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培养高中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探索
2019-02-26贾永强
贾永强
摘要: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导学案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运用的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运用导学案,让学生自觉深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寻根问底”,探寻物理概念形成的原理。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学习能力;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传统教学模式一再被革新与突破,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这成为高中教育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让一味地追求分数的做法让步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则是高中教师实践探索的课题。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如果教师生硬灌输物理知识,抑或者学生单靠死记硬背显然无法掌握知识的真谛,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只有调动他们学习的能动性以及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够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引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有效教学模式或者方法中,目前,导学案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运用的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作为高中物理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导学案教学,真正地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实现其价值与意义,切实达到教学目标。
一、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与优势
如果说,只把导学案简单地理解为学案和教案的结合体,显然没有吃透导学案的教育意义。有效的导学案必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个入学习需求等,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学习内容以及流程,同时也需要在教师的助力下,共同与学生完成导学任务。以教学案为主要教材的导学案,关键目的就是通过“导学”,根据物理知识的难易度進行梯度性的划分,让知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挖掘自我的学习能力,并在了解教学内容、学习新知中思维能力得到渐次提升,能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期间,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与灵动思维都将是学生创新意识萌芽的生产地,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思路变得敏捷,与导学案所设计的层次与步骤同频共振,热情与兴趣呈递增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水涨船高”,那么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就会落到实处。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1.设计准备导学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任务的设计与分配,学生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实现导学案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是导学案成功与否的关键决定因素。导学案同样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强化理解巩固三个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就要通过设计创建预习性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预习阶段需要接受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够提前进行认知,当学生按照任务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中,不仅对所学物理知识有一定认识,还对自身不足有清晰的认识,这就为课堂教学阶段针对性教学和有目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教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时,课前准备导学任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等内容。学生由此有方向、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学习,在完成导学任务的同时也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围绕学生补充导学任务,层层递进学有所获
进入课堂学习阶段,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以及学习角度出发,课堂所学就是对预习阶段不足进行补充与完善,在这个阶段,完成导学案设训需要师生合力。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具有递进性:第一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常用思维方法是什么;第二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各自特点是什么;第三步,追及与相遇问题的特点以及求解方法具体是什么,为什么在分析追及、追碰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呢?如何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随着层层递进的导学任务设计,学生被无形的线所牵引,逐步深入地进行思考、分析、探究,从而促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而学有所获。
3.根据实际能力设计作业任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最佳载体,鉴于导学案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其预习作业任务设计体现出的是尊重学生认知差异和实际学习能力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充足学习空间中完成作业,得到共同的提升。如,对“电流的磁场”这一内容进行作业任务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设计了不同的作业任务:高层次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中等层次学生安排基本应用作业,低层次学生则是观测方式的作业。中、低层次学生还可以就高一级层次作业进行尝试。这样的差异性作业任务设计体现了人文性,也进一步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导学案教学模式进入高中物理课堂,应用科学合理,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存在的教学困难,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学习压力,与之同步提高的还有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质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柴锋贤.探讨“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
[2]阮福飘.任务驱动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元素化合物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9(5).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运用导学案培养高中生物理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750。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