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2-24徐晨琛
徐晨琛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武汉 430079)
伴随着改革深化,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2008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战略层次。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发布《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1—2016),明确提出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支撑机构,可设在图书馆等高校负责信息服务的部门[1]。2017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一般设立在高校图书馆,以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2]。2019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公布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北京大学等23家单位入选,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提供全流程服务[3]。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主要指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机密等各类知识产权信息的公布、整合、分析、检索、数据库建设、文献翻译、系统开发等新型信息服务,是知识产权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于“双一流”建设五大任务中的“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5]。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提升自身地位的良好契机。
国家政策的支持、“双一流”建设以及图书馆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共同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开展。为了解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总结现有的经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23所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进行网络调研。
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研
1.1 调研对象和方法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资源建设、学科建设、国家政策、财政拨款等方面享受国内大学的最高待遇,这些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方面应该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其进行调研具有实际意义。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遴选,对其进行调研可以了解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具有参考和学习的价值。
本文于2019年5月10日—6月19日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23所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进行调研,主要通过以下网络途径:①通过浏览其图书馆网站了解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开展情况;②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以“高校名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以便扩大信息来源,了解相关情况。
通过初步调研,发现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中,有26家图书馆可以查到开展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服务,并且其中有14所高校入选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因此,共选取35所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后续分析。本文通过对这35所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进行调研,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意义和价值,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1.2 服务入口设置情况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图书馆主页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服务被知悉或被获取的难易程度。如果该服务位置比较隐蔽或无法找到相关信息,可能导致用户不知道有相关服务的提供。
对35所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访问结果见表1,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服务的入口在首页即可找到的有17所,占48.57%;在网站二级及以上页面能够找到的有6所,占17.14%;设置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网站的有4所,分别是重庆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以及兰州大学,占11.43%;无法在图书馆网站上找到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服务相关介绍的有8所,占22.86%;另外有3所高校图书馆首页无法访问。
表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图书馆网站的入口设置情况
1.3 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35所被调研的高校中,有11所高校图书馆主页无法访问或者未展示相关信息。有相关介绍的24所高校图书馆中,有8所高校图书馆网页上出现了规章制度说明,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制定并公布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基本制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保密制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培训制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公章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档案管理规则》《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守则》7条管理制度;兰州大学图书馆主页上不仅列出了本单位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管理规范,还列出了甘肃省以及教育部、国家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如《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订)》等。
1.4 服务人员情况
被调研的35所高校中,只有8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上明确列出了关于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服务人员的情况,包括人员数量、职称、专业背景、资质等。调研得知,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人员通常包括专职和兼职,还有部分高校设有专家团队或技术顾问,提供专业支持。如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介绍了其团队人数、资质及工作经验情况。重庆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服务人员以查新人员为主,有专职查新7人,兼职查新10人。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分设领导小组、业务小组和专家小组;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分管业务副馆长及部门负责人、总审员组成;业务小组负责日常工作;专家小组由校内外特聘专家组成,提供法律、技术层面的专业支撑。广西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现有服务人员15人,另设有来自校内专家团队20人,来自校外技术顾问8人。
1.5 相关资源和工具的配置情况
为保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相关资源和分析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从总体上看,专利资源主要有3种类型:①需要购买的商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分析工具;②免费的专利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③单位自建的专利数据库或检索平台。
被调研的35所高校,除3所网站无法访问以外,有30所高校图书馆购买了商业专利数据库,28所高校列出了免费专利资源链接,20所高校图书馆有专利分析工具,2所高校图书馆有自建的专利资源平台(数据库)。图1展示了不同类型的资源的分布情况。
图1 资源类型
商业数据库和专利分析工具中,购买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的高校最多,有19所高校购买了此库;购买万方中外专利数据库、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的高校也比较多。表2列出了常见的商业专利数据库和分析工具的购买情况。
常见的免费专利资源有Patviewer专利检索平台、Soopat专利搜索引擎、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上专利检索、佰腾专利检索平台、东方灵顿专利检索平台等;还有一些公共的服务平台,如各国的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局网站提供的检索平台等。
被调研高校中仅有2所有自建专利数据库,重庆大学专利检索平台专门用于检索重庆大学专利数据,可进行高级检索和导航检索;南京工业大学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了1.6亿条专利数据信息,并提供语义检索、表格检索、失效检索、专家检索和法律状态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提供IPC分类导航,用户可对所选专利进行批量分析。
调研中还发现,只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将专利资源单独整理形成专利资源导航,作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子栏目。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利资源导航,列出了专利检索分析资源列表和主要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列表;中山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资源导航栏目,分别列出已购买的专利数据库、试用专利数据库、免费专利数据库、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其他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单独的专利资源导航,需要到馆藏资源列表中查找。
1.6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类型
现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利信息服务方面,经过调研,本文将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类型归纳为如下6种: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专利检索、专利咨询、专利查新、专利分析、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题讲座,另一种是开设公共选修课。专利检索主要包括专利文献导航、专利文献传递、专利法律状态检索、专利性检索服务、专利稳定性检索、专利侵权检索、科技立项前或者专利申请前的预检索等。专利咨询是指对专利的法律状态、保护范围等提供咨询的服务。专利查新是对已申请专利但尚未授权的技术,或尚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或申报项目等,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背景、技术方案、关键词等信息,为委托人提供有针对性、新颖性的检索,出具包含相关专利文本的检索报告,并提供相关的对比文献资料。专利分析是利用专利文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综述和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从而帮助用户实现技术创新、防范知识产权风险、避免资金重复投入等。专利预警是指通过收集并分析某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国内外相关市场信息以及竞争对手在该技术领域的研发信息,把可能发生专利纠纷的前兆、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向用户通报的一种服务[6]。
从调研来看,35所被调研的高校图书馆中有12所高校图书馆主页无法访问或未展示知识产权服务的相关内容;有相关介绍的23所高校图书馆中,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专利检索以及专利分析开展比较普遍,如图2所示。
23所高校都有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且以讲座形式居多,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高校较少,其中天津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开设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通识课[7]。2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检索服务,占23所有相关介绍高校的95.65%。21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分析服务,占91.3%。9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查新,占39.13%。9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咨询,占39.13%。6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预警,占26.09%。具体情况如表3。
图2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类型
表3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类型及其开展情况
调研还发现,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如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根据特定需求,协商制定具体的服务内容等相关事宜;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展专利数据库定制服务,针对企事业单位专利信息应用和专利战略咨询的需求,开发专利专题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针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供专利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转移转化支持服务。
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意识不足
从调研来看,各高校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重视程度不一。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中,只有26家图书馆可以查到有开展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服务。在被调研的35所高校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图书馆网站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放在首页;有8所高校网站上没有关于知识产权(专利)信息服务的介绍,只能通过网页新闻等知晓其有开展相关服务;4所高校设置有专门的知识信息服务中心网站,且有一些还处于正在建设和完善中。由此看来,高校图书馆对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其相关的宣传明显不足。
2.2 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35所被调研高校中,剔除无法访问或未找到相关介绍的11所,只有8所高校图书馆网页上出现了规章制度的说明,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规章制度迫在眉睫。人员配备方面,从总体来看还比较薄弱,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是由科技查新人员、学科馆员等组成。然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传统查新服务和学科服务不同,它要求服务人员既具有法律知识,又具有领域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因此,高校图书馆亟需配备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员。
2.3 专利资源和分析工具保障不够,相关资源整合不足
从调研来看,被调研的35所高校基本都配备有相关专利资源,且以免费的资源和商业数据库为主。从资源构成上看,商业数据库主要以DII、万方中外专利数据库、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为主,这些资源仅能提供较为初级的专利信息服务,而对于开展专利预警、专利分析等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就需要专利分析工具或者平台。被调研的高校中,约一半的图书馆拥有专利分析工具,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及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尚且如此,在我国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情况可见一斑。
此外,拥有自建特色专利资源的图书馆较少,资源整合力度不足。调研发现,只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将专利资源单独整理形成专利资源导航,作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子栏目,很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专门的专利资源导航,需要到馆藏资源列表中去查找,资源利用十分不便。
2.4 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缺乏系统性
从调研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以主题讲座的形式为主,内容多以专利检索、知识产权和专利基础知识为主,有些是作为文献信息检索的一部分,有些是数据库商为了宣传产品而开展的讲座。这些培训从形式和内容上看,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5 专利信息服务深度不够
按照服务的深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可以分为专利信息素养教育、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嵌入科研团队的专利信息服务、决策支持专利信息服务4个层级[8]。其中专利信息素养教育、专利检索等属于较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利分析、专利预警等属于中等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而嵌入科研团队和决策支持的专利信息服务属于较为深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从调研来看,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及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专利教育、专利检索、专利分析等基础服务和中等服务方面。其中专利分析服务主要以专利竞争力分析、定题专利分析、专利态势分析、专利布局分析等为主。开展嵌入科研团队以及决策支持专利信息服务的不多。
3 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建议与对策
3.1 提高认识,扩大宣传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双一流”建设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了契机。图书馆应积极把握机会,重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开展,积极扩大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利用该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宣传推广,通过设计专门的栏目,将服务入口置于网站较为醒目的位置,整合、揭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类型、资源、人员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通过用户培训、深入院系进行宣讲,通过典型案例、成功案例进行推广宣传等。
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服务团队建设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研究梳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利用政策优势,指导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业务规范,建立人员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等,使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服务人员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对应的学科知识和专利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大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工作经历的人才。通过“内培外引”,组建一支具备知识产权服务意识、相关知识,以及专利检索能力、专利分析能力、情报研究能力的服务团队[9]。
3.3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相关资源
通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高校都配置有专利信息资源,但大多数高校资源配置比较单一,配有专利分析工具的不多,拥有自建特色专利资源的图书馆也比较少,且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因此,图书馆要进一步优化专利信息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一方面,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经费和服务情况,合理利用经费,选配适合本馆的专利文献资源和工具,可以通过访谈、实地考察、讲座等方式了解相关专利数据库、专利分析工具的使用情况及功能特点,对其进行试用和评价,最后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和工具[10];另一方面,还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不同来源的专利资源集合到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专利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和导航,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3.4 丰富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丰富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除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整合、推荐慕课资源,帮助用户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制作微课程,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专题书展、知识竞赛、真人图书馆等方式来进行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开设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以公共选修课、嵌入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能力以及相关法律道德等,以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3.5 创新服务形式,深化服务内容
被调研高校,普遍比较重视专利检索、专利分析等服务,为学校、学院以及个人提供专利检索和专利整理分析服务。高校图书馆还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转换视角,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基于专利生命周期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在专利的创造、保护、运用及管理等不同阶段提供服务;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在科研立项、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产出以及转化等阶段提供服务等。化被动等待为主动融入,积极主动融入科研流程、专利流程,探索基于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嵌入式服务模式。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多以线下提供的方式为主,用户需要到馆咨询和获取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应该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线上服务,注重用户体验与反馈,节省用户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服务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获取更多有用信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6 多方合作,协同创新
2018年7月,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在同济大学成立[11]。联盟本着共建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联盟的建立,为加强高校校际合作,推动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各高校应该广泛开展合作,打破服务壁垒,促进自身发展。对内可与管理部门、学院、课题组等合作,对外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等开展合作[12]。通过合作获取经验和机会,共享资源,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