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匿性骨折应用64排CT与1.5T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对照

2019-02-26周召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1期
关键词:隐匿性检出率部位

周召刚

(枣强县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100)

隐匿性骨折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也可被称为微型骨折,主要是指无法通过X线片明确但又存在的骨折情况,针对此骨折类型,其临床特征并不明显,因此在检查时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若为检查出骨折情况[1],患者会继续活动,导致病情延误及加重,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因此需要尽早采用有效的检查方式,明确患者的病情情况,尽可能防止发生误诊漏诊现象。鉴于此,本次研究对隐匿性骨折分别采用64排CT与1.5T磁共振诊断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确诊为隐匿性骨折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式划分为了MRI组和CT组。MRI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18~62岁,平均年龄(42.14±2.62)岁,骨折部位:躯干7例、四肢关节13例,头颈部10例。CT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19~61岁,平均年龄(40.75±2.11)岁,骨折部位:躯干8例、四肢关节14例,头颈部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CT组:应用我院的64排CT仪器(飞利浦64)进行检查,将扫描层厚与层距均调整为1mm,确保重建间隙为50%,扫描后由计算机图形后处理工作站对检查部位作SSD、MPR与VR处理。MRI组:采用我院的MRI扫描仪器(西门子1.5MAGNETOM ESSENZA),应用相控阵表面线圈和1.5T场强,扫描参数:冠状面SE的T2WI中TE与TR分别设置为90ms、2100ms,GE中TE与TR分别设置为18ms、540ms,矢状面SE的T1W1中TE与TR分别设置为24ms、560ms,偏转角度为40°,FOV调整为170×170mm,层厚与层距分别调整为4.5mm、0.4mm,矩阵调整为512×256,视野调整为18cm×18cm[2]。两组由同一位经验丰富影像学医师予以相关操作,并全面评估与系统检查骨折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折检查率以及隐匿性骨折特征表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检出率对比

MRI组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2 两组患者隐匿性骨折特征表现情况对比

经CT检查结果可见存在20例(66.67%)单一横断面骨折患者,存在10例(33.33%)横断三维重建骨折;经MRI检查结果发现骨折患者共29例(96.67%),T1W1图像提示骨折呈现条状或不规则线状低信号,T2W2与压脂序列图像提示呈现高信号。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的特征性表现较少,主要是由于骨折断裂处不够明显或彻底所致,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会出现较高的误诊和漏诊情况,在临床中隐匿性骨折包括了隐性创伤型、隐性骨内型、衰竭型以及疲劳型等[3],当患者遭受到外伤后,通常是采用X线片检查受伤部位,但由于部分患者的骨折部位较为隐蔽,且伴有范围内转移情况,导致X线片无法准确的显示受伤部位,不易患者的后续治疗。

近几年来随着我过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临床上检查各类疾病上也会经常采用CT,此方式能够明确患者骨骼之外的疾病,并且其扫描时间段,能够实现多层次扫描,但容易受到层厚图像质量的影响,导致检出率下降。而在本次研究中MRI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且在隐匿性骨折特征表现上优于对照组,这与覃延[4]等人研究报道结果趋于一致,可见MRI检查的可靠性。MRI在应用范围上更为光分,在对脂肪抑制部位也能够呈现出高信号,方便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程度,其具有无创伤、组织对比高、分辨率高以及成像多切面等优势,能够更为准确全面的明确骨折部位及邻近组织结构[5],进而提高诊断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医师依据图像判断患者受伤情况,为其制定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因此MRI能够作为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相比起64排CT检查应用1.5T磁共振检查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隐匿性检出率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