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在胸部肋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
2019-02-26潘士龙
潘士龙
(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31)
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见的外伤,常规X线平片能对典型的骨折类型进行明确,但其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都是比较差的,容易漏诊肋软骨骨折及隐匿性肋骨骨折[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胸部肋骨的解剖形态特点进行不同角度的清晰显示,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为探讨MSCT在胸部肋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胸部肋骨骨折患者的三维重建图像及CT图像,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胸部肋骨骨折患者的三维重建图像及CT轴位图像,其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38.94±7.63)岁。患者主要症状:季肋部压痛、触痛,17例患者伴随局部红肿,34例患者伴随皮肤擦伤,9例患者伴随呼吸困难。
1.2 方法
仪器选择为32排螺旋CT,让患者保持仰卧位,从颈7椎体扫描至腰3椎体,将扫描数据进行图像重建,重建内容主要有多平面重组法(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容积再现法(VR)。
1.3 观察指标
60例患者行MSCT扫描,得到一般组信息;在此基础上行三维重建,得到观察组信息,由两位及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诊断,得出诊断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骨折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的的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进行统计学的检验,计量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的检验,P<0.05代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选取的60例病患者进行检测发现,共有184处肋软骨及肋骨骨折,其中共11处肋软骨骨折,14处隐匿性骨折。一般组检查方式共检出162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检出率为88.04%,有22处骨折漏诊;观察组检查方式供检出176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检出率为95.65%,有8处骨折漏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32,P=0.0077)。
3 讨论
X线片是常用的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双侧小角度斜位片、前后位片等,可对骨折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但若骨折部位在腋前、中、后线、软骨及胸椎处,则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若骨折部位在肋软骨,X线平片由于无法进行组织对比,不能清晰的判断出骨折程度及骨折片移位情况,很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3]。CT横断切面图像可对肋骨的骨折部位、解剖结构、骨碎块数量、骨折线走向等进行清楚地显示,对皮质错位性骨折进行较为明确的诊断。多层螺旋CT具有速度快、扫描时间短、一次屏气即可完成扫描等优点,可避免呼吸运动形成的伪影,一次扫描就能获得更多信息[4]。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胸部肋骨的解剖特点形态等进行多角度的重建,让其更加清晰的显示出来,相比较CT图像,MPR的辅助定位诊断效果更为优异。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对目标的解剖关系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应,让医生能更好的诊断出复杂的解剖结构。VR可通过阈值的调节,对各组织结构进行立体三维显示,较强的立体感,能清晰的展示出骨折线走向、周围结构受累情况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等[5]。
MSCT扫描不仅具有分辨率高、简单无创伤的优点,还能获的更多的信息,此外MSCT还能进行连续性的扫描,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CT,呈现出高清透视效果,能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确定及手术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一般组检查方式共检出162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检出率为88.04%,有22处骨折漏诊;观察组检查方式供检出176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检出率为95.65%,有8处骨折漏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MSCT能更加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骨折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MSCT能清晰的展示出患者骨折线走向、周围结构受累情况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等相关信息,实现较高的骨折检出率,利于医生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