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9-02-26周晓晖
周晓晖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文史结合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形式。围绕初中历史教学,就文史结合法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史结合法;初中历史;应用
所谓文史结合法,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文学知识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基于此,围绕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文史结合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点,这使得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文史结合法,就能够改善这一现状。例如,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中,在讲述“赤壁之战”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入教学之中。在这首诗词中,作者描写了周郎赤壁之战时的“羽扇纶巾”,描写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壮志,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周瑜的英姿。然后结合课本中所描绘的赤壁之战,使学生领会经过这一战役,三足鼎立的形势已经形成。这与传统单一式的教学相比无疑要更加精彩,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
2.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所以在这些文章中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如,在讲述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关于革命的文章,如《火烧邱少云》,让学生了解到在这种革命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革命怎么可能不胜利,使学生了解到在解放战争时期,人们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文史结合法的应用策略分析
1.利用该教学法来增强历史事件的形象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所接受到的历史知识较为繁杂,此外,历史是对某个历史现象或者任务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叙述。因此,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但是,文学作品往往非常生动形象,它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历史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使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妨应用文史结合法,引入一些与历史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学作品,以增强历史事件的形象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开元盛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长恨歌》这篇文章,通过该文章中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反映当时唐朝的繁荣情况,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唐朝的兴衰[2]。
2.利用该教学法来活化历史人物的形象
眾所周知,大多数文学作品都经过了艺术手法的加工,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展现以及反映历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学作品引入教学之中,为学生创设个历史情境,以达到活化历史人物的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这种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之中引入苏轼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来帮助学生感受赤壁之战的激烈,帮助学生感受周瑜的飒爽英姿;又或者是教师引入《草船借箭》这篇文章,那么学生就会对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运筹帷幄有更深的认识;或者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赤壁之战的具体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点有更深的了解。又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对照教材进行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很难体会到战争的惨烈,也难以感受到邓世昌等将领的爱国情感。为此,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与教学内容实现情感共鸣,例如,可以将《甲午风云》这一影视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那么学生在视频观看中,他们就会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爱国之情,这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这打击了不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文史结合法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文学作品,以增强历史事件的形象性;或者是引入文学作品来活化历史人物的形象。如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翠秀.浅议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1):86.
[2]高正松.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8(25):47.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