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奋斗幸福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2019-02-26王彦杰郑琴琴

关键词:幸福观学子精神

王彦杰,郑琴琴

(1.延安大学 学生处;2.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6次提到“幸福(感)”一词,并着重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中国人民幸福体系的一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引领其树立正确的“奋斗幸福观”直接关系到“幸福中国”的实现。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幸福观教育,使习近平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成为当代学子的主流幸福观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如何真正将“奋斗幸福观”有效地融入教育教学中,从而内化为广大学子的情感认同并外化为实践行为习惯,是当前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古往今来,幸福一直是人类所关注的焦点话题,人们对幸福的真正内涵并没有作过明晰界定,一般来讲,对幸福本质的不同解读体现着不同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精神生活、更高文明境界的现实活动过程,是创造价值和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和积极体验。[1]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南,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习近平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接地气地提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思想,并形成了将奋斗与幸福融为一体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奋斗幸福观”。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对“奋斗幸福观”的内涵进行解读。

(一)科学回答了幸福的本质在于奋斗的问题。毛泽东曾在其著作中讲到:“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2]奋斗是一种作风、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习近平从一名下乡知青成长为国家主席,靠的就是奋斗。马云从一名大学教师成长为福布斯十大最具影响力CEO之一,靠的也是奋斗。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与辉煌无不是奋斗的结果。没有奋斗,中国不可能从改革开放之前贫穷落后的困境中走出来,更不可能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依靠奋斗,实现人民幸福需要依靠奋斗,实现民族振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同样需要依靠奋斗。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在深刻诠释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二)科学回答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中国共产党97年的峥嵘岁月中,为了战胜艰难险阻,有过彷徨与迷茫,有过挫折与失误,但始终没有改变对人民的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新时代,更需要每一个青年牢记使命,不懈奋斗。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坚持奋斗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年轻时的壮志胸怀被当前社会现实的社会利益思想所取代,一些人也因为获得名利、地位而失去继续奋斗的热情和勇气。青年应经得起岁月的磨砺,牢牢把握住“初心”与“使命”。只有守住初心,才能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只有牢记使命,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只有坚持奋斗,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正所谓:“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三)科学回答了奋斗的主体在于全体人民,更在于青年的问题。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人民幸福所在,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承担时代的责任,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应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敢做时代潮儿,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吹响新时代号角,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中的青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奋斗中的青年寄托着祖国的未来。

(四)科学回答了奋斗不仅是为了个人,更在于人民的问题。奋斗既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人民,二者相辅相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个人要将理想抱负与国家责任相结合;要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要将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如果个体只为了个人目标而奋斗,置社会和人民的幸福不顾,社会就如同散沙。相反,没有社会及人民的坚强依托,个人单纯奋斗,也不能够实现幸福。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个人应答好“时代卷”,造福于人民,和人民共享时代的福音。

二、“奋斗幸福观”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意义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但当前高校的部分学子幸福观出现偏差甚至扭曲的情况,他们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个人逐步演变为金钱的奴隶,陷入精神的荒漠;使校园逐步演变为人情冷漠、尔虞我诈、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集散地。为此,弘扬新时代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抵制拜金主义

习近平认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市场经济的负作用在高校范围内滋生蔓延,直至演变为高校学子奉行拜金主义。他们远离理想信念,鼓吹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论,一切向金钱看齐,价值追求带有明显功利色彩。

幸福源于人们对理想抱负和目标的追求,源于强大信仰和信念的支撑。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队时期,青年习近平面对梁家河的自然环境、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的层层挑战,砥砺前行。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他先后过“四关”:跳蚤关,从初到时由于跳蚤经常睡不着觉到后来的无论怎样叮咬依然正常入睡;饮食关,从初到时由于吃不惯粗粮难以下咽到后来粗饭依然“吃得香”;劳动关,从初到一天只能挣得女劳力的6个工分到两年后就可获得男壮劳力的10个工分;思想关,在梁家河实实在在整整七年,同人民一块吃、一块住、一块苦、一块干。七年知青岁月深刻诠释了“奋斗幸福观”的内涵。正是因为胸怀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使习近平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坚定的精神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当代学子不应片面追求物质生活丰裕,更不应追求虚幻精神境界,而应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不断超越纯粹的物质满足,注重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化修养,实现自我价值。

(二)有利于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抵制享乐主义

习近平提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5]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注重满足感观的享乐主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群体。在享乐主义的支配下,他们视享乐为人生的至上幸福和最终归宿,价值追求向物质享乐扭曲,关注个人欲望的满足,痴恋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对待学习敷衍了事,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丧失了青年所应具备的艰苦奋斗精神。

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梁家河即使遇到吃水、做饭、砍柴、洗澡等多种困难,他仍然坚持读书,白天与村民参加劳动时利用片刻时间看书,晚上整个梁家河村民入睡唯有他挑灯夜读。学习就是奋斗,奋斗就有收获。这种奋斗的幸福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实现幸福的途径。当代学子应时刻坚持学生的首要任务即学习,学习即奋斗,这种奋斗的幸福更持久、影响更深远。无论现实环境优越亦是贫穷,切不可奉行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可抛。

(三)有利于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价值观自信

习近平在出席青年活动时,结合自己的切实感受,同青年谈心,鼓舞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为什么能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战胜困难,攻破难关?是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有自信,对中国共产党有自信,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有自信。七年知青岁月也是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的主力军,是“中国方案”未来的践行者,是“中国故事”未来的讲解者,是“新时代考卷”的未来答卷人,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当前大学生要继承革命传统,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断丰富历史认知,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才能够辩证分析我国所面临的的复杂外部环境,从容迎接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正确看待多元价值观及西方文化冲击。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学生,积极践行“奋斗幸福观”,时刻激励自我,带着自信,在历史的公转中找到自转的轨迹,创造幸福。

三、高校实施“奋斗幸福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校学子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传播,坚决摈弃异化的价值观,积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勤学实干、艰苦奋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从而创造真正的幸福。因此,高校作为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和社会接班人的根据地,应积极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引领青年树立正确“奋斗幸福观”。

(一)课堂教育是“奋斗幸福观”教育的主渠道

新时代是每一位人民的时代,更是青年的时代。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向往与追求、拼搏与付出,影响甚至决定着一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播“奋斗幸福观”思想的主渠道。高校应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帮助其解读社会关注的时事热点,把对“奋斗幸福观”的教育依托在对国情世情的把握上;利用《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帮助其回顾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把对“奋斗幸福观”的教育建立在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上;利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帮助其揭示中国发展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并把对“奋斗幸福观”的教育建立在不断实践探索基础上。在物欲繁盛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内化于心,做到初心不忘,坚定在艰苦奋斗下获得人生幸福,坚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梦”接力奋斗,实现“幸福中国”。

(二)示范引领是“奋斗幸福观”践行的重要推力

示范引领是指通过鲜活、具有代表性典型事例或人物把“奋斗幸福观”外化为具体的示范案例,激发广大学子的认同感,积极引导向典型模范学习,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幸福观。示范引领就是将“奋斗幸福观”理想信念外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其特殊的传播方式、教育方式发挥着无可比拟的实效性。

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样也是在校大学生培养和树立“奋斗幸福观”的航标和方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教师要努力践行“奋斗幸福观”,形象解读“奋斗幸福观”,积极成为践行榜样,激励学子引发情感共鸣。其次,努力在大学生中树立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自立自强可以养成一个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注重亲情、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在学生身边培养和树立自立自强典型模范,通过同龄人的相互激励影响和示范带动,比仅仅通过长辈的说教或老师的引导示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学生人身观、价值观影响更直接。例如通过举办“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高校大学生自立自强先进典型推荐”等活动,树立学生模范典型,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校园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三)文化熏陶是“奋斗幸福观”弘扬的精神支撑

高校校园不仅是社会科学文明弘扬传承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熏陶为“奋斗幸福观”弘扬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然而,在形形色色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下,“奋斗幸福观”思想可能被落后、低俗的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等俘虏。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将“奋斗幸福观”思想及时有效地融入于校园文化实践及精神文化产品之中。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贵在于践行。高校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活动的有益延伸及补充,同时也是“奋斗幸福观”教育的最好实践路径。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涉及学术科研活动、社团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等。首先,各高校在利用特有的奋斗题材文化资源基础上,不断挖掘新想法、新观点,设计并组织以“奋斗幸福观”为主题的形式新颖、接受度强、吸引力大的文化活动及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应凸显“奋斗幸福观”的正确时代价值,激发学子积极学习弘扬,让“奋斗幸福观”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进而引领学生在体验中自觉践行“奋斗幸福观”,真正发挥文化熏陶的强大支撑作用,例如诗歌朗诵、合唱、情景剧等。此外,高校要重视收集关于奋斗及成长成才题材的电影、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定期组织大学生观看并开展相关影评活动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网络新媒体是“奋斗幸福观”传播的重要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大学生网络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QQ、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新媒体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有效将“奋斗幸福观”教育融入新媒体当中。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组织开展“最幸福的奋斗人”主题微电影创作比赛;组织“我的奋斗史——青春励志故事”网络演讲比赛;利用学校广播、活动网页等报道优秀青年的励志奋斗故事;在校园网、官方微博、易班等新媒体中开辟奋斗精神学习板块,利用图片、微动漫、微视频、微课等方式进行价值观熏陶等,潜移默化拉近同新时代学子的心灵距离。

“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新思想,需要新青年。高校要将“奋斗幸福观”融入教学之中,正确引领学子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积极践行“奋斗幸福观”,积极弘扬奋斗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积极让“奋斗幸福观”开花结果,在奋斗中获得真正的幸福!“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开设的一堂生动的全民精神动力教育课,更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教育课。奋斗既是真理,又是精神动力。高校要坚定培养学生以“奋斗幸福观”作为价值追求,以奋斗作为精神动力,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争当出采青年,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幸福观学子精神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杏林组曲·学子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拿出精神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