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7,,,
, ,,
冠心病作为一种中老年常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病人身体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心肌的再血管化,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明显改善病人心肌血液供应情况,进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2]。然而,该手术方式损伤病人自身血管,使心脏负荷加重,增加了病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不利于其治疗远期疗效。同时,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大多数病人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对其康复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冠心病病人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以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0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芩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既往有严重精神病病史者;②患有恶性肿瘤者;③严重心力衰竭病人;④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者;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⑥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指征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⑧预期寿命低于半年者;⑨临床治疗资料不全者。将病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2~67(51.65±7.86)岁;病程4~6(5.09±0.75)年;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Ⅳ级7例;合并高血压40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脂31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1~66(51.38±7.23)岁;病程4.5~6.6(5.12±0.74)年;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8例,Ⅲ级9例,Ⅳ级6例;合并高血压38例,合并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脂3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进行机械通气操作,然后行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预防应激以及营养心肌等;同时给予硝酸甘油、血管活性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待心包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逐渐变少时,则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规格:每支 10mL,250 mg),将20 mL血栓通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规格:每2 mL包含50 mg),将4 mL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于治疗前后,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2 mL,并离心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利钠肽(BNP)、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②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情况。③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治疗前后病人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3],最高56分,最低0分。7~13分说明可能存在焦虑,14~20分说明一定有焦虑,21~28分说明焦虑明显,29~56分说明焦虑严重。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病人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情感指数)进行评价[4]。④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2 结 果
2.1 两组脏器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脏器功能指标(CK-MB、BNP、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BNP、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脏器功能指标比较(±s)
2.2 两组炎性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指标的比较(±s) pg/mL
2.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mmHg
2.4 两组HAMA、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A、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HAMA、SF-36评分比较(±s) 分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较梗阻动脉替换在远端缺血心肌的供血改善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近年来,冠状动脉搭桥术已在严重冠心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冠心病病人病变损伤程度大小不一,心脏功能储备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冠状动脉搭桥术所致的创伤应激引起病人发生心肌损伤的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心力衰竭病情加重,同时多脏器功能如肺、肾等发生损伤的概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手术创伤、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是术后病人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5]。因此,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脏器功能及炎性水平对于提高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K-MB作为一种酶类指标,能准确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6]。有研究显示,体内BNP水平与心脏功能分级呈负相关,BNP水平越高,则心脏功能越差,另外,CysC能准确反映机体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优于血肌酐),CysC含量越高,则说明机体肾小球滤过率越低[7]。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病人脏器功能指标(CK-MB、BNP、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BNP、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病人心脏、肾脏的损伤程度。
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有利于稳定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病情[8]。TNF-α是机体内主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之一,且有利于体内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该细胞因子在炎症、休克及死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体内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分,IL-6也是主要炎性细胞因子之一。该细胞因子能显著促进体内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合成,并降低抗体的表达,有利于炎性细胞在病变区域大量聚集。同时,在炎性因子对细胞发挥毒性作用的过程中,IL-6发挥协同作用[9]。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病人炎性指标(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的炎性反应,进而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手术创伤会对病人肺脏、胸膜等产生刺激作用。手术所致膈神经损伤、术后手术切口疼痛均会影响术后病人咳嗽排痰,严重限制其胸壁活动受限[10]。另外,腹腔积液、气胸、胸腔积液、血胸、胸带束缚过紧等因素均会对肺部、胸廓顺应性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病人通气量不足。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气分析指标(PaO2、PaO2/FiO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肺功能,改善其预后。
作为冠状动脉再建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搭桥术已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能明显改善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1-12]。然而,部分病人担心手术风险及手术自身创伤,造成术后病人出现程度不一的焦虑情绪,进而发生一系列躯体症状而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病人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HAMA、SF-36)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F-36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肺功能,改善其预后。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均会引起术后心脏电生理不稳定,大大增加其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同时肺淤血程度加重,回心血流量减少,心脏泵功能减退,肺部感染等发生率也会明显增加,不利于疾病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肺部感染、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黄芩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病人的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心、肾及肺功能,降低炎性水平,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