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结节性淋巴滤泡增生症1例
2019-02-27兰雨桐刘维新来爽邓秋萍杨美琪陈轶楠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沈阳110001
兰雨桐,刘维新,来爽,邓秋萍,杨美琪,陈轶楠(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沈阳 110001)
结节性淋巴滤泡增生症 (nod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NLH) 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以胃肠道黏膜分化良好的淋巴细胞增生、分裂,从而形成弥漫性淋巴滤泡为特点的一种疾病,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报道[1-2]很少。我科收治了1例小肠NLH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26岁,于2016年12月13日以“间断腹胀、腹泻2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胀、腹泻,排糊状便,便次为4~5次/d,无脓血。1个月前腹泻加重,便次约10次/d,排蛋花汤样便。曾发热2次,最高发热至38.4 ℃,自行退热。伴腹痛、中下腹隐痛,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症状略缓解。患者病来偶有恶心,无呕吐。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 36.6 ℃,心率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8/69 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17×109/L (正常值3.5×109/L~9.5×109/L) ,粒细胞计数1.69×109/L(正常值1.8×109/L~6.3×109/L) ,嗜酸细胞比率0.3%(正常值0.4%~8.0%) ,红细胞计数5.34×1012/L (正常值3.8×1012/L~5.1×1012/L) 。血清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 23.7% (正常值9.8%~19.8%) 。血清免疫球蛋白示IgG 21.20 g/L (正常值7.0~17.0 g/L) 。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便隐血阳性,便常规正常,未见寄生虫及虫卵。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凝血功能正常。HIV阴性。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血清钙镁磷及钾钠氯正常。补体、风湿三项正常,风湿抗体系列阴性,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阴性。TSPOT试验阴性。
胃镜示:食道、贲门、胃底、胃角、胃体未见溃疡及出血;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密布大小约0.2 cm的结节样隆起,色白 (图1) 。十二指肠活检病理示:十二指肠黏膜充血,重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增生 (图1) 。结肠镜示:盲肠、全结直肠散在斑点状充血,未见糜烂、溃疡及新生物;末端回肠密布结节状增生 (图1) 。末端回肠黏膜病理活检示:重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增生 (图1) 。免疫组化:CK上皮 (+) ,CD3滤泡外 (+) ,CD20滤泡 (+) ,PAX-5滤泡 (+) ,CD21 (+) ,CD68灶状 (+) ,Ki-67生发中心 (+) ,Bcl-2生发中心外 (+) 。小肠胶囊内镜示:胃黏膜未见异常;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黏膜密布结节状隆起,平均直径0.2~0.3 cm,表面光滑,未见溃疡,未见活动性出血灶;全结肠未见黏膜异常。
图1 小肠镜下及病理图片
全腹增强CT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彩超:左右颈部可见数个淋巴结回声,大者约2.37 cm×0.68 cm,;双侧腹股沟可见数个淋巴结回声,大小约1.31 cm×0.54 cm,皮质回声稍低,可见门样结构。肺部CT无异常。PET-CT检查结果提示:腹盆腔内、腹膜后区多发淋巴结影,部分肿大,部分代谢略增高;双肺多发小结节影,无代谢增高;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影,代谢略增高,多考虑良性改变;视野内余部未见异常。
骨髓穿刺活检结果示:骨髓大部分区域增生极度低下,脂肪细胞增生,间质出血;粒系原、早阶段细胞未见增多,红系以中、晚阶段细胞为主,散在、成簇分布巨核细胞不少,分叶核巨核细胞为主,局部小部分区域成熟淋巴细胞略增多,网状纤维染色(+) 。骨髓细胞检查结果示:白细胞减少。
临床诊断:粒细胞减少症,小肠NLH。治疗:予以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治疗后略好转,择期复查内镜。
2 讨论
NLH的特征是存在多个小结节,直径通常在2~10 mm,在胃、大肠、直肠中分布,更多的在小肠中分布。组织学特征为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的显性增生,在有丝分裂活性的细胞中心和固有层中发现明确的淋巴套。本病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组,主要在儿童中发病,在成人中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3]。
NLH的病因尚不明确。儿童中多见于难治性便秘、病毒感染、食物过敏患者中,疾病多局限于直肠、结肠和末端回肠,为良性进程且有自限性。成人中多与免疫缺陷有关,大约20%的可变免疫缺陷病的成人患有NLH。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参与NLH的发生,并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诱导的胃淋巴结增生可引起幽门梗阻。此外有文献[4-6]报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加德纳综合征也与病变主要累及末段回肠的NLH相关。
NLH多数无症状,偶有腹痛、慢性腹泻、出血等。成人NLH患者中胃肠道出血罕见,但也可能表现为大量、复发性或直肠出血。NLH患者易合并贫血及维生素缺乏,有研究表明NLH容易引起小肠吸收不良,导致贫血、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本例患者尚无贫血,叶酸、维生素B12正常,但铁蛋白降低。NLH为淋巴瘤的高危因素,易发展为肠道及肠外器官淋巴瘤,本例患者骨髓穿刺活检结果尚不支持淋巴瘤诊断。
NLH的诊断主要靠内窥镜检查,通过组织病理学确定诊断。NLH内镜下表现为多发的黏膜息肉样隆起,大小不一,但直径通常不超过5 mm,可见于胃、小肠 (末段回肠最常见)、直肠、结肠中。当NLH累及小肠时,钡餐及胶囊内镜检查可帮助诊断、除外并发症 (如淋巴瘤) 及确定病变累及小肠的范围。本例患者小肠胶囊内镜结果提示,结节样增生弥漫分布于全小肠。NLH的内镜下表现可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及错构瘤等非常相似,明确区分依赖病理检查。
能够引起小肠弥漫性结节样增生的还有贾第虫感染,与NLH内镜下表现极为相似,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腹胀,且用一般消炎、营养肠黏膜等治疗无法根治。贾第虫病与NLH的鉴别主要依靠粪检及小肠取样活检。本例患者存在腹泻、腹痛症状,采用一般修复肠黏膜治疗无法根治,但便常规检验未见异常,与贾第虫病不符。但若腹泻、腹痛等症状长期不缓解,必要时可行十二指肠液引流,在引流液中寻找是否存在贾第虫滋养体。亦可做十二指肠、空肠活检,在黏膜中寻找滋养体。
本例患者免疫组化结果中相对有诊断意义的为CD20滤泡 (+) ,PAX-5滤泡 (+) 。CD20、PAX-5在B细胞起源的淋巴母细胞瘤中阳性率较高,且PAX-5较CD20特异度及敏感度更高。本例患者虽CD20及PAX-5均为阳性,但该患者骨髓穿刺活检及PET-CT检查结果暂不支持淋巴瘤诊断,需密切复查全身淋巴结彩超,随诊。
NLH的治疗现无共识性方案,主要为对症治疗,病症本身通常不需要干预。患者需定期随访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本例患者经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对症治疗后症状略好转,拟半年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