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文本核心,实施以学定教

2019-02-26孙丽梅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阅读教学

孙丽梅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历来被人们所诟病,近年来教育专家们强烈呼吁一线教师把视线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课堂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需要研究。从文本内容的选择和关注学情两个方面浅谈阅读教学“教什么”。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内容;文本核心;关注学情

阅读教学效益低是多年来语文教学一个公认的事实。导致效益低下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没能很好地考慮学生学情。我们很多时候阅读教学内容给学生的感觉是:学生知道的继续让他们知道一遍,学生模糊的继续让他们模糊,学生不懂的最后还是让他们不懂。

近年来,王荣生教授“教学内容重构”的理念颇受推祟,语文界多有宏论,一线教师探索频繁,诸多看法、做法值得参考。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找准文本核心,以学定教的思想,不能不说是教学领域的一大进步。那么,阅读教学如何找准文本核心,实施以学定教呢?笔者现结合一些优秀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一、删繁就简,找准文本核心

阅读课选择“教什么”是现行阅读教学的主方向。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本价值,我们如何从纷繁的文本价值中找出核心价值来教学?我想,应根据以下两大原则去选择。

(一)选择“有语文味”的内容

“语文味”这一理念是深圳教研室程少堂教授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所谓的语文味,是指在返璞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语文课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就是因为其浓郁的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思路美、意境美、文化美。语文味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对语言文字的把玩,是逻辑思维的构建,是审美情感的体验。面对一篇具有丰富价值的课文,我们无须面面俱到,应该从中选取其中一到三个“有语文味”的内容挖深嚼透,真正让学生能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能。

例如笔者在教学《邓稼先》一文时,对教学内容作了一番精心选择,安排了两课时内容。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概括邓稼先的事迹和性格特点。第二课时,教颁奖词的写法。第二节课伊始,学生一听要学颁奖词,整节课都兴致盎然。因为这是一个他们未知又渴望知道、似懂又非懂的学习内容。我首先投影展示了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几则颁奖词,由学生有感情朗诵。情真意切的颁奖词,很快就将学生带入了一种写作情境。接下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颁奖词的写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归纳出颁奖词写作的三个基本要点:(1)概括人物事迹、性格;(2)简要评价人物,发表议论看法;(3)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写作。最后师生共同写作,点评作品。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学生写起来不会觉得有太大困难,再加之范文引路,让学生的写作有法可依。笔者个人感觉,颁奖词这一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蛮有语文味的,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让邓稼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此,展示两则学生作品:

颁奖词一:你的“纯”,你的“诚”,你的“忠”,是你一生的写照。即使身处异国,即使身患重病,即使祖国落后,仍阻止不了你钻研的热情和探索的步伐。“两弹元勋”是你最高的褒奖。中国历史因你而逆变,核武器事业因你而腾飞!

颁奖词二:一声令下,他义无反顾,奔赴“沙场”,埋身研究“两弹”。六年风雨,他忠诚奉献,视死如归,创造惊天成就。两朵“蘑菇云”,腾空燃烧,强大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他就是中国永恒的骄傲——“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选择“文本个性”的内容

什么是文本个性?王君老师给出的定义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特定属性。换句话说,文本个性也就是文本特质。研究文本个性的目的,就是要确定文本的独特教学价值,并选点教学。

因此,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文本的体裁特点,唯有依据文本体裁才能找到文本个性。教学不同文体的文本,我们的教学取向就不同。如果是诗歌,我们就要关注意象、意境等要素;如果是散文,就要关注“形散神不散”的特性;如果是实用类文本,就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如果是论述类文本,就要学习观点、论据、论述思路等。每一种文体有不同的文本特点,每一个具体的文本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学时要善于发掘,因文施教。别具创意的教学视角比依循传统模式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例如笔者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摈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方式,放手学生自主探究,指导他们用列图表和分类别的方式,填表概括各种云的名称、形状、位置、天气征兆,以及云的光彩名称、产生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变化。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杂文,文章针砭时弊,思想探刻,语言尖锐犀利,富有嘲讽意味。笔者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将教学内容定位于从写法和语言两方面突破。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掌握驳论文的一般写法“摆出对方错误论点、论据一直接反驳一确立正确观点,间接反驳一得出结论”。第二课时组织学生品味语言,揣摩关键句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杂文尖锐犀利的特点。这样的设计,受到学生的喜爱。

阅读教学中,其实一篇课文无须面面俱到,只有根据文本特质选点教学,摒弃庞杂肤浅,聚焦核心,学生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二、关注学情,实施以学定教

(一)根据学情选择教什么

美国教育家奥苏伯尔有过经典的阐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此语道出了关注学情、以学定教这一个教学准则。

以学定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践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以下问题:学生会怎么读?他们会有怎样的阅读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障碍?教师倘若能立足这样的问题,根据学情合理判断学生的已知点、混淆点、未知点,将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定位在能力发展区的模糊处和空白处。那么,阅读教学就更有针对性。

1.预习质疑

很多课改学校所倡导的导学案,其核心就是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教学的初衷很好,但我们听课时发现,有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完全重复预习的内容,这样一来,预习的价值就大打折扣。重庆市巴川中学喻晓红老师的基于学情的教法值得我们借鉴。她在设计《老王》一课时,先将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问题分类梳理出三类: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关于写作背景的问题;关于情感意图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喻老师认为文末那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是解决以上三组问题的核心句,整篇课文就围绕学生的疑问来设计,抓住“不幸者”“愧作”“幸运的人”这三个关键词来展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既简约又高效。

2.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语文课堂是多变的,我们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捕捉有教学价值的信息,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请看康健老师执教《最后一課》的一个片段:

师:请用一两个词概括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点,并结合相关语句加以点评。

生1:小弗朗士是个天真、贪玩的孩子。我是从“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看出来的,这些都表明他很不爱学习。

师:这个句子有地方值得我们品味。“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个句子中间用的是分号,这有什么讲究?

生2:分号表示并列关系。

师:画眉鸟是大自然的美景,普鲁士士兵是外来的侵略,小弗朗士把两者并列起来,你看出了什么?

生3;恍然大悟):哦,在他眼里外来的侵略和自然景物是一样的,画上等号的。说明他不仅贪玩不爱学习,还非常幼稚无知,一点也不关心时事。

康老师善于关注学情,在课堂生成时敏锐地抓住这个分号,适时增加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品味分号的用意,让学生“一望而知实际上一无所知”的文字形象鲜活起来,展现出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捕捉动态的生成,会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根据“一课时”选择“教多少”

笔者曾看到一节名师的展示课《端午的鸭蛋》,其教学内容围绕端午和鸭蛋设计了九个环节:(1)聊一聊你的、我的、大家的端午;(2)读一读高邮人的端午;(3)说一说高邮人的端午;(4)评一评高邮的端午明星;(5)议一议外乡人眼中的高邮鸭蛋;(6)夸一夸高邮鸭蛋;(7)赞一赞高邮鸭蛋的好名望;(8)品一品孩子们的鸭蛋秀;(9)抒一抒绵长的故乡情。

此课的设计引发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此课构思新颖,内容丰富;有人认为教学繁复,环节过多;有的评价说“本课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有的调侃“蛋味过浓,语味不够”……笔者非常赞同王荣生教授“一堂课的教学环节,以二至三个为宜”的看法。一节课只有40或45分钟,环节设计过多,势必造成蜻蜓点水。繁复的教学环节会让学生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一课时教多少内容才适宜?这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依据班级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合理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不能贪多求全。蒋红森老师建议:“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越单纯越好,支撑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越充分越好。”简而言之,就是给学生一个简约高效的课堂,也正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课一得”。

总之,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多一些简约,少一些繁复;多一些创新,少一些守旧;多一些生成,少一些预设;多一些自主探究,少一些教师讲析。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够自始至终把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参考文献:

[1]张富.简化语文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0(9B).

[2]冯齐林.试论阅读教学内容的重构[J].语文教学通讯,2010(10B).

[3]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褚树荣.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3(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