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合作”流于形式
2019-02-26孙志连
孙志连
摘要: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但在现实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运用于历史教学活动中呢?对此展开了分析研究,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对学进行合理的分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其次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再次要做到有效引导,对学生及其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初中历史大多都是死记硬背,感觉历史知识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不自觉地产生抵触情绪。新课程实施以后,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而目前解决这种问题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其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现状,并结合多年的相关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分配小组,明确具体分工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合理分配小组。那么如何合理分配小组?判断小组的分配是否合理的标准,在于小组成员是否能够互相配合、各尽其才,能否使小组这个整体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鉴于此,分配小组时要对小组的人数以及组成人员予以充分考虑。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合理安排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多了反而杂乱。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相互配合。比如适当优等生和学困生安排在一组,活泼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安排到一组等等。
(二)明确具体分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往往只是安排小组學习任务,让就近的三五个学生组成一组,讨论问题,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分工,缺乏责任意识,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除了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种小组学习就显得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在分完小组后还需要明确每位组员的分工责任,比如设置一名小组长,让其负责安排小组成员的任务,组织小组成员讨论问题:设置记录员一名,让其整理小组讨论的各个观点和看法等。“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小组内部井井有条,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实现建立合作小组的初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教师在确定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历史事实和选题本身价值,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本选题对学生是否具有价值等因素,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比如要求各小组概括各个朝代的兴起原因、建立年代、建立者、辉煌成就、衰败原因、灭亡时间、历史意义等,并制作成表格。通过这样的任务,加强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并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又如对于我国钓鱼岛相关问题的讲解,要求各小组收集资料,展开积极讨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热情,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很大作用。相反,如果忽略了这些因素,只提出一些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缺乏讨论价值的问题,只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教师有效引导,科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任务并非仅局限于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小组,还应该承担参与者、激发者、导航者以及监督者等角色,因此教师仍需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予以充分了解并进行监督指导,比如指导各小组如何进行任务分配,如何团结其他组员,如何选择历史资料,该从哪个切入点看待历史问题,如何解决同学间的分歧,以及及时纠正其他问题。
此外,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是教学的初衷。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个体差异,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对于一些不积极的学生,教师要与之加强沟通,了解其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优异表现予以肯定态度,对于小组的讨论结果予以正确评价,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对历史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新的教育阶段离不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新一代的成长离不开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尽管在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需要我们这些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包义华.莫让“合作”流于形式:对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14(9).
[2]千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3(34).
[3]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8).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