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2019-02-27肖红旗
杨 垚,肖红旗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一、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的战略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既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离不开对中国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中国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是文化繁荣兴盛的坚实基础,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
(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引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近年来,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各类红色纪念场馆,是新时代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场所,是人民群众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就使得红色基因的传承有了坚实的依托,既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宝库,又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的革命老区,但是,这些地区往往又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人情、鲜明的地域特征及浓郁的民族特色等条件。近年来,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已成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利用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以红色资源带动旅游,以旅游宣传党的历史,是近年来旅游开发和党史宣传教育的新形式。它既有效开发了党史资源,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当地交通的建设改善及环境卫生的整治,能促使产业结构优化,使当地就业率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对新时代乡村振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二、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况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以《甘肃省革命遗址通览》一书收录的陇南市辖区内76处遗址数据[3]和相关文献记载及田野调查数据为主要来源,可以将陇南红色文化资源分为三大主类、八大亚类、十二种基本类型。具体分类及资源概况见表1:
表1
三、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护意识不强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目前,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红色文化的弘扬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其中首要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问题。一直以来,广大民众深受优先发展经济这一主导思想的影响及现代非主流观念的冲击,出现信仰危机,对伟大革命史迹、革命英雄人物及其崇高革命精神开始淡漠,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日益淡化,使很多红色文化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成县的五龙山伏击战纪念碑来说,碑顶红色五角星严重倾斜有掉落之感、碑体表层严重脱落,未见修缮的痕迹,这与旁边民众集资修葺一新、“富丽堂皇”的庙宇构成了鲜明对照。同样,红川茹素烈士陵园内杂草丛生、墓碑倾斜,也未见修缮的痕迹,通往陵园的道路既没沙石铺垫,也没混凝土硬化,仍为坑坑洼洼的土路,这也与村民房前屋后的硬化道路构成了鲜明对照。另外,大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性建筑物都没有悬挂名牌,也未设置指示路标。把这一切简单归结为资金不足,明显站不住脚,因为简单维修与悬挂标牌,确实也用不了大笔资金,当地政府官员及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缺失,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制度体系欠缺
制度缺失、体制不完善、机制运行不畅成为制约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根本因素。目前,我们国家既没有制定关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专门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也没有建立起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制度体系,这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也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三)经费投入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续地投入资金。然而,经费投入不足,是很多红色文化资源现状堪忧的重要原因。上级财政并没有单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专项资金,很多地方尤其是乡镇一级财政又比较困难。陇南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问题一直很突出,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上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先保住不倒、不垮、不烂,甚至干脆弃之不理的现象屡有发生。比如,刘伯承和汪荣华结婚旧居是一处土木结构的瓦房,虽然主体结构保存完整,但由于缺乏资金,政府既不能妥善安置原住农户,也没有组织人员加固修缮,墙体已出现几处裂缝,屋顶木椽、石瓦破损,雨天漏雨不断,院内排水不畅,大有消失之危险。在陇南,已建成和正在建设9大红色主题纪念馆,除进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录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两当兵变纪念馆外,其他七大红色主题纪念馆,由于财政支持困难,建设进度普遍缓慢,馆内布展也比较单一单薄,不能充分发挥红色主题纪念馆应有的功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革命精神的弘扬。
(四)专业人才匮乏
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能否科学高效,最终靠的就是专业人才队伍。这就需要培育一批掌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目前陇南从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匮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需要,严重制约了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科学高效运行。
(五)开发利用失真
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上,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开发轻保护、乱开发不保护。结果,无序开发、简单开发,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破坏严重、红色形象破坏严重,失去了红色文化的本来面目。比如,徽县柳林镇对庙坪村的原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迁建,但迁建后完全改变了原貌,失去了历史的沧桑感;城关镇虽然没有破坏吴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但在附近又重建了一个纪念碑。《文物保护法》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循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由于受市场经济趋利意识的影响,忽视了红色文化的社会属性,开发利用失真,直接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降低或消失。“伪造”“仿造”“失真”的红色文化资源,不能唤醒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也不能起到教育引导、凝心聚力的作用。
四、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一)宣传教育是行动先导
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体、多种途径、不同形式的常态化宣传活动,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在主题宣传活动中,要从陇南众多的红色遗址、红色事迹、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等红色文化资源中,选取典型的内容,融入教育过程中,以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感受并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此外,要借助建党、建国、红军长征胜利等重要纪念日,或选取其他合适的时机,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红色文化展览或演出活动,让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资源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最终达到一种引导群众自觉接触、自觉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目的。
(二)全面普查是基础工程
摸清家底、熟悉家产,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前提,更是进一步实施开发的保障[4]。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全面调查,以便掌握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存量、类型、特点、价值等,并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对其进行评价,进而指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开发利用的方向。在全面系统普查的基础上,要建立起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档案库。首先,政府要整合相关机构,设立专项经费,加大人力、技术投入,按照档案工作的要求,明确普查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对象范围。其次,要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鉴定,一定要多方佐证,从而判定其真实性。最后,要按照陇南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时空特征,根据档案材料的来源、时间、内容、形式等分类归档,形成陇南红色文化资源档案库。在建立档案库时,要根据信息化和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电子档案库,方便人们检索及利用。
(三)原真保护是关键举措
原真性是考量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重要标准,也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首要目标。通过原真性的展现,从而起到见证历史、教育后人的目的。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管是加固、防护、修复,还是迁建、重建,都不能改变原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一切修复行为必须以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历史氛围的本来面貌为目的,也就是说保持“历史沧桑感”。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商业化运作或生产建设中的破坏,更要避免城乡规划建设中对红色文化资源生存环境的破坏。如在成县红二方面军五龙山伏击战遗址修建寺庙,还有在革命遗迹周围修建商业、娱乐中心等,这些都会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沧桑感,这本身就是对红色文化资源原真性的破坏。
(四)完善制度是根本保障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根本保障。政府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备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明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范围、措施,以确保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取得实效。为了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从国家层面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专项立法也很必要。目前,陇南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主要是依据《文物保护法》进行的,但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因未列入文物名录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针对陇南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显得很有必要,比如制定《陇南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纳入陇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内容、经费来源、组织管理、方法手段、责任归属、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
(五)合理利用是科学路径
依据《文物保护法》中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合理性原则。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最大限度地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注重陇南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新时代陇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增强爱党爱国教育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实施保护性开发,避免随意开发破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