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脐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2019-02-25王玲姚敏
王玲, 姚敏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文献报道60岁以上人群FC的患病率为7.30%~20.3%[1]。FC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与阿尔茨海默病、结肠癌及心脑血管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FC的传统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疗效不理想,一般只解决短期问题。大多数患者需经常使用泻剂如麻仁丸、比沙可啶(便塞停)、开塞露、新清宁片等改善症状,但长期使用泻剂不仅会导致药物依赖,加重便秘,而且蒽醌类药物还可引起结肠黑变[3]。传统中医药具有使用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一般对机体的损伤较少,对功能性疾病疗效确切[4]。研究表明中药脐贴敷脐配合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药沉气散敷贴脐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15日至2017年1月15日在我院由于功能性便秘住院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75岁;②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原则相同;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听觉障碍、精神疾病;②诊断为器质性便秘者。采取编码抽签形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1.2.1 罗马Ⅲ诊断标准[5]①必须满足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a.超过25%时间排便感到费力;b.超过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c.超过25%的排便不尽感;d.超过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或堵塞感;e.超过25%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指抠、盆底支持);f.每周少于3次排便;②不使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③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诊断依据不充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6]分为5个证型。①肝郁气滞证:主症为排便不畅,腹痛或腹胀;次症为胸闷不舒,嗳气频作,两胁胀痛;舌暗红;脉弦。②胃肠积热证:主症为排便艰难,数日一行,便如羊粪,外裹黏液,少腹或胀或痛;次症为口干或口臭,头晕或头胀,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③阴虚肠燥证:主症为大便硬结难下,便如羊粪,少腹疼痛或按之胀痛;次症为口干,少津;舌红苔少根黄;脉弱。④脾肾阳虚证:主症为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得热则减;次症为小便清长,四肢不温,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沉迟。⑤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前腹痛;次症为神疲气怯,懒言,便后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症候诊断: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Abbott Biologicals B.V. 荷兰),辅料为苯甲酸钠。每次10 ml,每日3次,当患者出现规律排便后停用。
1.3.2 试验组 服用乳果糖口服液方法同对照组,另采用自制中药沉气散脐贴贴脐,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脐贴取用中药粉剂生大黄10 g,枳实、厚朴、芒硝各3 g,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放于容器内备用。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脐部,于早上8点将中药敷贴贴脐,分别在每天的8:00、14:00、20:00顺时针按摩脐周3次,每次10个来回。操作者用并拢的食指中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患者天枢穴(脐左右三指宽)、中脘穴(脐上六横指)及下脘穴(脐上方三横指)各1 min,再用掌侧大鱼际肌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脐周按摩,而后用75%的乙醇棉签清洁脐部,再将药糊均匀涂抹于贴膜中部,贴于脐部6~8 h后取下并擦净脐部,贴脐1次/d,当患者出现规律排便后停用。
1.4 疗效评估
治愈:患者排便完全恢复正常,排便次数,大便性质、颜色、量均恢复到日常水平,没有其他不良反应;有效:便秘情况有改善,大便颜色性状接近正常或稍干,排便间隔时间在24 h以内;无效:患者在按摩敷贴或服用乳果糖后12 h未排便,无其他症状。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试验组40例中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达97.5%(39/40)。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治疗有效率为57.5%(23/40)。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
3 讨论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为1组较多人群发病、多因素存在,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不适感及排便时间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功能性便秘发病率逐年增高[7]。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肠道动力不足所致,主要采用莫沙比利、西沙比利、乳果糖等促胃肠动力药及软化便质药物、调节肠道菌群药物[8]。但是长期使用缓泻剂也会导致慢性便秘,产生药物耐药性。中药敷贴治疗功能性疾病有独特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主张中西医结合。
本研究所用的中药沉气散敷贴主要成分为生大黄加枳实、厚朴、芒硝,其中大黄具有清热解毒,通里泻下,活血化瘀的功效;枳实入小肠,理胃气,阳明证,有助于小肠恢复蠕动;厚朴入大肠,降肺气,有助于大肠蠕动;芒硝咸软苦泄,具泻下通便,软坚润燥之效,用于治实热内结,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或热结旁流。此四药联合使用可强化对胃肠道的疏通作用,疗效翻倍。
本研究发现,口服乳果糖缓泻剂联合中药沉气散敷贴贴脐和腹部穴位(天枢穴、中脘穴、下脘穴)按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有效率可达97.5%,效果明显好于单用乳果糖缓泻剂。其改善FC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中药敷贴于神阙穴(脐中),结合轻柔的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天枢穴、中脘穴、下脘穴,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节全身脏腑气血功能,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镇静止吐的功效[9]。内病外治是中医特色疗法,敷脐疗法即脐部(神阙穴位)给药是穴位给药和内病外治相结合的产物,可归类于经皮给药系统(TTS)[10]。②按摩天枢穴、中脘穴及下脘穴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恶心、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辅之中药脐贴,使患者便秘的现状更快缓解。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养生,对于穴位的按摩更易被接受和使用。
通过脐部外敷,促进穴位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使药液可从脐孔中通过腧穴渗透,使温通经络而起到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使大便软化而起到通畅的作用。而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贴敷后使药物可较长时间存放,利于药物穿透弥散而进入人体循环,直接发挥药效[11]。
本研究将中药敷贴与腹部穴位按摩护理手法相结合,更能将药物的作用发挥尽致,并且腹部穴位按摩方法简单,对于老年人也是一种通俗并且容易接受的治疗,执行起来也安全易学。
本研究过程中虽已控制变量,但依旧存在局限性,由于每个人对于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导致最终疗效差异,因此最后的数据可能会产生误差。后续研究中,将针对患者是否为顽固性便秘进行深入调查,进一步研究中药脐贴结合穴位按摩对于顽固性便秘的相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