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服务学习课程实践研究

2019-02-27李小芳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服务

林 蓉 李小芳

(汕头大学,广东汕头,515063)

一、前言

服务—学习课程模式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学习的基础上,把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把学生成长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服务学习以服务为载体,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参与社会服务,从服务社会的经验中学习、反思、提升,[1]进而在认知情感、价值观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获得发展。服务学习在美国快速发展,学者对服务学习的深入研究逐渐展开,经过多年深入研究与实践,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已基本建立,课程发展较为成熟,大多数高校已将其设为一门重要课程。中国从2001 年开始对服务学习进行理论研究,目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为学习借鉴美国经验的理论探讨,港台地区已有部分学者关注并开始进行服务学习的实践。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相关研究从理论深入实践,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近年我国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强调高校应从各方面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强化社会实践育人,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高校应把实践育人理念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服务学习模式正与国家倡导的实践育人理念相契合,符合时代发展新风向。部分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和工作者将服务学习模式引入到学科教学改革中,探索服务学习在教学实施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会工作研究者探讨将服务学习理念融入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发现服务学习模式可成为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反思逻辑与实践路径,[2]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专业服务能力、课程反思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通过对开展服务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模式的应用探索,发现教学效果显著,并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及经验提出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3]将服务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学科课程改革,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新途径。可见,服务学习已经在高等教育界得到应用,服务学习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推进高校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服务学习在教育设计与教育实践的特点

(一)传统服务学习特点

1.教育设计

服务学习在整体目标上注重学生、学校、社区间的平等互惠服务与学习,[4]既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又强调各方的兴趣和需求,最终实现各方的目标。服务学习课程由学校和社区彼此合作,一起制定具体的服务主题、内容、流程和方式等,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实现对社区的服务需求,通过服务学习课程的开展,学生在服务学习过程中能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服务对象能探明困境原因并通过针对性帮助使处境得以改善。服务学习在实施方法上采用学习与服务并重、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贯穿始终的方式。学生通过实践与反思的结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2.教育实践

服务实践过程不仅强调服务,更强调学生反思,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关键步骤,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反思活动贯穿于理论培训、服务实践及总结分享三环节,后两个环节的自我反思尤为重要。在服务实践中,学生记录服务内容以及与服务对象的互动状态,分析情景与具体行动,思考所遇困难,讨论解决途径方案,向服务对象进行反馈;在总结分享环节学生对整个服务学习理念和方案、对个体观察和经验进行反思,以达到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反思可采用讨论、撰写心得报告、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的反思活动不仅是服务学习内容的深化,还是经验教训的总结。服务学习的最终环节是评价,包括背景评价、方案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种类型,以此促进各方共同推进服务学习向纵深发展,服务学习评价以庆贺的方式作为最终环节,以达到学生展现自我、激励自己与他人的目的。

(二)传统服务学习模式的不足

在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服务学习课程虽能较好实现“服务他人、自我成长”的使命,但在教育设计与教育实践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服务学习课程目标涵盖了道德素养、人生价值与职业能力等方面,但较少关注学生在课程实践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等服务主体内部心理状态,也未提及对服务主体自身正能量、奋进力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挖掘与培养。前期的理论培训阶段,教师单向传授项目知识和实践方法等,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易停留于想象和出现心理落差,能力发挥受局限;服务实践阶段,学生单向关注服务对象,忽视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和激励等内在需求。

汕头大学是国内服务学习课程开展较为成熟的高校,其服务学习课程包括理论培训、实践、总结三环节,通过对课程教学安排的整理发现:理论培训主要集中在“服务—学习”课程模式介绍、课程所需专业知识讲授、项目策划、团队沟通与协作辅导、突发事件与安全意识演练;实践环节关注服务内容和对象本身;总结环节主要反思参与课程后收获的知识、技能、公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上,传统的服务学习注重服务目标的达成,而对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挖掘、对“施比受更能增强幸福感”的引领等的显性关注较为缺乏。

20 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浪潮兴起,其重在探寻人类如何改善心理能量、挖掘性格优势、活出生命价值。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潮流应用于教育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致力于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往正向、积极方向推动,是教育改革的一抹彩虹。我国教育领域最完善、系统的积极心理建设包括六大模块: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5]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服务学习课程,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开展服务学习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培养、学校教育、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服务学习课程的教育实践特点

(一)课程设计与实践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有效融入服务学习课程,最重要的体现是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植入积极心理元素,主要包括在理论培训、服务实践、总结分享三环节增加积极心理学内容,具体课程内容可参考如下:

在理论培训环节锻炼学生的积极自我和积极情绪。可通过“优势接龙”“点赞暴击”“说出我生命中的故事”等团体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到“最佳的自我”,使学生在服务学习课程中识别自身独特才能和品格优势、激发潜在积极心理能量。可通过冥想、正念呼吸等方法教导学生情绪管理之道,创造体验积极情绪情景,以使其在服务学习课程中能有效进行情绪管理,不仅察觉诱发积极情绪,还接纳消极情绪。

在服务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建立积极关系、体会积极成就。可结合学生自身能力与最近发展区,通过提供与学生知识技能相匹配的服务任务、设置清晰的任务目标、及时反馈等方法,引导学生沉浸于探索性的服务实践中,全身心地去服务、去学习。可依据学生服务实践情感状态,通过共情训练、非暴力沟通、感恩行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服务学习课程中建立与合作伙伴、服务对象的积极关系。可依据学生的服务学习进程与效果,进行习得性乐观训练、目标行为正向激励、成长性思维训练等,引导学生体会积极成就,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乐观接受挑战、调整思路、努力奋进。

在总结分享环节回顾服务学习的积极意义,可结合服务学习成效,通过回味过去练习、道德对话、寄希望于未来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自己在服务学习中“给予者”与“索取者”的双重角色,强化“给予者”体验到的意义感和“索取者”体验到的幸福感,引导学生体验无法替代的意义感,引导学生发现服务学习课程对学习、自己、他人、人生的重要意义,深化服务实践收获。

(二)课程效果与评价

服务学习课程的目标是“服务他人,自我成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贯穿到服务学习课程中,挖掘学生的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等心理品质,以达到提高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真善美,向服务对象传播正能量的能力。通过比较未修读与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的积极心理差异,发现融入积极心理学元素的服务学习课程对提高学生积极心理素养与品质具有显著效果。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自编《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5 点量表计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通过测量分析,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99,具有良好信度,可做为测量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有效问卷。使用该问卷从韧性、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合作五个维度考察未修读与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差异状况。其中,韧性是指个体能从逆境、挫折和失败中快速恢复过来,甚至积极转变和成长;自我效能是指个体有胜任任务的自信,能面对挑战并力争成功;乐观是指个体具有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对现在和未来持积极态度;希望则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合作是指善于与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沟通配合完成某项任务的积极特质。2019年4月,向《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是否在本学期修读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发放问卷,其中53 人未修读服务学习课程,75 人修读服务学习课程,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spss22.0 进行独立样本差异检验。

表1 未修读与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差异状况

从上表可见,未修读与修读服务学习课程的两组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韧性、自我效能、乐观、希望维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合作维度上,未修读与修读服务学习课程的两组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上,t=-3.468(p=0.001<0.01),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未修读的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存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其整个人生的情感态度,在服务学习课程中,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有效挖掘,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将自身得到正能量传递给服务对象而得到强化,学生更善于发现自身的真善美,发挥自身的性格优势进行服务实践,认同自我价值,提升了自身的心理能量。

在韧性维度上,t=-2.614(p=0.009<0.01),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的心理韧性显著强于未修读的学生。具有较强心理韧性的学生能有效应对各种环境下的挑战、应激源和压力,在服务实践中遇到困难、挫折和阻力时,课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训练使学生能保持勇敢心态去面对,在克服挑战时保持韧劲,具有较强的心理弹性,能从逆境中迅速恢复。

在自我效能维度上,t=-2.214(p=0.027<0.05),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未修读的学生。高自我效能感意味着高能力水平和高信念强度,学生进行服务实践时,遇到危机和障碍,对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学习使学生能激发自身内在动机和心理资源,坚定信心,进行自我激励并努力实现目标,成功的体验能强化学生内在成就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在乐观维度上,t=-2.724(p=0.006<0.01),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的乐观心态显著优于未修读的学生。失败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服务学习课程中的积极心理元素培养了学生对待负性事件时以积极的情绪、动机和对未来的预见来看待结果,并进行合理归因,从积极的建设性的角度理解和应对困难。

在希望维度上,t=-2.520(p=0.012<0.05),修读服务学习课程学生比未修读的学生更充满希望。充满希望的学生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及更大的潜力,出现阻碍时能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与智慧创造性地寻找解决方法,基于积极心理学设计和实践的服务学习课程,使学生更能发展性地、充满希望地处理问题。

综上,服务学习课程内容结合积极心理学元素,服务实践激发学生潜在积极心理品质,尤其在韧性和乐观方面最为显著,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层面次之,学生内在心理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对提升服务学习成效与学生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这与前人研究发现参与服务学习对大学生核心技能具有显著积极影响的结果相一致。[6]服务学习课程改革中注入积极心理学力量势在必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服务学习课程,充分发挥服务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优势,在高校推行将积极心理学元素融入服务学习课程模式是促进人才培养的明智之举,是构建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模式,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研究中将积极心理学融合渗透入更多的学科也是新趋势。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服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