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有意思

2019-02-25杨自强

文化交流 2019年2期
关键词:画谱春卷芥子

杨自强

嘉兴才子。

嘉兴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家家临水,户户枕河。嘉兴的地名中,多有带水的,诸如湖、河、浜、泖、荡、漾、泾、港、滩、溇、泖。如果嘉兴是个人,那他五行一定不缺水。

嘉兴这地名的由来,说起来跟一个半皇帝、半个太子还有一种水果很有点干系。

春秋时,嘉兴称为槜李。槜李是嘉兴特有的一种水果,因为实在太好吃太有名了,就把这地方叫做槜李。以一种水果来命名一个地方,不多见吧。

到了秦时,这里又称为“由拳”。由拳据说是从“囚倦”音转而来。当年秦始皇东巡,术士说此地有皇气,几百年后将出天子。秦始皇就征发十万囚徒,在这里掘沟以断皇气,并把此地叫做“囚倦”。

到了三国时期,由拳这地方“野稻自生”。没人播种,就长出了稻谷,这在农业社会里绝对是祥瑞。吴大帝孙权高兴之余,在黄龙三年(231年)把由拳改为“禾兴”。孙权三分天下有其一,只能算是半个皇帝。

又过了11年,孙权的儿子孙和立为太子,“和”“禾”同音,要避讳,于是把“禾兴”改为“嘉兴”。孙和的太子之位不久被废,只能算是半个太子,但嘉兴之名从此就定了下来。

嘉兴有三样土特产,五芳斋粽子、南湖菱和文虎酱鸭。

有人说,嘉兴人就是这样,像粽子一样牢牢捆住自己的手脚,像南湖菱这样没有棱角,像文虎(火)这样不温不火。

嘉兴人却说,我们嘉兴就是这样,像粽子一样裹得紧紧的,富有凝聚力;像南湖菱一样一团和气,不与人斗气;像文虎(火)一样,坚韧持久,可持续发展。

细细想来,都有道理。

立春吃春卷,这是南方的习俗,嘉兴也是如此。

但嘉兴人吃春卷,有点小小的不同。城里人吃的春卷,包的皮子,两头是开着的,一层层像是书卷,这是希望孩子多读书,中功名。乡下人吃的春卷,包的皮子,两头是包起来,裹着像是蚕茧,这是希望新的一年蚕茧丰收,春卷也被叫作“春茧”。看来即使是祈福,嘉兴人也是切合自身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现在这两种春卷在城里、乡下都看得到,说明啥?说明嘉兴的城乡一体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名嘉兴,秀丽而土地肥沃。城市位于一条河上,城里河网密布,河岸铺有经过雕凿的石块,河上架有许多石桥,船只可以在全城各处通行。这座城市秀丽,物产丰富,安乐富足。所有街道都遮有拱顶使行人免遭雨淋之苦,街上亦无泥泞。城里有许多功德牌坊,城外也有不少,均以汉白玉砌成。这里也建有许多大石桥,其中一座尤其雄伟。离桥不远处有一座九层宝塔,非常壮观。运河上有40座大石桥,小石桥不计其数。这里盛产丝绸,河里生长一种大螃蟹……”

这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俄国使臣米列斯库奉沙皇之名来中国考察所写的《中国漫记》。300多年过去,除了见不到功德牌坊,其他的其实也差不太多。不能说嘉兴发展不快,只能说,历史上的嘉兴真是太繁华了。

有种梨子叫鸭梨,肉细而酥且脆,味道甜中带点酸,清香而多汁,像什么?像美女是不是?对了,这鸭梨正跟从古到今最美的美女有关。

这鸭梨古称“语儿梨”,宋人笔记《南部新书》《侯鲭录》《曲淆旧闻》都有记载。“语”字在古代读音同普通话的“鸭”,“鸭梨”就是这么来的。这跟嘉兴有什么关系呢?这“语儿”乃是嘉兴的一个地名,宋朝时这里产的梨子最为鲜美,驰名天下,故有“语儿梨”之称。

要说“语儿”这地名也是有来历的,当年越国施展美人计,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入吴,范大夫范蠡一路相送,两人情深缠绵,依依不舍,不但途中生了个孩儿,走到嘉兴地面,这孩儿都已牙牙学语了——慢生活真是好啊。这地遂叫“语儿”。看,小小一只梨,竟有如此浪漫的故事,你吃梨的时候,是不是滋味更长?

说到“语儿”这故事,或许有人要说了,绍兴到苏州才几百里路,至于吗?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范大夫与西施情致缠绵,此一去,一入吴门深如海,从此范郎是路人,自是多待一刻是一刻。于是在一个塔下向嘉兴人学学刺绣,留下了“學绣塔”。在采摘槜李上不小心掐了一爪,“闻说西施曾一掐,至今颗颗爪痕添”。范蠡还在嘉兴一湖边专门为西施建了个“西子妆台”,湖中螺蛳争吃西施梳妆时倒下的胭脂水,“倾脂湖”中的螺蛳遂成了“五色螺”。这么多事做下来,总得一两年吧?

顺便说一句,西子入吴,当然不可能带着孩子,这孩子多半就留在了吴根越角的嘉兴。怪不得现在嘉兴的男人那么潇洒多才,女人那么漂亮可爱,原来是范少伯与西子的后人呵。

细胞这词,说起来也是嘉兴的方言。这听着像奇谈怪论,却是实实在在的事。

当年“Cell”一词随着西学的浪潮进入中国,这词该怎么翻译?一时各种译名五花八门。海宁的李善兰,他翻译了一本《植物学》,里面把这个词翻译成“细胞”。

为什么叫“细胞”?因为在嘉兴话里,细除了是粗的反义词,更把比小更小的称之为“细”,如“咪咪细”“实细”。以此来描述这个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玩艺,岂非传神?细胞一词,由此风靡。

李善兰。

现在要是没有汉语拼音,小学语文就没法上。而第一个制订汉语拼音的,是海盐人朱希祖。1913年,朱希祖起草汉语注音符号的第一个版本,由鲁迅等人共同具名,在“全国读音统一会”上提出后,终得以确立。

现在要是没有标点符号,书就没法读,文章就没法写。而第一个提出汉语标点的,也是朱希祖。1919年,朱希祖又与马裕藻、周作人、刘复、钱玄同、胡适六人联名上书教育部,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教育部于次年下文,全国正式启用新式标点。

现在综合性大学都有历史系,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历史系主任,还是朱希祖。1918年,朱希祖就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史分家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前几年,我写了几篇朱希祖、朱偰父子的文章,他的后人朱元春特意来信表示感谢,说现在知道朱氏父子的人不多了。想想真是感慨不已。

中国最好的诗是什么诗?废话,当然是唐诗啦。

读到这么好的诗应该感谢谁?废话,当然是李白杜甫他们啦。

对,都对。但李白、杜甫离开我们一千多年,是谁让他们的诗流传下来?对了,还要感谢编诗集的人。没有他们穿珠成琏,这些珍珠早就风流四散了。

所以我们要感谢《唐诗三百首》,而《唐诗三百首》是从康熙时的《全唐诗》来的。好,重点来了,《全唐诗》是怎么编出来的?

《全唐诗》是在一部叫《唐音统签》的大部头唐诗全集中来的,共1036卷,基本上把明朝时能看到的唐诗一网打尽了,是当时最全的唐诗“数据库”。

《唐音统签》的编者叫胡震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海盐人。

胡震亨谦虚地说:我不会写唐诗,我只是唐诗的搬运工。

大哲学家黑格尔有部著作叫《历史哲学》,在这本书中,这位刻板的德国古典哲学家,提到了中国的一本才子佳人小说,而这本小说,正是一个嘉兴人写的——世界真奇妙是不是?

黑格尔是这样说的:“特别可以引证亚培累睦扎所翻译的《玉娇梨》,那里面说起一位少年,他修毕学业,开始去猎取功名。”

海宁潮。

这《玉娇梨》,现在可能知道的不多,当年却是很有名的一部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译成了法文,书名比较搞笑,叫做《两个表姐妹》,紧接着又出现了英文和德文译本,也算是有着国际影响的名著了。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玉嬌梨》的作者署名“荑荻山人”,这荑荻山人就是清朝时的嘉兴人张匀。对于这张匀,我一无所知,只知道,凭着《玉娇梨》当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那时要有诺贝尔文学奖,肯定就是张匀了。

学国画,都讲究个师承来历。倘要说谁是中国最有名的师父,不好说,但要说谁是学生最多的师父,则毫无疑问,是一个嘉兴人,名叫王概。

王概?没听说过啊。没关系,但《芥子园画谱》总知道吧,作者正是王概。凡学国画,必定要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这部书,从清初开始到现在,学过的人,少说说也有几百万吧。哪个绘画大师的学生有那么多?

《芥子园画谱》是黑白刊印的。前几年,有个画家与时俱进,把《芥子园画谱》着了色。这彩版《芥子园画谱》也是风靡一时。说来也巧,这画家也是嘉兴人,叫吴蓬。这几年桐乡专门成立了“吴蓬艺术院”。

猜你喜欢

画谱春卷芥子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三丝春卷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包春卷
《历代画谱类编》
包春卷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