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编民歌《兰花花》时代及创作背景考释

2019-02-27陈梓阳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兰花花周家乐段

□陈梓阳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任何一首声乐作品都是既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并规范在独特的风格范畴内,在体裁与表现内涵等方面也都表现迥异。新编陕北民歌《兰花花》就是这样一首传统与现代风格兼备的优秀曲目,不同演唱者因对其创作及时代背景的理解不同,演绎风格各异,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历史文化、作品题材、作品曲式结构特征三方面对《兰花花》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了考释,以期方家斧正。

一、《兰花花》歌曲简介

《兰花花》是一首陕北民歌,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1951年,西北文工团歌唱家刘燕平在慰问演出活动中首次公开演唱这首歌,并携该曲目参加了东欧八国巡回演出,将这首歌唱响在了维也纳金色大厅;随后,经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党音之改编,最终形成了我们目前所见到的版本。本文所要分析的作品《兰花花》是作曲家王志信在原陕北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歌词如下: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二、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地图上看,陕北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地处中国东部与西部的结合带,包括草原、沙漠和黄土高原等地貌,历史上一直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频繁往来、互通有无的交汇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中国东西部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对话,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

从地形上分析,陕北东临黄河,西接子午岭,南连铜川,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个自然文化的封闭区,也正是黄土塬、梁、峁、沟的自然环境催生了风格粗犷的陕北民歌,而这种民歌又反映出了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特点。可以说民歌、民谣概括地反映了当地民俗,同时民俗活动也创造和推动了民歌的发展。

三、从作品题材看其创作背景

叙事性在民歌、戏曲和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间艺术讲故事的主要手段。《兰花花》选材于民间流传的故事,属于民间故事题材作品。作曲家根据原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将原来的一段体改为五段体,充分利用传统音乐中的“叙事性”特点,表现了一位陕北少女兰花花抗拒封建势力,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真挚爱情的故事。

在沿用了原民歌素材的基础上,王志信对作品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使其成为一个多乐段、变换拍子且情绪起伏极大的作品。其中,“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是歌曲情绪转折最激烈之处。

四、从作品曲式结构特征分析

从以上《兰花花》的结构图式可以看出它整体上属于五段体结构。10小节的引子后A乐段首先呈示原型传统民歌的主题,是双句体乐段,曲调高亢、悠扬而流畅,节奏从容、舒缓,是全曲的主题部分。节拍由原曲的四二拍改为四四拍,较原曲更为抒情、柔婉,咏唱出对兰花花的赞美。

B乐段为多句体乐段,由第一乐段的羽调式转为商调式,商音是个不稳定音,调式、调性的换用,使音乐的旋律、情绪、性格与首段形成强烈对比,旋律线下行,速度较慢,音乐深沉、压抑、低落,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C乐段是双句体乐段,节奏急促、伸缩顿挫、音调简明,旋律线曲折下行,速度紧迫有力,节奏型运用突出了诉说性、口语性,表现了兰花花的愤懑心情和向命运抗争的决心。

D乐段仍为双句体乐段,采用戏剧中紧打慢唱,高亢激昂、振奋人心的旋律,把歌曲推向高潮,最后再现部A′双句体乐段加补充句结尾。音乐回到原型民歌上,又一次重现主题音调,此时旋律虽同,但感情各异。充分表达出兰花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曲在熟悉的旋律中结束。音乐上前后呼应,使全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演绎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声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所属的风格范畴,结合作者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动机以及创作素材,深入分析作品的体裁形式,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表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从而可以真切、圆满地再现作品的情感,展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兰花花周家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杵坨
周家生
周家生
歌曲《兰花花》歌唱情感分析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杨俊富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