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性学习模式研究
2019-02-22熊蕾
熊 蕾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402)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和大平台中心化并存、开放性和个体性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利用其移动性、情境性、交互性的特点延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起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同时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发起挑战。自主性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符合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是保障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有效实施的可行方式和应然路径,有助于高校思政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自主性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一)自主性学习(Autonomous Learing)内涵及特点
自主性学习(Self-directed Learing)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型学习方式,[1]“学习者对学习具有内在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采用自主调节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和管理,能够主动构建有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并且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和评价。”[2]
“自主性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的特点。”[3]能动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有别于其他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自觉、主动的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效性是学习者从学习目的出发,自主调节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使得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相对独立性是学习者具有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选择和控制,能够独立开展学习生活。但这种独立性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在校学生,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的相对独立。
(二)移动学习的“自主性”行为特征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基于互联网的覆盖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学习方式”[4],具有移动性、情境性、交互性等相关特点。
移动设备的移动性决定了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学习者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模式的学习方式,更具有灵活、便捷的优势。
学习是一种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移动学习利用移动设备给予学习者更多的情境体验,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让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创设更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APP 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微博、微信、个人门户的使用,使得移动学习更具有交互性。这种交互性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将实体和虚拟空间相互的结合,更有助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学习的效益。
二、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本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选取部分高校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大学生在思政课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从对自主学习的参与度、认可度、期望值、学习内容和学习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查。随机抽取了500 名大学生发放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性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87 份,其中男生254份,女生233 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参与度较高
课题组对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参与度情况进行了调查,26.7%的学生选择“会主动寻找自主学习的机会”,48.1%的学生选择“随机参加”,23.1%的学生选择“有组织就参加”,仅仅2.1%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对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的时间进行了调查。10.7%的学生选择“两到三个小时”,55.6%的学生选择“一小时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自主性学习的热情较高,超过了60%。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更为强烈,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去思考和处理社会热点等问题,自主性学习模式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的要求。
(二)个人兴趣是影响高校思政课自主学习内容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自主学习内容选择的问题上,选择“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和做作业”的占42.3%,选择“个人兴趣领域学习”的占42.9%,选择“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的占28.3%,选择“本课程的拓展性学习”仅有5.3%,说明目前大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方向不明确,基本取决于个人兴趣,学习动机凸显具有实用性、工具性的特点。自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比较随意性,受主观意识影响较大。同时也相对浅显,重点关注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点,缺乏将学习任务同已有知识联系,缺乏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课程中其他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当前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存在盲目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强的问题,这和当前高效思政课教学不重视自主性学习有直接的原因。
(三)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的认可度和期望值较高
关于 “自主学习与自身素质提升的关系”有60.3%的学生认同 “自主学习是自身素质提升的必要条件”。有21.3%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应该是专业领域以外的学习拓展”。可见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延伸理解是开放、多元、自主的。关于“自主学习内容的来源”,65.9%的学生选择来源于教师推荐,一半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这个选项,明显高于选择同学推荐的26.2%。说明思政教师在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关系理解上需要不断深入,为学生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
(四)大学生对支持高校思政课自主学习的机制有明确的类型期望
关于“最希望学校为自主学习提供什么支持”,选择“提供自主学习平台”的比例最高45.3%,选择“提供学习资源”的占37.2%,希望“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支持自主学习”的占30.5%。这说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进行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强烈,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将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根据调查分析,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高校思政课之间得出以下结论:
1.高校思政课教学缺乏对自主性学习的认知、参与和研究。这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自主性学习研究的缺乏,无法给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建议和引导。这还体现在高校思政课学生参与度不高,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无法利用自主性学习能动性的特点。
2.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缺乏对其科学世界观、正确方法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自我认知、认识社会、理解国情、思考时代等问题上显示出不成熟,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但是,现实情况是高校思政教师缺乏对大学生方向性、方法性、价值观的引导,缺乏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支持。
3.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缺乏有效的路径。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没有安排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环节,这就意味着要安排自主性学习就会占用学生课后及周末休息时间,这种教学会使得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产生抵触心理,更不可能对高校思政课进行自主性学习。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优化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情境性、交互性的特点,为自主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同时,实行目标管理,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一)问题导入:激发自主学习心理动机
动机是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驱动。问题是思考的出发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动机。高校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果高校思政课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就能激发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模式的动机。高校思政教师要深入并熟悉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困惑点,社会的热点、焦点、论点结合教学的目标链、问题链、逻辑链,使得大学生意识到高校思政课能够有助于其问题的解决,从而摆正对高校思政课的态度。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深入理解和亲身体会,自觉意识到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高校思政课的兴趣和动力。
(二)策略优化:提供自主学习技术支持
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模式的策略优化就是使大学生掌握自主模式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自主模式学习目标。根据移动设备情境性的特点,创设丰富的、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教育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过程,注重感悟和体验。”[5]思政教师应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和“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探索移动信息化自主性学习。思政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场景的讨论和学习,指导学生课外完成、课堂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讨论和自主探究过程中构建起知识链。思政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经常向学生推送优秀文章、时事政策信息、相关视频,参与学生之间热点的讨论,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加快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三)对话教学: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性学习强调主体间的交往中 (包括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模式利用移动学习交互性的特点,通过对话教学的形式,营造平等自由的自主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相互承认与尊重,通过课堂对特定主题的讨论交流,相互作用、相互沟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教师利用移动设备在课程教学期间加入每个班级的微信群和云班课,在线上与学生交流对话、讨论学习内容,并且给予及时有效的点评和反馈。加强学生的联系,课后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这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也能够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包括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等。
(四)目标管理:提供自主性学习的有效保障
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模式是学生自觉意识到自主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中善于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的自主学习过程。目标管理是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有效保障。大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是自主性学习的起点和关键,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优化自主学习的策略,评估自主学习的效果。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解决理论困惑等。高校思政课自主性学习模式目标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提供理论知识积淀为自主性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学习模式的目标管理实践;第三层次是反思自主性学习模式,优化自主模式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