并切除胆囊,部分患者解剖胆囊三角关系复杂,或多发性结石,需要先将结石取出,对胆道进行冲洗后进行切除,术后需要引流处理。所有患者在术后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需要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进行了解与统计。疗效标准中,治愈:患者症状消失,肝硬化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症状显著好转,肝硬化恢复良好。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变。另外,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草转氨酶AST、乙肝病毒抗原HBeAg等指标进行检查与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分析:42例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01.3±9.8)min,住院时间为(14.2±4.7)d,术中出血量为(312.3±21.9)mL。

2.2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42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2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2.3 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42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积液1例,并发症率为7.1%。

2.4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ALT、γ-GT、AST、HBeAg阳性率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肝硬化与肝胆结石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通常会导致肝功能减退、胆道狭窄等,肝硬化与肝胆结石互为因果,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3-4]。在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治疗中,主要给予手术治疗,其疗效显著。但是,由于患者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凝血功能下降,通常会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手术耐受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5]。

在手术选择中,最为安全的手术为胆囊切出术,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在具体开展手术的时候还需要对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避免出现胆汁外漏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肝硬化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下降,大肠杆菌容易通过肠道与门静脉进入到肝脏中,并且会通过胆汁与淋巴管与胆囊结合,容易出现胆囊感染情况,胆囊黏膜会造成较大损害。感染会增加炎性细胞引起结石的发生[6]。由于白细胞崩解,黏膜受损,机体释放较多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如果感染,细菌会形成β葡萄糖醛酸酶,对胆红素进行分解,形成非结合胆红素,并将其保持在较好浓度的饱和状态,与钙离子结合,容易形成以胆红素为主要成分的结石。肝硬化会增加体内自由基数量,肝内自由基清除剂会形成一种屏障从而导致机内自由基数量显著增加,会释放更多的β葡萄糖醛酸酶,从而会导致结石的形成。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在手术治疗中容易出血较多,继而术后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在手术治疗中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手术风险,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7]。

在本次研究中,对42例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并发症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率,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表明,在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中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其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中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胆总管胆结石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本刊2019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本刊2019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