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向新台阶
2019-02-23侯楠,王智,赵祺馨等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诚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思路。李克强总理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创新民生服务的重要抓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之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大幅跃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红黑名单制度建设、联合奖惩机制落地、信用服务市场培育、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等均取得重要突破,为支撑“放管服”改革、维护市场健康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核心、最有效的推动主体和最有条件做好信用工作的一级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处于关键位置。以推动城市政府做好信用工作为切入点,是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有力的抓手。为了配合国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督促城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于2015年6月开始启动,依托大数据技术正式建设“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系统”。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紧紧跟随国家信用建设步伐,稳扎稳打,以一持万,在推进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把握城市信用建设发展阶段性需要,有序高效推进城市信用体系建设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围绕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开展,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的原则,紧密结合国家信用工作重点,调整评价重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1.扩大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范围,反映地方信用建设全貌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根据城市守信、失信事件和信用建设推进情况,建立指标体系和监测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科学、客观、公正地反映城市政策落实、经济运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用状况。自城市信用监测评价工作开展三年以来,监测范围持续扩展。目前,“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系统”覆盖了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262个地级市以及363个县级市。从2018年10月起,40个地州盟亦纳入监测范围,地级城市和区域增加至302个,总体监测城市和地区扩展为701个。同时,实现了对2400多个县级以上区域的不间断监测,为推动更多地方政府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应用服务。
2.发布城市信用监测月度排名,提高城市信用建设的主动性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汇集的各类数据,持续跟踪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及重点工作,设定考核指标,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维度,每月对全国661个县级以上城市进行信用排名,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中国信用》杂志向社会发布排名靠前的优秀城市。目前已经连续发布28期城市信用排名。自发布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月度排名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关注信用排名,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压力为动力,针对各考核指标对应领域开展信用工作,明确了信用建设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提高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3.撰写各类型监测报告,协助地方政府关注信用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为了协助地方政府关注信用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问题领域以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根据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月度排名,撰写了各类型监测报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撰写《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月报》共100多份,撰写各省(区、市)信用状况排名分析季度报告、全国各城市信用状况简报以及各类专题报告800余份,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城市政府主管领导参阅,帮助各城市了解信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每年发布《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蓝皮书,总结和梳理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经验和问题,向社会各界展现城市信用工作成果。通过对城市信用状况的监测、评估和通报,城市政府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4.建立季度座谈机制,督促排名靠后城市增强城市信用建设工作力度
为了督促城市增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力度,防范信用风险,并精确查找自身信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协助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建立了季度座谈机制。对于排名靠后城市和重点工作落实不力的城市,开展季度座谈,邀请排名靠后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地级市的分管领导以及省级信用建设牵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讨论排名落后原因及整改措施。截至2018年12月,组织召开了9次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座谈会,共计24个省(区)的124个城市参加。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16个,地级城市108个。大部分参加座谈城市的综合信用排名得到明显提升,城市信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5.调整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对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重点
随着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城市信用监测秉持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的迭代优化思路,紧跟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步伐,不断调整评价体系,突出重点内容。
自城市信用监测评价工作开展以来,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经历了三次较大调整。第一次从信用事件和制度的监测逐步增加对信用工作绩效的考核,强调信用信息公开,夯实信用工作基础;第二次在第一次调整的基础上,增加联合奖惩绩效测评和信用市场评价,强调健全联合奖惩机制,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随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实施效果逐渐显现,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支撑条件日趋完善,我国信用工作重点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转化到以联合奖惩为核心的信用信息应用和信用服务,城市信用监测评价工作及时调整评价重心,对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第三次调整,加大信用应用的度量力度,逐步关注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信用修复、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等,强调“信易+”应用和信用环境的营造。此外,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全国信用工作会议和中组部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以及中央文明委19个专项治理的要求精神,在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加入任务落实考核指标、专项治理情况、“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情况等内容。通过这些指标的调整,及时对接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城市的信用状况,从而使各城市明确当前的重点工作,全力配合、上下联动,高效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多管齐下,推动城市信用建设显成效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开展三年多来,激发了城市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推动了城市政府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1.实时监测,有力促进城市政府主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了包括综合性媒体网站、城市信用网站和城市政府网站在内的10,000多个互联网网址的公开信用信息,并纳入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以及城市报送的数据。实现对全国661个县级以上城市7*24小时实时动态监测,客观反映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增强了城市政府和信用主管部门对信用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有146个城市的市政府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对《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月报》进行了阅示,并提出反馈意见;部分城市的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时常通过邮件或电话、微信等形式主动咨询本城市信用状况,以及改进办法;部分城市严抓机制建设,成立专职信用工作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派专人负责信用状况问题严重的指标领域的检查督办。总之,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促进城市积极主动地开展信用建设,不断加大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有力改善了城市信用环境。
2.分类考核,协助地方政府明确信用建设工作着力点
开展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可以及时反映城市信用动态,发现城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领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城市全面掌握城市信用建设的客观情况,协助城市政府明确信用建设工作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工作方向。
2018年,各地方政府根据城市信用监测指标,主动对标,不断推进各指标对应领域的信用工作,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不良信用事件占比大幅下降。截至2018年12月末(监测时间段为2018.1.1至 2018.12.31),36个 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不良信用事件占比为1.90%,较上年同期(监测时间段为2017.1.1至2017.12.31)下降4.10个百分点;地级市不良信用事件占比为1.26%,较上年同期下降4.05个百分比。
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按照153项制度标准进行评价,截至2018年12月末(监测时间段为2018.1.1至2018.12.31),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在互联网公布的信用制度平均能够覆盖58项,较上年同期增加了9项;地级城市按照在21个领域有无信用制度进行评价,地级市在互联网公布的信用制度平均能够覆盖18个领域,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个领域,其中,已有32个城市的信用制度覆盖了全部21个领域,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5个城市。
图1.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事件不良率
图2.地级市信用事件不良率
图3.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制度平均覆盖面
图4.地级市信用制度平均覆盖领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显著降低。2018.1.1—2018.12.31期间,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平均水平为0.07%,较上年同期下降0.56个百分点;地级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平均水平为0.12%,较上年同期下降0.98个百分点。部分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降幅超过5个百分点。
联合奖惩机制实施成效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12月31日,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有32个城市报送了合格的联合奖惩案例,对推送的国家黑名单企业和地方认定的黑名单企业进行了联合惩戒,联合奖惩案例数量达14.38万,较2018年2月末增加了14.17万;地级市有201个城市报送了合格的联合奖惩案例,联合奖惩案例数量达到16.13万,较2018年2月末增加了16.03万。
黑名单归集与公开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12月31日,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公开的黑名单企业平均数量为5495个,较2018年2月上升了47.12个百分点;地级市公开的黑名单企业平均数量为959个,较2018年2月上升了53.19个百分点。
信用承诺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12月31日,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有30个城市及时将信用承诺情况在信用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总量达154.87万,较2018年2月末增加了97.26万;全国地级市中,有156个城市积极推动市场主体进行信用承诺,公示总量为64.66万,较2018年2月末增加了48.48万。
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取得明显进展。根据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工作的工作方案》和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出台的《关于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自2018年8月起,城市信用监测将19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城市信用监测评价范围。截至2018年12月31日,从19项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专项治理、扶贫脱贫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假药问题专项治理、交通运输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拖欠工资问题专项治理等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城市信用网站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率较高。截至2018年12月31日,29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经有244个城市开通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率达到82%;已有28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信用网站,开通率达到94%。
信用创新取得实效。多个城市在信用建设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信用建设成果。如,杭州市创新“信用惠民”应用场景,南京市打造“市民诚信卡”,厦门市创新应用个人身份认证系统、惠州市建立“互联网+信用”的“中介超市”,荣成市创新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等,从守信激励措施和失信惩戒措施创新、信用监管创新、信用服务创新、信用建设考核创新、信用建设理论创新等多维度着手,创新信用联动应用,推动信用工作实现新突破。
3.深入互动,有效促进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交流
图5.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平均水平
图6.地级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平均水平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实现了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信用交换和共享,不仅能够及时与各城市沟通城市信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要求,而且可以保持信用工作自上而下的督促力,为中央和城市层面搭建一个及时沟通信用状况的桥梁。
一方面,建设数据共享渠道。为了配合“信用中国”延伸社会服务和应用,城市信用监测系统每月推送国家黑名单数据供各城市下载,各城市通过系统上传国家黑名单比对结果以及反馈联合奖惩案例措施成效等,以此促进中央和各城市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交流。截至2018年12月末,传输国家黑名单数据130万条,收集联合奖惩案例措施成效数据30.51万条。
另一方面,建立日常交流工作机制。城市信用监测小组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接待了200多个城市信用主管部门人员的来访咨询和讨论。同时,参加了山西省、江西省、贵州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召开的信用工作培训,并应苏州市、厦门市、南京市、福州市、郑州、贵阳、三明、东营、自贡市、潍坊市等城市的邀请,专程前往各城市,与城市相关领导及信用工作人员交流城市信用监测工作的目的、考评内容、改进重点等,帮助城市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改善城市信用环境。
4.推广应用,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结果应用广泛。在政府层面,排名结果已纳入国家信用示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社会层面,城市信用监测评价结果每月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中国信用》杂志向社会发布排名靠前的优秀城市,即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的前20名,以及262个地级市中的前50名。通过公示部分监测评价结果,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关注信用状况,重视信用建设的氛围,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合力推动信用建设。
与此同时,针对城市所辖区县和重点行业,开展了更细颗粒度的信用状况监测,协助部分城市建立信用状况监测评价系统,帮助城市做好分区域和分领域的信用监测评价工作,对信用牵头部门督导所辖区县和重点领域信用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城市深入推进信用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三、精准发力,步入城市信用建设新阶段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不仅加快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而且作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市场主体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来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新阶段,各城市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同时,应结合城市现状,着力补齐自身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要素短板,确保城市信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据2018年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结果,结合国家信用工作的着力点,城市信用监测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监测工作:
一是促进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是城市信用建设工作的基础保障。加快推进信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是城市信用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城市信用监测工作在2019年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继续对地方政府的信用制度建设情况进行重点监测,督促城市政府结合本市信用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加快构建地方性信用法律法规,健全地方层面的信用标准体系,为城市信用环境与秩序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图7.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联合奖惩案例数量
图8.地级市联合奖惩案例数量
图9.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黑名单企业平均数量
图10.地级市黑名单企业平均数量
二是推进联合奖惩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落地。联合奖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机制,是解决失信问题的治本之策。目前,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会同60多个部门已签署45个联合奖惩备忘录,推出联合奖惩措施100多项,足见国家对信用联合奖惩工作的重视。为了全力推动信用联合奖惩落地见效,城市信用监测在2019年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对各城市联合奖惩的开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度量,对地方认定的黑红名单、联合奖惩制度覆盖面、联合奖惩案例数量、实施率等进行重点监测,以评价促发展,督促城市在扩展联合奖惩领域、丰富联合奖惩措施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三是推动开展信用修复活动,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信用修复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必要环节,是提高失信成本,提升社会诚信意识,预防失信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随着各地信用联合奖惩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因存在失信行为而在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活动时受到限制,企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充分体现了信用的约束作用,但同时也对信用修复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城市信用监测将信用修复工作纳入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城市的信用修复机制建设情况、信用修复培训情况、失信主体公开信用承诺情况等进行重点监测,以推进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
四是鼓励“信用惠民”应用领域创新。信用惠民既是信用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既是打造民生工程的具体实践,也是践行信用创新的先试先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增进群众福祉的要求,城市信用监测在2019年的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将对以信用惠民便企为核心的信用信息应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度量城市“信易贷”“信易行”“信易游”等“信易+”的覆盖领域和受惠群体,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
五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区域营商环境的实质就是信用环境,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9年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将营商环境作为五大一级指标之一进行重点监测,度量“信易批”情况、一网通办情况、合同执行情况等,配合国家营商环境建设,从信用的角度对政府工作予以督导。
图11.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承诺公示总量
图12.地级市信用承诺公示总量
六是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通过对各行业主体信用情况的评分,提升行业内经济主体信息透明度,从而降低企业交易风险和投融资成本。目前,中经网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中主要承担11个行业的评价工作,包括旅游、交通、环保、涉天然气、社会组织、演出场所、科研机构、银行、幼儿园、食品行业和医疗机构等,其中,涉天然气领域企业和旅行社已经完成初评,并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发布了公示结果。2019年,城市信用监测将与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相结合,继续推进其他行业领域的公共信用评价,实现对行业的信用动态预警,辅助城市监管部门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提升行业监管效能。
七是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专项治理是督促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的有效手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建设批示精神的重要抓手。自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开展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央文明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集中治理19个重点领域的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力求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水平。为了及时对接国家重点工作,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加大了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情况度量,以督促各城市有力有序深入推进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八是鼓励开展弘扬诚信文化活动。信用文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诚信文化,方能筑牢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2018年,中宣部启动“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信用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城市信用监测及时将“诚信建设万里行”开展情况纳入城市信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鼓励各城市不断提升道德诚信的正能量,褒扬诚信典型,曝光失信典型,展示信用建设成果,积极引导舆论导向,大力培育和弘扬诚信文化。
社会信用体系完善,诚信水平高,则国家兴,民族幸,市场活,社会稳,民心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关乎城市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政府要牢牢抓住信用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狠抓落实,努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全社会文明诚信水平,构筑强盛中国的诚信力量。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侯楠、王智、赵祺馨、武鑫、高献等)
2019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