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9-02-25李翠云陈莹孙露
李翠云,陈莹,孙露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深静脉置管目前在肿瘤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在治疗过程相关常见并发症逐步得到重视及相应处理。与外周表浅静脉常规及留置针穿刺相比,深静脉置管有减轻导管堵塞、减少渗液,留置体内时间长等特点[1]。目前关于关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未达成共识。我科就肺部肿瘤患者化疗中深静脉置管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对深静脉置管肺部肿瘤患者进行护理,今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方法 选自2015年6月-2019年5月行PICC置管的肺部肿瘤患者共196例次,其中肺腺癌89例次,肺鳞癌86例次,肺淋巴瘤12例次,腺鳞癌9例次;置管类型包括PICC及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有3例患者置管PICC管2次,4例患者先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后行PICC;1例患者PICC拔管后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包括:上肢静脉、颈静脉及锁骨内静脉;留置时间为4周至1年。纳入标准:①确诊肺部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行全身化疗。②发生深静脉穿刺点周围感染。③考虑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性血流感染。
1.2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指标,包括置管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患者有无发热,行血常规、生化、降钙素原等检查;采集患者性别、年龄、ECOG评分、置管时间、是否伴有糖尿病、是否长期卧床、白细胞计数、置管维护等信息,根据指标结果采取相关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各种因素与深静脉置管感染关系,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深静脉置管单因素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提示性别、年龄、ECOG评分、置管类型和糖尿病并发症护对感染无显著影响。而Ⅲ度骨髓抑制、长期卧床、长期置管时间及对置管规律维护对感染发生有显著影响,见表1
表1 各因素与深静脉置管感染后的关系
3 讨论
在相关的临床研究中,操作经验、特殊用药、股静脉穿刺位置、粒细胞缺乏、显著低或高的年龄、伴随多个并发症、多次穿刺、穿刺局部渗血、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长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时间长、穿刺部位异常及连接管口有细菌定植、长期输注静脉营养均住院患者静脉置管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2]。但也有人认为导管留置的时间与感染危险度无关。在本研究的各危险因素中,肺部肿瘤患者性别、年龄、ECOG评分、糖尿病并发症及导管类型对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均无显著影响;性别比较无明显价值,与之前报道结果相同。而在年龄比较中,以60岁作为分界判定在本研究中对感染因素无显著差异,鉴于其他报道结果,考虑明显偏低或偏高的年龄方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中患者主要为40-70岁中老年为主,故年龄因素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无显著意义。ECOG评分标准,本研究以2分为标准似有偏颇,导致结果意义不大。因股静脉置管部位能增大相应感染机会,本研究中摈弃了股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而在PICC导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因素对比中,既往有报道经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高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但在本研究中提示两类型的深静脉置管相关的感染因素无明显意义,可能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较短有关。
综上,深静脉置管感染是肺部肿瘤患者多种因素共同协同的结果,在临床深静脉置管及护理的过程中,应客观、全面评估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