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超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2-25刘明云
刘明云
(山东新泰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泰安 271219)
引言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表现为阴道流血、排液,病灶扩大可出现尿频、尿急、下肢肿痛等多种继发性症状,晚期恶化程度高,甚至可引起全身衰竭[1]。因此,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时治疗与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效果密切相关。经阴道彩超色多普勒超声可将探头最大限度接近盆腔器官,并且不受膀胱、肠腔状态影响,对子宫、盆腔、卵巢等细微结构显示更加直观,在妇科检查和疾病诊治中应用普及。本文主要探讨经阴道彩超用于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35~80岁,平均(55.8±13.2)岁。所有患者均出现阴道流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或伴有下腹部疼痛,其中宫颈重度糜烂21例,中度糜烂68例,轻度糜烂9例。根据国际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FIGO)[2],本组患者Ⅳ期22例、Ⅲ期36例、Ⅱ期24例、Ⅰ期16例,且均由病理检查证实。患者对研究内容和目的知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超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Affiniti 50),探头频率设置5~12MHz。检查前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结石位;检查人员在彩超探头顶端加入适量耦合剂并戴消毒避孕套,探入阴道内,到达阴道穹窿或宫颈表面部位;子宫前倾屈状态下探测阴道前穹窿,后倾屈状态下探测阴道后穹窿,多方位转动探头探测以得到满意图像;观察记录患者宫颈厚度、宫颈宫体厚度比、宫颈黏膜厚度、宫内宫颈附件回声、异常肿块位置大小和形态等内容。对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分布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流信号性质采用脉冲多普勒判断;测量并记录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比较分析经阴道彩超与病理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比较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98例宫颈癌患者中,确诊鳞状细胞癌患者87例(88.78%);腺癌患者8例(8.16%);腺鳞癌患者3例(3.06%)。分析经阴道彩超图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94例,诊断准确率为95.92%(94/98);超声将4例鳞状细胞癌患者分别误诊为子宫肌瘤(2例)和宫颈糜烂(2例),误诊率为4.08%(4/98)。
2.2 超声图像分析
原位癌和宫颈癌Ⅰ期患者的宫颈在形态、大小、回声、血流信号等方面与正常宫颈声像图表现基本无异。宫颈癌患者超声图像显示主要在于宫颈形态异常,表现为宫颈不规则增大或肥大,轮廓边缘相对粗糙,且伴有凹凸不平,黏膜线出现弯曲、中断甚至消失。分析宫颈肿块回声,通常出现低回声和不均回声,肿块直径范围17~58mm,呈边缘不整、不规则形态,浸润性生长。病灶部位彩色血流信号相对丰富,与宫体比较明显增多,且多为RI值0.36~0.87的动脉型频谱,少数患者表现为静脉型频谱。肿瘤侵入宫体的患者子宫下段出现不规则增厚,浸润宫旁可见宫颈体积明显增大,浆膜表明光滑度降低且有所增厚。
3 讨论
宫颈癌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明显有年轻化趋势[3]。由于癌变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表现,临床确诊时多已步入癌症晚期,恶化严重,治疗难度加大,导致死亡率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重视,妇科宫颈癌筛查检查也逐渐普及,有效控制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超声影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且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时间短等众多优点,经阴道彩超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目前已成为辅助宫颈癌诊断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一方面阴道探头可深入宫颈内部进行探测,灵活性更高、检查方位更全面,患者无需憋尿充盈膀胱,几乎不受体型、疤痕或肠腔充气等影响,适用度更高;另一方面经阴道彩超对血流信号等显示率较高,可快速获取多普勒频谱,并通过不同色彩显示不同血流速度,图像分辨率高,更加直观准确。本研究中98例宫颈癌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对病变范围、程度及病灶细小结构都可清晰观测,诊断率高达95.92%。
综上所述,经阴道彩超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宫颈癌诊断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探测全面、精准度高,有助于患者及早确诊和治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