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对乙型肝炎患者抑郁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9-02-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6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依从性护理人员

周 燕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 2641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我国比较常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患者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1],另外再加上身体病痛的折磨,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并且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其治疗依从性有着较大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明确生活当中的注意事项[2],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本次研究中,特对本院40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乙型肝炎患者,总例数为40。研究时间始于2017年3月,止于2018年3月,将40例样本依据护理方案的异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中,纳入男性11例,纳入女性9例,年龄为21~61岁,平均年龄值(41.2±1.1)岁;实验组20例中,纳入男性为12例,纳入女性为8例,年龄在22~60岁,年龄平均值为(43.1±1.2)岁,研究已将参与研究患者病历资料送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同意,患者及其家属也支持研究,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差异不影响研究科学性。

1.2 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让患者尽快熟悉治疗环境,降低对医院的陌生程度,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评估,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主动了解患者的诉求,对患者的疑惑进行详细的解答,如果患者在疾病理解上出现误区,要及时的指出错误,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且实施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治疗依从性。心理疏导:当患者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后,患者对于诊断结果往往没有充分的准备,难以接受自身疾病状况,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不仅在身体上备受疾病的折磨,还有心理上的打击,在治疗期间出现不配合治疗,甚至轻生的现象,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要疏导患者出现的心理压力,并且由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会被进行隔离治疗,此时患者内心的心理情绪会更加复杂,对工作与家庭生活方面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给予充分的同情,如果患者提出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倾听,并指出患者的错误认识,鼓励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并且告诉患者乙型肝炎是可以治愈的,让患者尽快接受隔离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

1.3 观察指标:①抑郁评分、②依从性指标(正确服药、合理饮食、远离烟酒、合理作息、定期复查)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2.0,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t与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评分:在实验组20例患者当中,患者干预前的抑郁评分为(58.29±2.01)分,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45.29±3.01)分;在对照组20例患者中,患者干预前的抑郁评分为(57.61±4.05)分,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56.25±1.92)分,由此可见,干预效果显著,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2.2 依从性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指标,统计结果得知,实验组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远离烟酒、合理作息、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均较好,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各项指标[n(%)]

3 讨论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抑郁症状比较常见,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引起了重视,护理人员一般都会主动关心患者,但是很难起到显著的效果[3]。治疗依从性指的是在患者就医后,其医嘱行为与生活行为的一致性情况,在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而治疗依从性则是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应当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内心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会让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尽量避免由于治疗环境的陌生带给患者恐惧感,并且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且由于患者的错误理解对疾病治疗情况产生悲观心理,在治疗过程中还会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法与隔离治疗的暂时性与必要性,让患者能够正确的理解干预措施[5]。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指标,统计结果得知,实验组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远离烟酒、合理作息、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均较好,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在实验组20例患者当中,患者干预前的抑郁评分为(58.29±2.01)分,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45.29±3.01)分;在对照组20例患者中,患者干预前的抑郁评分为(57.61±4.05)分,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56.25±1.92)分,由此可见,干预效果显著,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

综上所述,据此研究可知,在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抑郁情绪。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依从性护理人员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