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终用心画 余音久不绝

2019-02-26郑荷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孟德尔生物探究

郑荷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注重课堂的引入与展开,而忽视课堂的结尾,教学存在随意性,讲到哪里是哪里。这是因为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结尾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到位。其实结尾绝不是简单地说一句“这节课就到这里”就可以完事的,相反,它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衔接前后内容、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可起到深化题旨、再激新疑、耐人寻味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曲终情不尽”之感。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心画好结尾这一曲,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课堂结尾与课前呼应,对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巩固课堂知识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生物学科有着较强的探索性和发散性,因而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初始阶段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若在课堂结尾时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时,课堂伊始,教师以一段视频《女人的一生》为导入,展示一个女人从出生到衰老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课堂结尾时,回到课始视频,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当你还很小的时候,妈妈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教你洗脸、挤牙膏、穿衣服、系扣子、绑鞋带、梳头发,教会你很多为人的道理。所以,她们开始在吃饭时弄脏衣服、忘记系扣子、绑鞋带、想不起很多事时,请不要怪罪她们,请不要催促她们,因为在你慢慢长大的同时,她们却在慢慢变老。请紧紧握住她们微颤的双手,在她们站不稳、走不动的时候,陪她们慢慢地走,好似当年你小的时候一样,她们牵着你慢慢地走。这样前后呼应,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衰老是一个必然过程,从而在主动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狀况,学会关爱身边的老人,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设疑探究,展思索之色。在生物课堂快结束时留下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和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达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目的,进而使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提升教学成效。

例如,在完成果酒、果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泡菜是如何制作的?在发酵的过程中是哪些微生物起主要作用?它们的代谢类型是什么?制作的一般流程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样设问留下疑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下课铃虽响了,但学生却仍带思索之色,并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下一课内容。

重温历史,丰富情感。丰富巧妙的生物科学史,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兴趣。学生从中不仅能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够体验科学的发展过程和方法。最重要的是,生物科学史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因此,利用生物史结尾,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遗传规律”课尾,教师向学生介绍: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在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论文只是发表在奥地利的一家地方杂志上。一个世纪后,有三位科学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准备好了论文。后来他们发现了孟德尔的文章,他们三人在以后发表的文章中都把发现的荣誉让给了孟德尔,而把自己的工作只说成是证实。这尽管是巧合,但他们表现出的品德无疑能给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涟源市长郡蓝田中学)

猜你喜欢

孟德尔生物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他热爱那些美丽的花朵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有没有脚印我都走过
有没有脚印 我都走过
有没有脚印,我都走过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