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02-26杨小亮
杨小亮
摘要:与一般学科不同,生物学科更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保障学生获取生物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伴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理解生物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将实验教学作为重要教学手段,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与时俱进的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通过探究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实验教学,以形成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促进高中学生均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全国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新课改理念指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科知识的发展和提升需建立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至关重要。要使实验教学高效开展,教师就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准确定位教学角色,适时改进教学方式。
一、更新教育理念,钻研课本理论
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研究实验教学内容,针对高中生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对实验课重难点的分析,教师课前科学确定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流程,认真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课件,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到在课前按实验流程亲自操作一遍,发现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改进。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适当改进,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益。例如在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如果按完全按照教材开展实验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无法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适当改进,使得实验更具有操作性。教材规定的实验材料为洋葱根尖,但结合洋葱的生长时期和生长环境等因素,需提前3至4天培养,无法作为定时的实验材料。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由于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活跃,便于解离和染色,方便学生观察。所以大蒜可以作为实验的最佳材料之一。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从材料上进行改进,还可以从实验步骤上进行改进,这样可以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兴趣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高中阶段受学习观念片面化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对自己喜欢的科目认真学习,对不喜欢的科目敷衍应付。这种学习现象是导致学生偏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由生活实际引入实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实验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的真谛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真谛,才能使学生认清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其次教学环节设计要完整,让学生充分落实学习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积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改进传统授课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适度创新,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带领学生观赏BBC影视纪录片《我们的地球》,通过直观视觉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酶的研究及应用》一课时,通过带领学生制作泡菜这种生活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不断丰富知识阅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变固定为开放,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要以生物教材为依据,注重生物实验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自行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检查指导以确保安全。日常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开始前,教师向学生阐明实验原理、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分组指导,纠正错误,确保安全。教师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自主开展实验,着重培養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保证学生在实践基础上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实验课后对优秀实验小组及时进行点评肯定,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真切感受实验教学的获得感。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课前的认真准备,课上对学生悉心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通过引导学生间的合作探究,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探索和创新,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龙刚.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2]吕晓丽.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析[J].新课程(下),2015(4).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