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需要有幸福的心境
2019-02-26彭佳景
彭佳景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其散文《提醒幸福》中写道:“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诚哉斯言,幸福确实需要提醒。对于教育尤其是对于教育科研而言,发现幸福、提醒幸福和享受幸福也很有必要。
在很多人眼中,教育科研是披荆斩棘、充满艰辛的跋涉旅程。这并没有错。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教育科研需要广泛收集、深入分析、科学推断和艰难求证,确实需要认真细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确实需要实干甚至苦干的精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保有幸福的心境。有道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更何况,教育是爱的事业,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事实上,那些在教育科研上有所成就的名家大咖们,大都是找到并享受着教育科研的幸福。他们往往是教育科研真正的“好之者”和“乐之者”。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科研不能甘之如饴而是心生厌恶的人,能在教育科研的路上始终坚持奋力前行。
也正如毕淑敏说的那样,“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要拥有幸福的教育科研心境同样需要认真地去发现与体悟。本刊本期着力推介的长沙市芙蓉区教科中心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或许就能为我们找寻教育科研的幸福提供方法论方面的借鉴。
作为教育科研单位,芙蓉区教科中心的幸福密码之一就是将教育科研植根于日常工作的“大地”,让研究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以研究提升工作,让工作推进研究,不断完善自身的职能建设。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不乏教育科研的热情,却苦于寻找教育科研的突破口,选题的逼仄往往让他们徘徊在教育科研的门外。如果他们能将工作本身与教育科研做到有机结合,真正克服教育科研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难题,以教育科研来推进自身的工作,他们就能開掘出教育科研不竭的源泉,就能感受和体悟教育科研无尽的幸福。
芙蓉区教科中心另一个幸福密码就是从问题出发,用问题激活思想,以思想引导行动,让行动改变现实,使教育科研变得充实与饱满。这就启发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省察自己、省察自己的工作,发现教书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想方设法地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维方式,改善教育行为方式。而这正是教育科研幸福真谛之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芙蓉区教科中心注重营造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成全的教育科研氛围。这是教育科研幸福心境的重要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完善教育科研保障机制,强化教育科研动力体系,形成尊重、包容和成全的教育科研氛围,让每位教育科研参与者有尊严、有荣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我们真诚地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拥有幸福的心境和思考的力量。倘如是,教育科研将拥有更加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