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案例分类的权变案例教学模式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19-02-26

物流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时开放性案例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 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仿真教学、实习实践都是其必须具备的教学内容。其中,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者们对物流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李晓萍(2010)提出了将PDCA循环应用于物流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通过策划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检查案例教学效果、对案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黄颖(2010)应用案例难度矩阵模型,探讨了从案例的编写者、使用者以及教学指导者的角度如何实现有效的案例教学。易正兰(2011)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案例教学组织的基本流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要求。汤晓丹(2014)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认为案例教学应采用导入案例与总结案例结合,并推行一贯式案例教学。刘新全(2015)分析了案例教学的机理,以及团队学习对案例教学的影响。张雪青(2015)提出了立体互动案例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精心设计基础上的全程互动,贯穿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完善了案例教学。李友根(2015)提出基于案例研究通过类型化案例的搜集与积累完善案例教学的观点。

学者们对案例教学的研究侧重于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而对案例本身的类型、属性及其与专业定位、学生类型、学习阶段等的关联或匹配研究不够,缺乏权变性。本文提出基于案例分类的权变案例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虽然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的教学能力十分重要,但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本身的选择,不同的学校、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

2 案例类型与权变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收集似乎不是问题,中外教材、媒体网络都有很多现成的案例,但教师们仍然感到要找到适合课堂分析讨论的案例并不容易。因此,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案例,然后才是如何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目标、不同学习阶段等选择不同的案例类型。

本文按照案例的开放性,将案例分为三种:介绍性或经验总结性案例、启发性案例和发散性(矛盾冲突性)案例。介绍性或经验性案例是企业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的规范性、系统性总结及分析,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的空间很小,通常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理论教学对案例进行介绍,也可以下发给学生课外自由阅读。此类案例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或补充,对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印证,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华为的供应链管理、怡亚通的平台供应链、戴尔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京东物流战略等,均属于此类案例,这类案例比较容易获取,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供应链或物流的实际运营模式、战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但是,这类案例的作用是有限的,不适合课堂讨论,不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观点或方案。

启发性案例是企业各种管理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等的情景式、叙事性描述,但并没有系统性的总结,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有一定的思考和启发性空间。由于案例中提供了相关信息,学生比较容易归纳、总结并得出一定的启示。

发散性案例或矛盾冲突性案例是指案例中仅提供实际背景资料、数据以及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但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小组成员协作,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分析讨论,结合理论方法提出可能的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发散性案例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有利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发挥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按照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课程及学科跨度的复杂性,可将案例分为单元性案例、纵向综合性案例(或称为一贯式案例)、横向综合性案例。单元性案例比较简单,针对某一章节知识点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案例,通常属于成功的经验介绍案例,适合于课堂教师的介绍或下发学生自我阅读,增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纵向综合性案例,也可称为一贯式案例,是指涉及课程主要内容、一个系统完整的案例贯穿课程始终。横向综合性案例是指案例内容不限于一门课程,而是涉及多门相关课程甚至跨越学科,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纵向综合性案例和横向综合性案例的获取或开发较为困难,分析难度也较大,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可能更适合综合性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

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特点及其适合的教学方式,案例类型总结见表1。

根据案例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的不同组合,又可形成多种案例类型,如图1所示。开放性和复杂性越高的案例,越有利于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类型学校、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课程,要采取不同的案例类型组合进行案例教学。换言之,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实际情况选择和配置不同类型的案例,本文称为“权变案例教学”。比如,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或者专业课程学习之初,开放性和复杂性较低的(1,1)、(1,2)、(2,1)、(2,2)案例类型可能比较合适;而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侧重于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综合素质与主动学习能力较高,要尽可能更多的采用开放性和(或)复杂性高的(1,3)、(2,3)、(3,3)或(3,2)类型的案例。图1中的弧形就是一个基本的分界线。

表1 案例类型及其特点与教学方式

图1 不同复杂性和开放性的组合案例

3 案例的来源与“n+N”案例储备

教学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借用、改编和开发。借用是指直接采用教材或网上提供的案例。介绍性、经验性案例比较容易获取。适合于课堂讨论的开放性案例,主要的来源是专业教材提供的案例,其中,国外教材提供的案例相对成熟和具有针对性。改编,就是对不适合课堂讨论的案例或介绍性案例经过修改后成为可用于课堂讨论的开放性案例。案例开发主要是基于教师参与的企业咨询诊断课题、调研资料,经过适当的整理、改编和保密处理的案例,若作为课堂讨论的发散性案例,要略去解决方案、分析方法、结论等内容。

对于本科生而言,由于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应该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案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笔者认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学时以3:1较为合适,比如一门36学时(不包括实验教学学时)的专业课,恰当的学时分配是理论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9学时。如果每个案例讨论3学时,就需要至少精选3个案例。笔者担任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学生人数38人,分为6个小组,如果一次课6个组都讨论同一个案例,就会显得有些重复,先演讲的有利,后演讲的“吃亏”,出现“先行优势”。所以,本人通常每次布置至少2个案例,由各个小组进行选择,或由他们自行协调。如此一来,就至少需要n=6个案例储备。这里的6个案例,主要是指发散性案例、综合性案例。介绍性或启发性案例,每一次理论课都可以配备,如果是27学时理论教学,就至少需要N=9个这样的案例(以每次课3学时算)。就笔者担任的36学时课程而言,“6+9”发散性案例和介绍性案例储备基本能够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同的专业、学生、课程、学时数,可以有不同类型案例的储备数量“n+N”。

4 案例教学的组织与评价

本节讨论的案例教学组织和评价主要针对开放性和复杂性比较高的案例。开放性较低的介绍性或启发性案例可由教师在课堂上统一介绍或发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阅读或总结,对于启发性案例,也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或演讲。

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讲授转变为由学生演讲,关键的挑战在于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的演讲、提出的方案各个方面鼓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质疑,然后教师进行提问、点评,若有不同意见,还可临时安排不同小组成员进行辩论、模拟谈判。所有小组讨论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总体点评和总结。作为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虽然专业知识犹如一张白纸,但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可能出乎意料的,这就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认知、应变能力、脱口秀等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

发散性案例的讨论,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答案或解决方案,事实上没有唯一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案例讨论的目的是基于本专业相关理论方法经过系统的、严密的分析,提出可能的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优势与劣势、收益与风险等等,根据小组成员的决策偏好做出合理的选择。如果案例素材提供了数据,就要尽可能进行定量分析,即使数据不全,也可做适当假设。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们开始拿到案例时,往往无从下手,打不开思路,提出的方案通常是感性的,缺乏一定的逻辑,难以站到理论和专业的高度进行分析,触及不到案例的关键点。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给予一定的启发、提示,引导他们利用本专业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在经过课堂的演讲、讨论、点评之后,学生们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发现可以有那么多的答案或创新性的方案。也通过与其它小组的比较,发现差距与不足。

发散性案例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发散性案例教学组织流程

案例教学的组织流程可以简化为“SPARK”,意味着通过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Select—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Perform—案例的展示:演讲、辩论、模拟情景等多种方式;

Analysis—案例分析与讨论,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示与鼓励;

Review—案例点评、评估,教师为主体。

Knowability—实现案例目标的可知性,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在发散性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犹如一个主持人,组织学生提问、讨论、点评甚至辩论、模拟谈判。教师控制案例讨论的节奏,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讨论激情和思维碰撞,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课程初期,限于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每个小组的展示无论是内容与方案还是分析的方法、PPT的制作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可能得不到要领。教师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或质疑,经过他们的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进行分析点评。对于各个小组的展示,教师要首先对好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予以正向激励,然后对不足的方面进行指导和分析,切忌全盘否定。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总体点评和总结。通常情况下,一个开始看似无从下手的、扑朔迷离的发散性、矛盾性案例,经过不同小组的展示、讨论、点评总结以后,学生们会发现原来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观点、可能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分析的思路、方法也各不相同。

发散性案例的讨论可以在理论学习之前,也可在其之后。理论学习之前的案例讨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学生为了深入分析案例,就需要先行学习、整理相关理论方法或查阅文献,这就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案例点评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解读,既完成了教学活动,又达成了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PPT制作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发散性案例的讨论,要鼓励学生一切形式的创新:展示方式的创新,可以是个人或多人协作演讲,可以是PPT、WORD或视频,甚至是与其它小组的辩论、模拟谈判等。内容与方案的创新,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软件、仿真、图表模型的应用,等等。

一般来说,案例讨论是分组进行的,每次讨论都会安排不同的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案例讨论成绩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体现小组的团队协作,成绩的评定也应该以小组为对象。本文认为,案例讨论成绩可以从五个方面评定:

(1)PPT制作:PPT是否清爽、精美、简洁。

(2)演讲水平:演讲是否精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性,与其它小组学生的互动性。

(3)解决方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具有系统性、完备性、创新性。

(4)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否合理正确,是否采用定量方法、软件、仿真或图表模型,分析的逻辑严密性。

(5)理论基础:是否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5 结论

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理论方法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愿意听、愿意学,学生能否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教学的方式很重要,而案例教学的成败决定整个课程的成败。针对不同的学校、专业、学生、课程以及学习的不同阶段,应该选择不同开放性和复杂性的案例组合,实施权变案例教学。发散性案例的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团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师要正面引导和鼓励,对小组及整个案例进行点评与总结。从PPT的精美性、演讲的精彩性、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分析方法的逻辑严密性及理论知识的相关性对小组成绩进行评定。

猜你喜欢

学时开放性案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