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一问题”教学与思考

2019-02-26曾宪梅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画图线段算式

曾宪梅

课前思考

“归一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例8。对这一内容,教材依据新课标对“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要求,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分析、列式、回顾反思进行编排:借助示意图直观呈现问题中的数学信息;通过小精灵和学生的问答,提示思考的步骤,分析出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用逆推的方法看结果是否与条件相符。在归一问题后面编排了“归总问题”,沿用了例8的情境,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抽象的线段图。之后学习的“平均数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都与“归一问题”相关。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老师们发现学生不会根据问题选取相关的条件找出数量关系式,画图时只会画实物图或示意图,不会画线段图。尤其是碰到有倍数关系的特殊数据时,不会将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观察,用倍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应注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上下功夫,尤其是在理清题意,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时,应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呈现变式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基于这样的思路,我在创造性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學实践。

课堂实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一、二、三年级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指出画图是解决问题时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的方法,今天这节课继续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尝试探究

课件出示: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师:我们可以先画图来理解题意。如果你能够直接列式,请画图解释算式的含义。

学生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选取3种有代表性的画图法在全班进行交流。

2.对比交流,以图达意

师:这里有3位同学的不同方法(如图1),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想法。

生1:我先画3个碗,标上18元,再画8个碗,标上问题。

生2:我是画“○”表示碗的,我觉得用符号代表碗,可以把图画得又快又好。

生3:我用一条线段表示1个碗,3个碗就画3段,8个碗就画8段,再把已知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在图上标出位置。这样画起来很快。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4:我喜欢第2种,因为用简单的图形代表碗,不仅速度很快,还能表示生活中任意的东西。

生5:我喜欢第3种,这样画图既简洁又快速。

生6:我也同意生5的观点,画线段图又快又好,简洁明了。

师:确实如你们所说,画线段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条线段可以表示任意的事物。

3.结合画图,理解算法

师:有了这些图,我们列算式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你能结合图说说这些算式(如图2)每步求的是什么吗?

生7:18÷3=6(元)表示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8×6=48(元)表示买8个碗的价钱。

师:这三位同学写的都是两个算式,用分步算式解决的,有没有不同的算式呢?(学生都摇头)我们已经是三年级学生,可以尝试写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谁可以根据这两个算式写出综合算式?

生8:综合算式是18÷3×8,计算时也是先算18÷3=6(元),再算6×8=48(元)。

师:两组算式的样子虽然不同,但思路是一致的。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多使用综合算式。

4.对比分析,总结“归一”

师:在这几幅作品中我们都看到了“?”(指着图),你们明白这些“?”问的是什么吗?

生9:图中的“?”问的都是1个碗多少钱。

师:看来大家心里都有着相同的小问题———1个碗多少钱。解决了这个小问题,就可以求出8个碗的价钱,还可以求几个碗的价钱?

生:10个碗,15个碗,100个碗……随便几个碗都行!

师:看到下面这几个问题,你心里的小问题是什么?

课件出示:

(1)12元买了6张书签,买40张同样的书签需要多少元?

(2)手机6秒发送2张照片,照这样的速度,发送9张照片需要多长时间?

生10:第(1)题的小问题是买1张书签需要几元。

生11:第(2)题的小问题是发送1张照片需要几秒。

师:仔细观察这2个小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12:这些小问题都是问一份数是多少。求一份数用总数除以份数。

三、尝试解题,归纳方法

师:在学校组织的捐书活动中,家长们负责整理书籍贴标签,请看下面的表格,先独立写综合算式解答,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猜你喜欢

画图线段算式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线段图真好用
画图找答案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
观察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