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中保持化学学习兴趣

2019-02-26雷秋芳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情境

雷秋芳

初中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都是满腔的热情。但当他们觉得学的东西太深奥或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太远时,学生就会失去好奇心,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有的干脆不喜欢上化学课。如何把一时的喜欢变成浓厚而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化学老师应重视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热情,才会主动地学、深入地学。情境作为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能给学生带来轻松、简明、直观的视觉冲击,使教与学互动联通。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化学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以“趣”为突破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和原理时,教师可以收集身边一些火灾事故的真实案例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从中总结出燃烧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即可燃物、着火源和助燃物。在此基础上学习灭火的方法。比如,人们常用灭火器灭火,是为了阻断着火源与助燃物,这种方法属于隔离法。而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起火,往往用锅盖盖上即可灭火,这种方式属于窒息法。把化学知识融入日常的生活中,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增强对学习化学、运用化学重要性的认识,也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二、实验探究增强兴趣

化学实验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趣的实验现象常使学生感到惊奇、新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兴趣。

例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内容,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要从得失氧原子的角度上升到化合价的角度,最后要上升到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本质———得失电子的角度。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教師提问:“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之所以有化合价的变化,是因为有电子的转移。但是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电子的转移过程,能否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电子的转移呢?”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后提出:金属导线在导电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我们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与连接有电流表的金属导线相连,根据电流表中指针的偏转判断是否有电子转移。接着,教师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实验思路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Zn-Cu原电池实验,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仅轻松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

三、社会实践保持兴趣

化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课堂的所学所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例如,学习空气污染及其防治这一内容时,对于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NO),学生都没有多少感受。教师可以结合雾霾天,讲述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并指出雾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就包含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对有害物质的理解会更深入,同时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地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以及针对污染物治理的节能减排措施。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作者单位:道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