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的规训路径
2019-02-22裴学进
裴学进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发展历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30多年实践后,目前处在以活动与实践为导向转为以科学与规范为导向的新阶段,且已经纳入新时代高校十大育人工程之列。因此,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需要,在此前积累基础上,合理借鉴范式(范式是标示一门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1])和规训有关理论,前瞻性建构遵循学术规律、符合高等教育特点的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在某种意义上说,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类似于“研究范式”,而之所以不用“研究范式”来表达,而以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来指代,下文详述),充分发挥其规训作用,这对整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业水平,有效支持高校心理育人工程,长期服务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国家需求,显著增强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效果等具有特殊意义。
一、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的基本认知
所谓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是指从政治、科学和规范三个维度来协同观照、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言之,从政治角度来观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从政治向限来把握和统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实践过程和政策实施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素质培养上的规定和要求,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来支持和提升其道德素质,以更好服务国家和社会。从科学角度来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要尊重其自身客观规律。换言之,要认为它是一门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学科母体主要源自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学(大学生心理卫生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嫁接。从规范角度来观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具体操作和实务流程应符合、遵循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变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规律。
上述三个维度是有内在关系的,而不是机械组合和拼凑的,因此三个维度的地位是有序的。政治维度关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是灵魂;科学维度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是基础;规范维度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是关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性统摄着其科学性和规范性;科学性是把政治性和规范性连接起来的中介、桥梁;规范性则是确保政治性的方向要求、科学性的理论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被严格执行。三者有机统一、深度融合构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质属性相适切的研究视域。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这个观点是受到范式理论的影响,但最终选择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而没有循沿地使用范式,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托马斯·库恩提出范式理论主要参照对象是物理学等领域的史例,“他所探讨的科学案例,还是局限在物理学科和基础学科”[2]。二是就原初意义上而言,托马斯·库恩本人在数十种意义上使用范式一词,托马斯·库恩还在1974年发表的《对范式的再思考》一文中,又对早期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范式概念进行了部分修正[3]。三是范式概念引入我国以后,经过多年积累,它的运用领域、适用对象很早就挣脱出其最初原本就意涵迥异的语境。
在一定意义上说,三维整合型视域是范式理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展开,它们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是范式的普遍内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扩大了范式理论的学科领域和运用对象,也达到了对其时代化的延伸,实现了对托马斯·库恩范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适合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也更便于学界和大众接受此观点,减少对其歧义性理解和自发性排斥。另外,提出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充分体现笔者试图将范式理论本土化的一种努力。
二、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的核心理论品格
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是笔者深入思考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0多年发展所丰盈起来的客观本质属性,结合已有研究基础,基于整体视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考察而建构的方法论,介于最高层次的哲学透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具体研究方法间的一种中间层次的思维方式、认识工具。笔者希冀借此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发展、学科发展。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具有三个核心理论品格。
(一)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由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较短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外(以美国为代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内在理路主要存在着如下区别(并非绝对)。国外(以美国为代表)发展遵循进路:在该国(政治)文化影响下,以独立专业如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等为背景来助推和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科学化,以整套心理咨询和高等教育的职业法规和伦理等来规导其技术操作的规范化,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我国发展的循沿路线:以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政治方面要求为明确发展方向,在相关专业(非独立专业)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科学性, 心理咨询等方面职业要求逐步支持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增强服务大学生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但这些都还在逐步探索和调适中。可见,政治性在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定位和作用方式是有差别的。
因此,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中,普遍存在着本土化取向和国际化取向的疏离和割裂。偏重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研究的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偏向于从政治的视角来考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关注明显不够。倚重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学者,常常过多地注重对境外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的介绍,也就较少能紧密结合我国和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加之,不同研究取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缺乏有效沟通、基本互补,没有产生联动效应。而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充分关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尽管处在发轫阶段)的有机融合,基本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初步统一。
(二)理论聚焦与问题解决的统一
目前我国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主要是思政教育(德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4]等,当然还有少量其他学科背景的人。自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来就出现以下情形:有的研究者(心理学等背景的居多)偏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设计、学理与规律等方面的探究;有的研究者(思政教育学等背景的居多)侧重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与实践开展、氛围与环境的营造、规章制度的建立等,尤其注重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嵌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长期以来这两类的研究处于分离、隔绝的状态,这种情况深深地影响、阻碍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有鉴于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是在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时刻“应运而生”的,可望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与以“理论聚焦”为导向的有机统一。
(三)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主要是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理论形态的稳定性和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运用中灵活性这两方面的统一。具体来说,是指在理论层面阐释、确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整体的稳定性,即要统筹考虑三方,但不机械地固守,也蕴含三维整合型视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际环境、运用场景中优先重视、强调某个维度的灵活性,但同时要不同程度兼顾,而不是全然不顾、彻底放弃其他维度。如在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体制,大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危机干预等情境中,要尽力凸显其规范性,同时兼顾其他;而当在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原理、体系与结构等场景场合场所中,则要客观阐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也要对其他维度给予兼顾;当在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向政府有关机构提交咨询报告或发挥“智库”作用等场合中,则要优先阐明其政治性,也要展示其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的规训路径
书写、考试和评分等[5]构成早期教育学的规训路径,之后国外学者认为社会学领域的规训路径基本包括:“设立首席讲座、开设相关课程,创办专业期刊、建立各种学会、建立分类图书收藏制度。”[6]我国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规训路径早进行了自发性探索,例如在1990年,就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地方学会;2005年教育部还成立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除此之外,相关期刊发表了大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论文,出版多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和教材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方向。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所处的阶段与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国家日渐重视智库建设的有利时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7]),我们要充分发挥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作用,在遵循规训普遍性蕴含的前提下,兼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性,在巩固已有的规训路径基础上,拓宽新型规训路径。
1.拓展智库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要在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的指引下,紧紧抓住方兴未艾的高校智库建设的有利时机,努力拓展智库方式。以个人名义或以专家委员会为平台递交咨询与调研报告,争取参与文件起草、标准制定、规划论证等,趁此机会为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领导、社会组织等提供智库参考,推动他们更加客观认知、适度认可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从而主动接受、积极接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以更大力度从多方面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这恰恰是当前发挥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发展和事业发展的一个特殊重要的规训路径,从而也可望显著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时效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专门人才是传承、创新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的基础性路径。目前我国没有开展独立学历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只是相关学科中设置了研究方向(依附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毋庸置疑,不专门设立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共同体就失去了根本的人员来源、队伍基础和研究骨干,而没有充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共同体成员,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也就是理论的抽象物。只有借助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开设课程和讲座等),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才能被广大专业人才所掌握、传承和创新,实现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由理论形态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态,才能日益壮大其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规模,才能永续地发挥其规训作用。
3.出版专业期刊。至今全国没有一本专门刑发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期刊,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选题的文章只能寄生(发)于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期刊。这也是制约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规训发挥作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尽早创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期刊,才能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共同体内及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群体中传播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除了传统的纸质专业期刊外,还应及时探索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来扩大专业期刊在发挥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规训中的作用,如出版专业期刊的电子版、开设以专业期刊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鼓励其共同体成员、“新手”、初学者等关注相关网站、微信号等来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动态。快速、实时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成员,以及有关专业人员展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成就,扩大其学术影响,彰显其学术实力,从而稳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术地位。
4.强化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规训功能,发挥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规训中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是国家级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组织,也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共同体,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体。它自1990年成立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会上要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专家和单位进行表彰。该委员会通过多项工作,使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在境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共同体(参会代表主要是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暨工作人员,也有少数其他方面管理者)中充分发挥了规训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自2010以来,该委员会两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停办。比较欣慰的是,于2018年在吉林大学继续举办学术年会。通过学术盛会等,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使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从现实与虚拟两个层面更广泛地内化到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共同体成员中,强化其共同信念与专业承诺等。
5.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目前经常举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的研讨会、培训班和工作坊等基础上,重点是举办或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或有国际知名专家“深耕”的工作坊,以此既可以了解国外同行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当前态势与未来发展愿景,也可向他们展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的优势,还可以在三维整合型研究视域规训下,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是顺应国家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而建构的,也是我国30多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的阶段性集成之一。由此,它凝聚、展示了一定的学术智慧。然而,“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8],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视域也不例外,其必定存在着某些学术疏陋,也就预示其必然要进一步完善。期待在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成员的艰辛探索下,伴随着新时代发展的大好机遇,三维整合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视域在经历学术“洗礼”(自我扬弃)后,会不断外铄其内蕴的学术光芒,充实、彰显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强力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