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青从“一气周流”论治头痛经验

2019-02-25炜,石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石青一气气机

郭 炜,石 青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江门五邑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头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西医常用镇痛、镇静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处理,控制疼痛、缓解症状,虽止痛效果明显,但不能根治且易产生依赖而不适宜长期服用。中医早在殷商甲骨文时期就有了“疾首”的记载,表明中医对头痛认识很早。《黄帝内经》将其称为“脑风”“首风”,概括其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端,奠定了头痛证治分型的基础。后世医家对头痛的论述也屡见不鲜,但多立足于脏腑八纲辨证,分经论治,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但临床上患者的症状往往复杂多变,传统的辨治方法常难以起效。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中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从气机升降运转的角度阐述了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本质,用于指导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石青主任中医师系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学科带头人,江门市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载,擅长诊治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经验丰富。其认为头痛的发生终归人身之一气运转不畅,因此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收效颇丰。

1 “一气周流”理论阐述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崇尚中医经典,谓“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因而览各家之书,于晚年据《内经》所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之“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并从阴阳、五行、脏腑、气血、营卫出入等多方面进行阐释,将人体一切生理活动与天地阴阳运动联系起来。

《四圣心源·天人解》曰:“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纽,所谓土也。”[1]是以人体的“一气”即指土气,土气又分戊己,即太阴脾土和阳明胃土。脾主升清,清阳自左(肝)升于上(心);胃主降浊,浊阴自右(肺)降于下(肾)。即肾水化肝木之气,肝木清气随脾之左旋升发,升全则为心火之气;升极则随胃之右旋潜降,心火化肺金之气,降而不已,化为肾水。人体脏气平和,“一气周流”如环无端,水升火降,心肾既济,则可达到阴平阳秘,身体无恙。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云:“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2]若人体一旦为病邪所犯,致气机逆乱,则临床诸症毕现,正如《四圣心源·六气解》中云:“病则或风、或湿、或燥、或寒、或热,六气不相交济,是以一气独见。”[1]

2 运用“一气周流”理论对头痛病机的解释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之精血、六腑之清气皆上注于头。中医多将头痛的病因归咎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等,病机总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致病因素多为风、火、痰、瘀、虚[3]。头痛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发生于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性质可为刺痛、跳痛、胀痛、隐痛等;发作状态可为突发性或持续性,可单独发作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石青主任中医师从“一气周流”理论角度论治头痛,认为其病机源于一气运行不畅,脏腑气机逆乱所致,临床辨证可分为以下三型。

2.1 肾元不足,相火不降

肾中寓元阴元阳,乃真水真火,其与他脏不同,肾之元阴,乃一身阴液之源;肾之元阳,乃一身阳气之根。肾水不足,则水不涵木,左路肝木升发太过,阳亢于上,则头痛。五脏之阳皆赖肾阳熙照,尤以脾阳为最。如《冯氏锦囊秘录》云:“人之腹中和暖,万物食入则化,清升浊降,气血冲和,百体舒畅,可以长生者,皆此一点元阳运化为之也。若无一点元阳,则腹中冷矣,人不能以有生矣。”[4]若元阳不足,轴枢发动无力,阳不化气,则肾水寒于下,相火下降无路,则火炎于上,亦可致头痛。

2.2 肝郁失疏,气机不畅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提出:“司疏泄者肝也。”[5]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则全身之一气运行无阻;肝失疏泄,或木克脾土,脾胃中轴之职失常,气机逆乱,可致头痛;或肝气郁结,左路升发受阻,则致不通则痛;若肝气郁而化火,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火炎于上,也可导致头痛。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云:“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6]另一方面,若肝气虚弱,则左路升发不及,可致不荣则痛。总体来说,临床所见肝木为病,实多虚少。

2.3 脾胃壅滞,枢轴不运

《四圣心源·劳伤解》曰:“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1]故“一气周流”之关键在于脾胃。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和降,黄元御认为脾胃为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脾胃运化失职总原阳虚湿盛,湿困土气,痰饮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逆反,浊阴上蒙清窍则头痛。另脾阳虚弱,升发无力,肝木不能上行清窍,则致不荣则痛。是以《四圣心源·劳伤解》提出:“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1]

3 石青临床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辨治头痛特点

3.1 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而对于临床所见头痛病,多为患者的自觉症状,经现代医学检测也难以发现异常指标或器质性改变,因此不能达到西医疾病诊断标准,临床医生往往难以作出恰当的处理。石青主任中医师认为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运用中医辨证结合体质、心理调节来阻断病情进展,恢一气斡旋之力,以身之正气抗邪外出。而对于已经达到诊断标准的头痛病,就需要我们重视“一气周流”过程中的气机升降规律,兼顾病情,提前预防,达到既病防变。如张仲景所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2 遣方用药

石青主任中医师临床上重视人体气机之升降沉浮,并结合患者体质及心理性格不同,因人制宜,或重左路肝木升发,或重右路肺金沉降,或重脾胃健运,以恢复人身一气之“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生理模型。

肾元不足者多见单侧头痛,痛势较剧,反复发作,其中肾水不足者常伴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夜寐不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以大滋真阴,导龙归海,选方常用引火汤加肉桂引火归元。元阳不足者常见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以肾气丸补肾助阳。头晕项强者,加葛根、川芎、丹参引气血上荣于脑,疏通经脉;腰膝酸软者,加肾四味补肾养肝,强壮腰膝。肝郁失疏者多见两侧头痛,常可连及巅顶,持续性胀痛为主,发作多与情志有关,伴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治以疏肝解郁,选方常用四逆散、逍遥散。其中柴胡条达肝气,白芍柔肝缓急以止痛,枳壳调畅气机。气滞明显者加川芎辛温升散,性最疏通,上行头目;热重者,予以栀子、菊花清热泻火。脾胃壅滞者多见头部隐痛,痛势较缓,神疲乏力,伴头部昏沉感、脘痞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弱。根据辨证不同或予四君子汤补中土,或补中益气汤升脾土,或半夏泻心汤降胃土、补脾土。湿重者予以苍术加强祛湿之力;头昏沉者加石菖蒲化湿开窍;气虚甚者加大黄芪、党参用量。而对于临床多证合见的病症,可将病机总归一气周流不畅,治以调和中焦、健脾疏肝、清降肺胃,予以下气汤加减,方中半夏、茯苓、甘草治在脾胃,助其升降;陈皮、杏仁入气分,清降肺胃;白芍、首乌、丹皮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同时,石青主任中医师还根据辨证辅以药对,如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二者相配可调整阴阳,恢复营卫循行,用于头痛兼见失眠患者;柴胡配桂枝,条达肝木而解郁;龙骨、牡蛎引浮阳下潜,心肾交济。

4 临证举隅

4.1 肾水不足,相火不降

杨某,女,38岁,于2018年4月18日就诊。主诉:反复头痛5年余,再发加重1月。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以左侧额、颧部为主,呈阵发性胀痛,痛不剧烈,休息后可缓解,未服药治疗,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1月前患者头痛再发,症状同前,但痛势较前剧烈,休息后无明显缓解。平素性情急躁,纳食可,夜寐欠安,多梦,二便可。舌红,苔薄白稍腻,脉细略数。既往体健,月经每每先期2~3天,经期规律,月经量中等,色鲜红,有少量血块,无痛经,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无关。中医诊断:头痛(肾阴亏虚,相火不降)治法:滋阴敛阳,引火归元。方拟引火汤加减。药用:熟地90 g、盐巴戟天30 g、天冬15 g、麦冬15 g、茯苓30 g、五味子6 g、麸炒苍术15 g、肉桂5 g(焗服)、牡丹皮10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食物。

二诊:2018年5月9日。患者诉服药后头痛较前明显减轻,发作频次也减少。月底月经来潮,夹少量血块。近1周头痛未发,纳食可,寐欠安,多梦,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加桂枝6 g,继服5剂。医嘱同前。

三诊:2018年5月16日。患者诉头痛一直未发,睡眠情况较前好转。纳食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守原方巩固疗效,处方5剂,隔日1剂,水煎服,禁忌同前,嘱其此次服药后如无不适,可不必再诊。

按:本案患者出现反复头痛5年余,再发加重1月,症见左侧额、颧部疼痛为最,正合“一气周流”之左升右降。石青主任中医师以此为切入点,认为本案患者发病原因有二:第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患者发病节气正值春分,根据《四圣心源·天人解》中云:“四象轮转,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1]天人相应,人身之阳气也在此时开始升发。第二,患者夜寐欠安,多梦,舌红,苔薄白稍腻,脉细略数。四诊合参,当属肾阴亏损,阴不抱阳,肝木升发太过,相火不降,浮游于上,则见头痛、寐差、月经先期、性情急躁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治以“甚者从之”,予大剂引火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加肉桂引火归元,麸炒苍术燥脾祛湿,加强中焦斡旋之力,牡丹皮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恢复人体一身气机运转,则显效尤速。二诊予原方加小剂量桂枝助阳化气,使一气周流畅通,全身气血调和。

4.2 一气中阻,左路不升,右路不降

蒋某,女,60岁,于2018年5月2日就诊。主诉:反复头部胀痛3年余,再发2月。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胀痛不适,痛势较缓,持续发作,伴头部昏沉感,不可名状,无恶心呕吐,无肢体乏力,休息后无明显缓解,每于春夏发作,秋冬即愈,曾于当地门诊服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2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发,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平素纳食欠佳,夜寐欠安,小便可,大便稍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头痛(一气中阻,左路不升,右路不降);治法:调和中焦,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方拟下气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5 g、茯苓20 g、炙甘草15 g、苦杏仁12 g、陈皮8 g、白芍15 g、牡丹皮10 g、砂仁6 g(后下)、广藿香15 g、桂枝10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食物。

二诊:2018年5月9日。患者诉服药后头部胀痛明显减轻,无明显头部昏沉感,纳食增多,夜寐安,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脉弦。守原方巩固疗效,处方3剂,每日1剂,水煎服。医嘱同前。

按:《麻瑞亭治验集》指出:“阴阳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土也,位居中央,处阴阳之交,清浊之间,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中气实为交济水火之枢,升降金木之轴,化生五脏六腑之源也[7]。本例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轴不运,则左路升发无力,右路下降无门,可见持续性头部胀痛,痛势不甚;升降失常,水火不能交济则夜寐不安;而春夏两季本为一气升发之时,中轴失运,一气当升不升,则症状更显;一气中阻,水湿不化,则见头部昏沉,不可名状,纳食欠佳,大便稍溏。石青主任中医师以此入手,治以调和中焦,健脾疏肝,清降肺胃,予以下气汤去首乌,加砂仁、广藿香化湿行气,桂枝温阳化气,诸药合用使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5 结语

本文对石青关于“一气周流”理论及依据此理论临床辨治头痛的思路进行了阐释与总结,旨在为临床辨治头痛提供一个新思路。在面对千变万化的临床症状时,我们只需专注人体生理本质,无论肾虚、肝郁还是脾胃运化失职所致的头痛,病机总归人身之一气运行失常。临床上执简驭繁,遣方用药,通过调整一身之气的运转,使一气周流如常,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猜你喜欢

石青一气气机
下 雨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雀舌
雀舌
雀舌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白菜爸爸,被爱的心灵才能产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