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视角的福建省旅游业对经济拉动分析
2019-02-27陈玉珠陈季超
陈玉珠 陈季超
(仰恩大学,福建泉州,362014)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并为其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等的综合性产业。[1]现代旅游业有别于传统旅游业,突出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理念的创建。[2]作为福建国民经济重要一环的现代旅游业,其发展水平高低有着重大意义。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全域旅游理念发展优质旅游,福建省的旅游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机遇,旅游业对福建经济发展的支撑进一步加强。2018 年,福建省生产总值35804.04 亿元,是2002 年的7.2 倍。同年福建省旅游收入达到6634.58 亿元,是2002 年的12 倍左右。本文采用福建省旅游业的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3 个指标,较为直观地展示旅游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拉动,有助于全面认识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旅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3 个指标来衡量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国内学者张晋华等、[3]袁智慧等、[4]祝爱民[5]使用该方法分别对山西省、海南省、湖南省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的效果较好。此方法比较全面,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对比,且数据容易取得,计算方法简单易懂。本文旅游收入、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相应省份统计年鉴,其他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二、拉动效应的时间维度分析
近些年,福建省积极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其中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2018 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5083.10 亿元和32182.09 亿元(表1),较2002 年的424.39 亿元和4467.55亿元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年平均增长率双双超过10%。福建省在发展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在2007 年达到了峰值的15.2%。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在“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下,率先放缓经济发展速度,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福建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大力打造“清新福建”的旅游品牌。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旅游业发展时机已经成熟。这一切促使了福建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旅游业的依存度和贡献率都有了显著增强,对全省经济增长拉动愈加凸显。2003 年福建省旅游业依存度为7.77%、贡献率为-7.2%,拉动率为-0.83%,主要受“非典”事件影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到2018 年,旅游业依存度提升到17.61%,贡献率提升到31.96%,拉动率提升到2.83%(表2),图1 进一步刻画了三指标的增长形态。
表1 2002-2018 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GDP 及GDP 增长率的时间变化(亿元)
从图1 可以清楚看到,旅游业依存度波动幅度较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 年以前旅游业贡献率波动幅度巨大,2011 年以后旅游业贡献率快速增长,表明众多旅游业利好政策落地成效显著,旅游经济活力得以释放,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之一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表2 2003-2018 年福建省旅游业对经济拉动的时间变化(%)
图1 2003-2018 年三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
三、拉动效应的空间维度分析
(一)福建省与周边省份旅游业拉动效应比较
本文选择了与福建在社会发展和旅游经济形态等方面有众多相似之处的周边五省(包括浙江、海南、湖南、江西、广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旅游业的拉动效应,这将有助于福建省对旅游发展政策进行完善。由表3 可以知道,福建省旅游业依存度与周边地区相比处于中下水平,2009 年处于第3 位,高于江西省,湖南省和广东省,但与第1 位的海南省相比少了3.54个百分点,比第2 位的浙江省少了2.24 个百分点。福建省依存度2013 年下降了许多,处于第6 位,与第1 位的浙江省相比,相差4.2 个百分点;2018 年上升第5 位,与第1 位的江西省相差15.33 个百分点。该指数低于3 个节点中六个省份的平均值,但明显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国内综合平均值。
表3 2009 年、2013 年、2018 年福建与周边五省的旅游业拉动值(%)
1.从旅游业贡献率指标来看,2009 年福建省为8.35%,位居第6 位,低于第1 位的浙江省17.31 个百分点;2013 年上升到第5 位,仅高于海南省。2018 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2013 年增长了14.91 个百分点,仅高于广东省,但其他4 省的旅游贡献率均超过福建省,湖南、江西两省的旅游贡献率分别达到了81.11%、60.50%。在全国范围内,福建省旅游贡献率处于国内上游水平。
2.从旅游业拉动率指标来看,2009 年福建省排在第6 位,低于浙江省1.25 个百分点,2012 年增长到1.88%,处于第4 位。2018 年增长到2.83%,该指标高于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排在第3 位,与第1 位的湖南省相差3.94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福建省旅游业拉动率较高。
3.从三个指标总体情况看,福建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逐年增加,但与其他省份相比并不突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福建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福建省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清新福建”的品牌全国有名,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这得益于福建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而且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2016 年《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福建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引,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优化旅游产业规划布局,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把福建建设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旅游地。(2)相比起来,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人口总量都超过福建省,湖南省经济总量比福建省仅多2400 多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却多近2100 亿元,而江西省经济总量少福建省11000 多亿元,旅游总收入却多福建近1400 亿元;这两省的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走在福建省的前面,与此同时,两省均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过去的两年里湖南和江西两省都在大力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再加上高铁经济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的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两省的旅游贡献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福建旅游业拉动效应的区域比较
福建省内各市(县)2016-2018 年的旅游总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稳定增长,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旅游总收入较高,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大部分城市旅游总收入都在平均线以下(表4)。福建省作为沿海省份,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城市之间可以加强各方面的联系,推动旅游景点合作,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市(县)地区发展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比分析全省不同市(县)旅游拉动情况,可以发现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问题,有利于提高旅游政策的针对性。本文基于福建10 个市(县)2018 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原始数据,对旅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3 项指标进行了计算(表5)。福建旅游业整体发展较不协调,空间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个别城市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较高。
表4 2016、2018 年福建各市(县)旅游总收入、GDP 及GDP 增长率对比(亿元)
(1)在旅游依存度上,南平市最高36.54%,其次是厦门市,漳州市11.05%最低,两级分化严重,若不考虑较高的南平和厦门,则其他县市两级分化不太严重。南平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北段,是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南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最早,近些年,该市着力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加强旅游目的地服务传递系统设计,以深化产业融合的方式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打响“清新福建,清心武夷”的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使旅游业成为厦门市的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作用毋庸置疑。伴随厦门市政府对旅游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厦门市旅游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厦门经济的发展。漳州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金色土楼,蓝色滨海,红色文化,五彩花海……),市政府致力于打造“花样漳州”全域旅游目的地,营造智慧旅游环境,加大营销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全域整合、全域规划、全域营销、全民参与”的发展理念,提高旅游开发质量,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表5 2018 年福建省各市(县)旅游业拉动效应的三项指标值(%)
2.在旅游贡献率上,南平市最高,达到了78.96%,其次是平潭县,达到了72.36%,最低的是泉州市。平潭位于台湾海峡的中北部,距离台湾本岛最近,与台湾交流合作非常具有优势。平潭实验区自2009 年7 月建立以来,发展定位就是打造海峡两岸共同的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平潭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泉州市位于福建的东南部,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的影响力不够大。泉州制造业发达,导致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景点知名度不高,泉州旅游业在泉州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偏小、贡献度低于省平均值,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不够明显。
3.从旅游拉动率来看,南平市和平潭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市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泉州市的旅游业拉动率仅为1.18%,旅游业未形成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对该地区经济的带动不明显。
旅游业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旅游依存度与贡献率这两个指标来反映,这一比例反映了地区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而发展速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散点图能直观反映福建省各市(县)的旅游依存度和旅游贡献率的情况(图2)。
通过图2 看出,这十个市(县)均分布在1:1 线以上,即贡献率大于依存度,表明这些市(县)的旅游业发展趋势较好,未来发展的空间较大。这其中,平潭县和南平市显示出的发展势头迅猛,平潭县依存度为12.58%,贡献率却有72.36%,2018 年发展速度位列全省第2 位;南平市旅游依存度为36.54%,旅游贡献率达到了78.96%,位列全省第1 位。泉州、漳州、福州、龙岩和厦门五市,其发展速度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基本协调,因此,分布在1:1 线附近。其中,泉州市旅游依存度11.18%,旅游贡献率14.05%,最为接近1:1 线。
图2 2018 年福建省各市(县)旅游依存度与旅游贡献率的散点分布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来看,福建省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区位环境优越,福建省旅游业占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6]福建经济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产业扶持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性,地方特色不显著。[7]
福建省内厦门、福州、泉州等城市旅游业发展较好,尤其是厦门——全国热门旅游城市。厦门旅游业的发展对省内各市乃至福建省发展旅游业都有着借鉴意义。厦门市政府一方面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推出激发旅游业活力的政策,给予旅游业政策支持。厦门市内交通便利,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众多,而且厦门一直在建设更多的轨道交通,使得出行更加便利。推出特色旅游产品,鼓浪屿、厦门大学、曾厝垵等景点旅游各具特色。旅游体制机制完善,市场主体性强,地区资源整合性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结论及相关政策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时间维度上,2003-2018 年间,福建省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总体不断提高,其中依存度和贡献率增长幅度更大。随着各项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发展将进入加速和转型阶段,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将持续增强。第二,在省域空间维度上,福建省与其他相邻省份相比,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并不突出,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在市(县)域空间维度上,福建省各个市(县)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存在不均衡现象,中部地区增长势头迅猛,闽西、闽南和闽北三个地区持续稳定增长,闽东地区的增长势头缓慢。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第一,国家支持和发展旅游业,不断得释放政策红利,福建省应该抓住旅游业发展的机遇,聚焦海丝战略,深化旅游与文化、康养产业融合,将旅游业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业规范化,文化化、特色化发展。[8]第二,依托福建省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不断细分旅游市场,完善旅游资源以及相关设施,规范旅游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为指引,打造旅游品牌,突出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三,要学习周边省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交流与合作,在发展全域旅游,规划统筹的基础上,市县之间也要架起合作的桥梁。加强旅游业产业结构优化,整合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各市(县)的本土特色,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