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现状及培养策略
2019-02-22李敏
李 敏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现阶段,国际竞争已经发展至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竞技体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体,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方式。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技巧性、娱乐性等特点,竞技排球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与足球、篮球并列为“三大球”。基于国际竞技排球向立体化、纵深化发展,且世界范围内不同风格的排球竞争发展的局面,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需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提升竞技排球后备人才,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进步发展。
一、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主要以体教结合模式为主。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众多弊端,为了更好的解决竞技排球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转变为,由体育局与教育局共同组织,实现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发展。体教结合模式将保证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有效改善了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与文化教育相脱节问题。但在现实环境下,体教结合仍存在较严重的分离问题,因此,体教结合的有效性亟待解决。
(二)后备人才现状
首先,针对竞技排球后备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中,在每个年龄阶段具有人数限制,其中16 岁阶段的人数较少,平均年龄在17-19 岁之间。由此可见,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年龄分布不均衡。其次,对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平均体重及身高进行分析。根据参与城市运动会众少年组的运动员数据分析,近两年少年组运动员的身高呈增长趋势,且在运动员的选择方面,以高大为重点标准。体重作为反应运动员横向生长的重要指标,将体现出运动员的力量强弱。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体重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后,针对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技战术水平分析,存在技战术较为粗糙且心理状态不稳定,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发挥波动较大的问题。与此同时,技战术相对简单,三号位主要以短平快为主,背飞的使用频率较少。
(三)训练保障现状
分析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保障现状,其中主要包含教练员及训练基地建设两个方面。首先,排球教练员现状不容乐观,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活动,需要保障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排球教练员匮乏,将影响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排球技战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于排球教练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排球教练员掌握专业的培训技巧,为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有益指导。现阶段,我国排球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及实践教学能力一般,成为影响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次,训练条件是竞技排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完备的训练环境,将为竞技排球科学、系统的训练活动提供基本保障。现阶段,我国竞技排球训练器材、训练场地、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等方面亟待完善。
(四)训练竞赛现状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应实现训练活动与竞赛活动相结合,切实提高训练的质量及效率。现阶段,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安排合理性有待提升。排球技能的掌握,为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复杂多样性,后备人才的培养活动应为长期训练、多次训练。当下,多省市竞技排球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过于重视训练的强度及时间长度,并未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训练内容,运动员极易产生伤病及疲劳等问题,并会影响青少年训练的积极性,导致训练质量难以有效提升,排球总体水平下降。其次,运动训练活动作为竞技体育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排球竞技运动的主要方式。运动员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现阶段,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训练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待提升。
二、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竞技排球规则不断变化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尤为重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确保竞技排球更好的应对世界排球发展的变化趋势。排球竞技规则的不断变化发展,对于排球运动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包含技战术发挥、球员的身体条件、训练方式、科学研究等环节。例如,在2015年试行的改革条款中,要求场上的4 名司线队员位置有所更改,其中两名司线球员位于第一裁判的一侧,具体位置为进攻线延长线之外,有效的提升了对进攻球员犯规行为判定准确性。排球的赛制改革实行三盘两胜制,每盘获胜分为25 分,决胜局比分为15分。赛制规则的变化,对于传统的训练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排球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竞技排球结合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竞技排球的创新发展,将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至运动训练过程中,有效提高训练的合理性与系统性。科学训练方式将有效消除运动员的疲劳感,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技术结合至排球训练活动中,将对教练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便于教练员的训练活动开展,及临场指挥能力提升。例如,借助高速录像设备,教练员将系统化的分析运动员的技战术动作,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成为培训活动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竞技排球影响综合国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及文化较量涉及至方方面面,竞技排球作为世界性体育运动,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首先,竞技排球实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转变外国友人对我国“体育弱国”的固有印象,打造体育大国的良好形象。其次,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与较量,不仅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文化较量为主要内容之一。重视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我国排球的国际比赛能力,将有利于巩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四)竞技排球技战术的创新
现阶段,世界排球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在力量、速度、高度、弹跳力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例如,攻守全面、战术多变成为取胜的重要因素。排球技战术的多变发展,需要竞技排球运动员在技术、战术、心理等层面进行有机统一,重视对后备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确保我国的排球队员足以应对排球技战术的创新发展,在排球赛场中发挥出色,取得好的比赛成绩。
三、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一)建立科学选拔体系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应重视对于人才科学选拔及训练,尊重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选拔出具有运动天分及排球热情的运动员。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单纯依靠教练的经验无法训练出高水准的运动员,科学化的选材是高质量运动员培养的基础条件。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应与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科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成长发展规律数据,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建立健全排球后备人才选拔跟踪模式,监督管理运动员排球竞技能力的形成过程,打造出科学性较强、动态性较强的运动员选拔、培养机制,完善我国排球运动后备人才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二)加强培训经费投入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工作,应增加训练经费的投入,完善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满足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提高现有经费的使用成效性。青少年培训基地的经费投入活动,需要以后备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经费投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应重视对于经费执行的管理及监督,提高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益,保证排球人才培养经费专款专用。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经费的投入可采用实物资助的方式,政府应重视对培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支持,确保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活动,与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应坚持以市场为基本导向,鼓励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相结合。排球人才的培养融资渠道,由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化的主体转变。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准许社会企业或个人为排球人才培养工作投资。排球学校及排球俱乐部的建立,将有效整合社会中排球人才培养的主要资源。
(三)完善训练基本保障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活动,应积极完善运动员训练的基本保障。首先,国家应建立健全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疗康复保障、社会扶持体系等建设,为排球运动员的成长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比赛及训练的危险性及特殊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排球运动员能够接受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其次,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完善训练基地建设。排球训练基地的建设,是为排球运动发展输入后备人才的基础,发挥基地的教育作用,充分配置排球教育资源。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排球基地的建设需要确保现代化。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与运动员、各排球专业队伍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此同时,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开发排球运动员的信息数据库,为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活动,提供科学合理、动态的调控。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支撑,社会氛围是排球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需求。首先,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工作,应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通过电子媒体普及排球相关的知识内容。其次,国家体育总局应重视对于排球比赛的转播,借助电视台转播、网络直播等方式,为排球运动建立良好的形象。在中国排球协会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排球网站、排球公众号、运动员微博等渠道,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排球信息网络体系,引导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关注排球运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至排球运动活动中。最后,良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氛围的营造,需要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阳光排球社会的构建,获得社会群众的大力支持。
结 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为我国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但近年来,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出现培养质量低、储备不足等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体系及发展模式的变化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面临着创新难题。因此,针对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以及培养策略的分析,具有重要发展价值及社会意义。通过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活动质量的提升,促进我国排球运动的进步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