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健脾法对肿瘤化疗肝功能的影响
2019-02-26钱建业张熔熔钱祥夕于志琴李海燕
钱建业 王 强 张熔熔 钱祥夕 于志琴 李海燕
以“治未病”理论为主要参考依据,将舒肝健脾方法合理引入其中,自行拟定“健甘饮”验方并以口服形式给药,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肝损害进行治疗,能够使肝功能有效改善,舒肝健脾功效显著,还可以保肝降酶,在防治肿瘤化疗引发肝损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舒肝健脾法对肿瘤化疗肝功能的影响,以下展开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卡氏评分在70分以上的肿瘤患者(无年龄、性别、病种要求),排除化疗禁忌症,拟行根治性化疗、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或姑息性化疗。按就诊住院先后次序随机分入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0例(年龄、性别、病种无差异)。实验组、对照组化疗同期分别口服健甘饮和甘利欣。
1.2方法
1.2.1实验组柴胡10 g,龙胆草15 g,夏枯草 10 g,千里光30 g,白术10 g,薏苡仁30 g,云茯苓20 g,丹参15 g,莪术15 g,全当归15 g,白芍15 g,鳖甲20 g,甘草9 g(全配方颗粒),开水300 ml冲溶,每次100 ml分3次空腹口服,连服14天。
1.2.2对照组服用甘利欣胶囊(国药准字H10940191,批准日期:2010-09-29,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Capsules)进行治疗,每天3次,每次服用剂量为100 mg,治疗时间为1~14天。
1.3排除标准1)随意停止用药;2)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
1.4化疗方案TP、GP、NP、PC、CAF、FOLFOX6、FOLFIRI等。
1.5临床观察指标化疗前查AST、ALT、ALP均在正常范围,排除禁忌,自化疗第1天起,同期分别口服健甘饮和甘利欣。化疗后第7天、第14天均需复查肝功能(表1)。观察化疗后肝功能AST、ALT、ALP变化(合并骨转移者ALP不作为评价指标)。
1.6疗效评价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分级,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标准》,N为所选肝酶正常参数范围最高值,肝损伤副反应0级为≤1.25N,Ⅰ级为1.26~2.5N,Ⅱ级为2.6~5N,Ⅲ级为5.1~10N。0级、I级副反应非化疗禁忌症,即I级肝损伤及以下均可继续当前化疗,Ⅱ级以上需暂缓。而化疗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健甘饮于化疗同期保肝,控制肝功能在2.5N以下设定为显效;阻止中度肝损害(即2.6~5N)向重度肝损害进展为好转。肝酶指标>正常高值5倍以上,说明同期保肝无效,需终止化疗。
1.7统计学方法软件分析处理(SPSS11.0 for windows),2组患者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行t检验,2组患者计数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肝功能“舒肝健脾法”为治法,自拟健甘饮防治肿瘤化疗致肝损害近期疗效显著。自接受治疗的第3周期开始,实验组用药后的第7、14天,肝功能改善显效及好转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注:正常值1):AST:5~55;ALT:0~60;ALP:42~130(单位U/L);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2)P<0.05
表2 3组患者对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影响的疗效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因服中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有恶心感和轻微呕吐(可能与化疗有关),未发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所谓化疗,就是使用化学药物将肿瘤细胞杀死,并对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加以抑制,加快肿瘤细胞分化,属于全身治疗方法[1]。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化疗虽然能够将肿瘤细胞杀伤,同样也会同时杀灭正常的细胞与免疫细胞。而且,化疗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不良作用,集中表现在肝脏、肾脏、心脏、膀胱等器官的毒性化,还有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等等。有少数毒性反应与药物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存在紧密联系,但大部分化疗药物都很容易损害肝功能。损害程度轻会导致肝功能不正常且肝区有不适感,如果损害程度严重,还会诱发中毒性肝炎的情况,进而出现肝功能衰竭的问题[2]。
一般情况下,肝损害的具体表现就是实验性肝损害、病毒性肝损害,还有酒精性与药物性的肝损害等等。如果具有肝病基础的患者大量服用黄药子与何首乌等中药,也会并发肝损害[3,4],但同样也有部分中药,特别是当归、垂盆草、丹参以及白芍等,能够对肝脏加以保护,同时发挥降酶解毒的作用,抵抗肝的纤维化发展,加快干细胞的再生[5]。现阶段,国外在中药防治肝损害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而且国内的研究重点也放在急性、慢性肝病引发肝损害以及酒精性肝损害等方面,并未在化疗所致的肝损害方面给予高度重视[6]。
因化疗所诱发的药物性肝损害,和人种的差异以及肝脏的特异性与代谢功能等诸多因素存在直接的联系。会通过化学药物毒性作用对肝脏造成直接亦或是间接性的损害,同样也会在免疫反应的影响下,对肝脏的功能和组织学造成严重损害[7]。
从中医角度分析,肝有主疏泄之功能,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情志的有效调节。机体内的肝功能正常,才能够对其精神与情志活动进行相应协调,以保证心情舒畅且理智清晰。如果疏泄功能不健全,则会出现嗳气、多愁善感且精神抑郁的症状。一旦疏泄功能过度,则以头晕胀痛以及兴奋为主要临床表现。2)加快消化吸收速度。肝脏疏泄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促进脾胃有效升降,而且胆汁分泌也更正常,保证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正常。一旦肝脏疏泄功能丧失,将对人体脾胃升降以及胆汁排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以消化功能不正常为主要表现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腹胀、食欲不振与消化不良等,此谓肝脾不调亦或是肝胃不和。3)保证气血与津液运行正常。肝脏疏泄功能会对机体气机调畅效果带来影响。其中,气在血液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气行顺畅则血液流动正常。一旦气机停滞,也必然会带来血液循环障碍。若肝脏疏泄功能不健全,则会诱发气滞血瘀而见胸肋刺痛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癥痂积聚形成肿瘤。
而保养肝脏,使体内毒素得以清除,主要靠肝的疏泄作用。舒肝健脾法包括养肝、清肝、疏肝、柔肝,所以养的是肝阴、柔的是肝血、清的是肝热、疏的是肝气。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黄帝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8]。在肝病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舒肝健脾。脾胃乃后天之本,所以,临床上应从调理脾胃着手,使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得以改善,从而保证各个器官元气得以恢复,再辅以活血养血与保肝降酶功能较强的中药,就可以保证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促进肝脏的有效运化。据此,我院钱建业主任中医师以“舒肝健脾”为治法,自拟“健甘饮”验方,研究其在防治肿瘤化疗所致肝损害中的作用,近期临床使用,对比观察,显示有效。在组方中,茯苓、薏苡仁以及柴胡和白术等,具有明显的疏肝理气与健脾祛湿功效;而夏枯草、千里光和龙胆草则清肝利胆、泄热降酶;另外,当归、甘草和白芍的功效体现在养血柔肝方面;丹参、莪术以及鳖甲则能够发挥活血祛瘀软坚的作用。诸药联合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清肝、泄热、降酶的作用,而且健脾、柔肝、养血功效显著。健甘饮通过调理肝脾,清热解毒,防治化疗所致肝脾不足,邪毒瘀热互结所致的肝损伤,能修复肝细胞,抗肝纤维化,促进肝脏解毒、提高肝脏代谢,从而保护和恢复肝功能、重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