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在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2019-02-27杨晓明黄爱杰

智慧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控制性内窥镜出血量

杨晓明 ,黄爱杰

(1.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264003;2.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 招远 265400;3.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0 引言

鼻内窥觊直视下实施鼻窦开放术,具有较多的出血量,会对手术产生影响。因为鼻窦血管较为丰富,同时毗邻主要结构,手术要求需要视野较为清楚,操作正确,进而防止并发症。部分复杂病例具有较多的出血量,致使视野较为模糊从而将手术时间延长。将术中出血量减少,确保手术视野为手术麻醉的主要内容。控制性降压能够减少手术中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有助于手术操作。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可行性的临床观察,现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叙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选择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择期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60-75岁,体重55-70 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尼卡地平组)和对照组(非尼卡地平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体重等经统计对比后,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1]。

1.2 方法

(1)术前准备:患者入室后连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氧饱和度和BIS。常规开放外周静脉,静脉预先滴入乳酸林格氏液6 mL/kg。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有创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持续尿量监测,保持尿量维持在1 mL/(kg·h)[2-3]。

(2)麻醉诱导:依次静推20 ug/kg咪达唑仑,3 ug/kg芬太尼,1.5 mg/kg丙泊酚,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插入气管导管后机械通气,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分,吸呼比1∶2,术中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术中间断静推顺式阿曲库铵0.03 mg/kg、芬太尼2 ug/kg。术中以丙泊酚3 mg/kg·h持续静脉泵入,根据BIS值调整七氟醚浓度或氧流量,维持BIS值45-55。实验组在鼻腔内填充肾上腺素棉纱时以2.5 ug/kg·h静脉泵注尼卡地平,使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不低于80 mmHg并维持;对照组在进行鼻腔消毒时静脉泵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止血完成后停止静脉泵注实验组的尼卡地平和对照组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止血完成即刻停止术中应用所有麻醉药物[4-8]。

1.3 观察指标

术中两组心率变化:(次/分),如表1。择性较高,不单单对于冠状动脉以及外周血管,对于脑血管同样具有较强的扩张效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能够显著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渗血量,确保术野的清除,减少手术时间,具

表1 术中两组心率变化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数据计算后以(±s)表示,组间数据检验选择t值,两组数据以P<0.05表示,说明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如P>0.05说明组间数据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9-12]。

2 结果

两组病例对比发现实验组心率在各个监测节点没有太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控制性降压期间、停止降压后5 min、停止降压后10 min心率明显加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

3 讨论

静吸复合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是我院近年来开展的新项目,其优点是:直观性强、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但由于鼻腔特有的解剖特点:鼻腔狭窄、周围血管丰富。术中一旦出血常常导致术野显露不清,对手术进程进行延误,将手术时间延长,进而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对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很有必要的。

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应注意:①控制性降压要求产生的低血压状态必须保证机体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维持在允许的范围内,临床上以肱或桡动脉的平均动脉压(MAP)不低于60 mmHg为准,老年人不低于80 mmHg为安全限度,以满足机体代谢的最低需求,避免产生缺血缺氧性损害。②减少控制性降压时间,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③确保创面出血较少的基础上保证器官灌注,不需要一定降低至目标血压。

尼卡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对钙离子内流进入血管平滑肌进行抑制,对磷酸二酯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提升cAMP细胞水平,从而形成血管扩张以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动脉血管产生扩张,静脉扩张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尼卡地平血管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猜你喜欢

控制性内窥镜出血量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临床效果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