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教学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

2019-02-22孙小倩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模态交际意义

孙小倩

(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2)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际从现实世界扩展到网络虚拟世界。人们除了使用语言文字,还使用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交际。随着交际方式的多元化,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传统表意方式逐步转为由多种符号系统组成的多元表意方式,传统的识读模式已经难以应对人们的交际需求,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多元识读模式。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就在“多元识读教学法: 设计社会未来”(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1]一文中,提出了多元识读这一概念,并对语言教学可选择的方向提出了设想,以期帮助学生培养多元识读能力来应对交际方式多元化挑战。这篇文章的发表被认为是多元识读研究的发端,为寻求更科学的语言教学模式提供了源动力,同时也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的议题提上了日程。

一、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

对于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识读能力这一概念,虽然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界定,但目前仍无统一的定论。Thwaites(2003)认为“多元识读包括文化识读、媒体识读、科技识读、政治识读、批评识读和后现代识读这六种主要的识读能力”[2]。Williamson(2005)认为多元识读能力是指“能够对于不同媒体和不同模态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识读的能力”[3]。胡壮麟(2007)认为“多元识读(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用来描写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对变异的尊重……识读能力有两层意思,文化识读能力和技术识读能力”[4]。朱永生(2008)认为它“既包含传统的语言读写能力,又不局限于此。它涉及人类的多模态接受系统,包含Suhor(1984)所说的‘媒体转换’的过程即以一个表意符号系统取代另一个表意符号系统的过程”[5]。张德禄(2012)[6]则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其应该包括语言读写能力,同时将Thwaites 提出的文化、政治、批评和后现代识读能力统称为社会交际能力,将媒体和科技识读能力概括为技术读写能力。

根据专家学者们对多元识读能力这一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从多模态语言教学角度研究的多元识读能力应该包括语言识读、文化识读和技术识读能力。这里的语言识读能力既包括传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又包括运用其他模态配合语言模态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识读能力是指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适应力。技术识读能力则指运用多媒体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多模态交际的能力。

二、多模态教学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

多模态语言教学不但要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潜势,而且要研究其他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意义潜势。这就意味着学生要认识和掌握不同模态的供用特征。然而,语言之外的模态的供用特征无法像语言教学那样从知识、能力、实践等多个层次上系统进行。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应以实践为主,在模态的应用中学习其供用特征。因此,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多模态教学实践。

(一)多模态教学设计

多模态教学实践中必然涉及对多种模态系统的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多模态教学设计过程。新伦敦小组(1996)认为“设计涉及三个步骤:已有设计(Available Design)、设计过程(Designing)和再设计(Redesigned)”[1]。已有设计可以认为是已占有的资源,即已习得的各种模态的供用特征和使用中形成的常用组合模式。设计过程涉及对已有资源的重新运用的过程,是从已有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模态或者模态组合,并将之设计为目标模式的过程。再设计是设计过程的产物。但它不是对前两个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基于已有设计创造性地利用多模态符号系统形成新的设计。再设计产生的新设计也会通过实践转化为已有设计。因此,设计是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 (已有设计→设计进程→再设计→已有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模态。那么,在多模态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模态呢?首先,要了解教学常规和模态选择的基本规则。第二,要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和确定教学方法。第三,了解不同模态的供用特征,不断拓展已有资源。最后,是模态的选择与搭配。了解不同模态在多模态意义构建中功能负荷,并给予每个构成模态合理的信息值。

(二)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

基于多模态教学设计理念,笔者曾结合南通理工学院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现状设计了包括多模态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一体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7],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聚焦于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具体可行的培养模式。

1.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目标

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目标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进行交际,学会选择合适的媒体来进行合适的模态表达,学会选择合适的模态组合来进行意义的解读和表达。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识读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文化识读能力和技术识读能力。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的储备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形式了,而是多样化的多模态形式。学生要学会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选择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就必须具备运用多种模态协同来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就是新时代的“语言识读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要学会在新形势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文化识读能力”。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能够对知识和信息有进行分析、鉴别和评价,能够适应和理解多元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后一个关键的是“技术识读能力”。学生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创造性地使用已有资源来解读和表达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就是要发展语言、文化和技术识读能力,而且在教学中这几种识读能力是合为一体、共同发展的。

2.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内容

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内容包括:模态的类型,模态的选择和模态实现的意义。首先,模态的类型。Gentle,Knight 和 Corrigan(2006)认为“构建意义的模态类型包括:语言模态,如词汇、隐喻、情态等;视觉模态,如颜色、视角、背景等;听觉模态,如嗓音、音乐、音效等;姿态模态,如行为、情感、动作等;空间模态,如几何空间、建筑空间等”[8]。这五个模态类型成分之间的相互协同为多模态。其次,模态的选择。每个模态的意义潜势和供用特征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可以用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也可以结合起来完成单一模态无法实现的意义表达。根据模态的供用特征,特定的领域会选择特定的模态,如在书面写作中常用书面语,在场景记录中常用图像。而不同的模态在多模态语篇中有不同的功能负荷,承载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模态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模态的供用特征和意义潜势,选择合适的模态或模态组合。最后,模态实现的意义。每个模态本质上都是具有不同意义潜式的社会符号。在多模态意义构建与解读的过程中,需要不同模态相互作用来共同完成整体意义的表达。在系统功能符号学中,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种意义均可通过模态系统来实现。

3.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方法

新伦敦小组(1996)以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套教学方法,包括“实景实践(situated practice)、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批评性框定(critical framing)和转化实践(transformed practice)”[1]。实景实践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浸入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是在实际外语教学中实施难度很大,因此通常都是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发展新技能。明确指导就是给学生明确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习得新知识和发展新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实景实践和明确指导是不分先后、相辅相成的。在不需要明确指导的活动中,先让学生进行实景实践,后补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反之,在需要指导的活动中,则先予以明确指导,再进行实景实践。批评性框定是指导学生能够整理和评价他们在实景实践和明确指导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在转化实践是学生将其从实景实践、明确指导和批评性框定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而实践的成果又可运用于实景实践或明确指导。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设计好这四个步骤,组织好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4.多元识读能力培养评价

多元识读能力培养评价就是如何去评价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评价:一、学生是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教学中,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设计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设计学习。二、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模态或模态组合来实现意义地解读和表达。在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教学中,学生需要知道不同模态的供用特征和意义潜势,并能够进行整合利用,来提高学习效率。三、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笔者的观点,多元识读能力包括语言识读能力,文化识读能力和技术识读能力。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是否有所增强。在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教学中,学生必须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选择不同的模态来实现交际。五、学生的批评性思维是否形成。在进行模态选择时,学生要分清优劣,选择最有效、最合适的模态组合来实现意义。最后,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教学中,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学生能够基于已有设计创造性地利用多模态符号系统形成新的设计。而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要创性地组合模态,实现新的意义解读和表达。

结 语

在交际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本研究从多模态教学设计入手,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已有设计开始,经过设计过程,创造性地利用多模态符号系统完成再设计,并将再设计通过实践转化为已有设计的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基于多模态教学设计理念,本研究提出了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评价为一体的培养模式,以期能为语言教学和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提供可选模式。但是必须承认这一模式还只是一个初步框架,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猜你喜欢

模态交际意义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一件有意义的事
情景交际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有意义的一天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生之意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