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2019-02-27李连芝
李连芝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属于肺实质感染,主要发生于机械通气48 h后或撤机拔管48 h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一旦发生VAP,将导致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是造成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因此,如何预防及降低VAP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指出,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可降低VAP发生率[2]。现就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1 VAP发生危险因素
1.1 高龄
高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弱,抵抗细菌的能力也随之减弱,更容易引发VAP,尤其是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VAP发生率更高。杨贻清[3]对75例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7例发生VAP,年龄≤70岁的患者VAP发生率为13.95%,>70岁的患者VAP发生率为34.38%,年龄>70岁的患者VAP发生率较年龄≤70岁的患者高,充分证明高龄患者更易发生VAP。
1.2 机械通气时间
长时间机械通气将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使患者气道清除细菌的能力不断下降,进而更易引发VAP。朱明华等[4]对122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9例发生VAP,发生率为15.57%,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VAP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机械通气时间>7 d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较机械通气时间<5 d的患者高,充分证明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
1.3 不当体位
不当体位也是引发VAP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平卧位最为危险,由于患者平卧时易发生误吸,且患者需长期卧床,神志不清,若长期保持平卧位,将因误吸引发VAP。黄利华和蔡益民[5]对135例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2例发生VAP,结果发现,VAP的发生与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插管次数≥3次、体位不当等密切相关,可见不当的体位更容易发生VAP。
1.4 呼吸机管路污染
呼吸机管路管理不当也是引发VAP的重要因素,呼吸机管路长时间使用,不断增多管路内的细菌,进而增加VAP的发生风险。田莹等[6]对90例机械通气时间≥3 d的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患者更换呼吸机管路频率将其分为3 d组、7 d组及10 d组,结果发现,10 d组患者细菌检出率较3 d组及7 d组高,7 d组细菌检出率较3 d组高,且10 d组患者VAP发生率较3 d组及7 d组高,7 d组VAP发生率较3 d组高,说明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间越长,管路细菌污染越严重,且VAP发生率越高。
1.5 营养不良
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多处于高代谢状态,且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而患者能量消耗及需求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导致其营养状况不断降低,对自身免疫能力产生影响,进而更易发生感染,引发VAP。劳嘉良等[7]对228例机械通气发生VAP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肺部基础疾病、营养不良、误吸等均是引发VAP的危险因素,充分说明营养不良更容易发生VAP。
2 护理方法
2.1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李淑媛等[8]对360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其中118例发生VAP,结果发现,机械通气时间>5 d的患者VAP发生率为41.36%,明显高于机械通气时间<5 d的患者(20.77%);杨贻清和潘成梅[9]对90例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1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23.33%,其中机械通气时间>7 d的患者VAP发生率为39.02%,机械通气时间≤7 d的患者VAP发生率为10.20%,结果表明,通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因此,在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控制机械通气时间,进而避免因过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而引发VAP。
2.2 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在VAP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李福琴等[10]对357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床头抬高角度不同分为0°组、30°组及45°组,各119例,结果发现30°组与45°组患者VAP发生率较0°组高,30°组与45°组VAP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且30°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更低,褥疮预防有效率更高,患者舒适度更高,表明床头抬高30°可有效预防VAP,且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预防褥疮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而高云等[11]主要对25°~30°与45°两种卧位预防成人机械通气患者V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床头抬高25°~30°与床头抬高45°在降低VAP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而在降低褥疮的风险中,床头抬高25°~30°更具优势,且患者依从性更高。因此,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及时帮助患者调整适宜的体位,不仅可降低VAP发生率,还可使患者更加安全、舒适。
2.3 呼吸机管路管理
呼吸机管路污染是引发VAP的重要危险因素。闫卫彬等[12]对30例VAP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呼吸机管道、呼吸机管道冷凝液、下呼吸道分泌物及护理人员手表面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发现,呼吸机管路、管路冷凝液、患者呼吸道是VAP病原体来源的主要途径,呼吸机管路冷凝液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手表面污染细菌,临床应用中应及时更换污染的呼吸机管路,加强护理人员卫生,以预防VAP的发生。李红洁和高红梅[13]对161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更换呼吸机管道时间进行分组,分为3 d换管组、7 d换管组及10 d换管组,结果发现,不同换管时间患者的VAP发生率及预后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率高,但调整更换呼吸机管路的周期对VAP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该研究中还指出,管路使用>7 d时,积水瓶出现脓性液体,而使用10 d时,已出现必须更换管路的指征,故仍建议7~10 d更换呼吸机管路。因此,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细菌情况,并及时对呼吸机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及更换,避免因呼吸机管道污染而引发VAP。
2.4 营养支持
早期对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进而提升机械通气侵入操作过程中的抵抗能力,维持患者免疫功能平衡,最终降低VAP发生率。刘向东[14]对7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发现,研究组VAP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重症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可降低VAP发生率。王颖和刘世炎[15]对14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早期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发现,观察组VAP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均较对照组高,表明早期营养支持可降低重症患者VAP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因此,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应积极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以避免VAP的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是VAP的高发科室,患者高龄、营养不良、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不当体位、呼吸机管路污染等均是引发VAP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针对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确保患者治疗顺利进行,提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