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9-02-22曾伟
曾 伟
(莆田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每个国家在大力谋求自身发展时,都不应忘记自身处于世界领域和自然界内。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和语言可能存在不同之处,但与生态和自然的关系基本一致。各国若想要在平衡和安全的状态下发展自身,必须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既要认同和发展本国计划,也要兼顾别国利益,适时作出合理关切,该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思想。在文化领域内,我们亟须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但也需要正视多元文化世界,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产生,源于对整个世界的深度思考。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必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内容,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自信结合应用,构建全新的文化自信教育机制。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该理念直面冷战思维和殖民扩张思维,从世界发展格局的整体结构入手,直接抨击各种心怀鬼胎的国际交往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合作是各个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步骤。该理念提出后,世界多数国家对这一理念表示认同。以“中国视角”研究该理念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视角中可以解析为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社会形式,和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理念。各个国家相互尊重,既尊重自身的发展意愿,也在发展和强化自身实力的过程中考量别国的切身利益。这种主观上尊重与行动的调和,是和谐思想的最好体现。因此,可以确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再度落实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传播价值,多数内容适合被应用在当代社会。由于国人长期接触外国文化,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轻视。即使近年来国家要求各个领域发展传统文化,宣传和传承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仍无法达到预期水准。之所以难以建立文化自信,并非因传统文化不具备传承价值。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文人、政治家以及劳动人民发展的思想结晶,经历过历史的考验,具有非常深刻的价值。无法有效传承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真正认知。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无法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记忆印象,就是因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较小,学生无法在生活中确认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诞生于当代,既属于传统文化的结晶,也能够被多数国家以及世界发展格局所认可。当代学生可依照当前的世界发展形势,正确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含义。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持续宣传传统文化
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拥有多种解读方式,既可以从中读出和谐理论,也能够读出团结、发展等内涵。这些理论与内涵均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关联,学生们可以接受教师的思想辅导,对传统文化产生“现代认知”。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自我研究等方式,深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全世界范围内的讨论行为和判断行为,直至后期各个国家的配合行为,都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全新的论点。而随着高校环境内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不断优化更新,学生们看待政治信息和社会信息的角度将更加深入。届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成为活跃性工具,为大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知。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也将不断扩大影响,外国友人也可能会被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逐步认知和认同传统文化,成为特殊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可以持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起到拓宽认知空间的作用。
二、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
(一)学生可对传统文化产生清晰认知
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源于传统文化,但学生若要理解该思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学生必须对传统文化有着清晰的认知。建立文化自信属于一种思想教育行为,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但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能够将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有效关联,建立文化自信仍然需要学生主动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校方在依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机制体系时,应先帮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知。事实上,对传统文化产生清晰认知,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我是谁”的疑问。教师可将时间线作为思路,沿着时间的河流为学生一一讲解传统文化的产生契机。既要为学生传递儒家思想,也要传授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知的目标,应逐渐从“我是谁”过渡到“我与他人的区别”。当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建立区别认知和荣耀认知,才能逐步建立起文化自信。
(二)学生可对国家历史发展文化产生认知
历史发展文化多数情况下指的是革命文化,我国在经历革命战争后,取得了高质量的发展成绩,每一个成果,都应该被国人和世界铭记。而我国之所以能够清晰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本原因即为中国曾经饱受战争的苦楚。中华儿女以团结和尊严作为根本,不断抗争外来的侵略,其革命精神,理应被当代大学生铭记。当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年代,对于战争和革命的体会并不深入。但每个大学生都流淌着中华儿女的血液,对于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换言之,当教师能够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手段开展红色教育,学生内心深处就会产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长征之时曾发生的事件,学生将切身体会到革命的不易之处,继而建立提升自我、报效祖国的观念。学生拥有这种想法后,将更加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担负起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因此,校方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时,也应帮助学生对国家发展文化进行认知和理解。
(三)明确文化自信具有主动性特征
当前,国内各高校将文化自信建设工作的重点,放置在教育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方面。在整个教育思想中,文化自信的定位相对被动,应被学生们所接受。但事实上,文化自信中所包含的各类文化,也正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文化自信中,既包含和谐和团结等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现代文化。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逐渐建立文化自信。中国不断富强,国内各个文化行业、科技行业和生产行业不断发展,从当前形势来看,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实际上,在中国逐步提升发展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学生即可建立文化自信,信任和爱护国家以及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实际上可以发挥文化自信的主动性功能。但前提是,高校需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接触到国家发展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们明确国家和平、国力提升等现状来之不易,学生建立认知后,可持续强化文化自信思想,不断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际价值。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机制体系
(一)宣传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实现思想与文化“一脉相承”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积极作用,可被应用于社会建设,更可以被应用于高校文化建设。高校在建立文化自信教育机制时,不应将教育观念集中在课堂教育方面。校方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或校园活动组织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作为核心理念。利用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文化认知观念。教师可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引导思想,将校园文化设定为和谐、发展、团结等文化理论。学生在遵守校规的过程中,将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印象。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以及其他思想方面的教育者,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设定不同的研究性教学题材。大学生可自行调查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将积极因素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明确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建设所带来的发展启示。最后,当大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清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后,大学生将建立“一脉相承”的思想印象,进而主动成为历史文化的宣传者和传承者,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发展过程中,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二)强化价值观文化实际地位,建立“全人”价值理念
在宣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校方也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内核,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应建立的价值观内涵。当前高校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能够将价值观思想完善传达。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提为,各个国家必须先专注于发展自身,再于发展过程中适当关照整体利益。因此,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学生既要对别国的文化进行一定认知,也要在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断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专注点在于内在思想,即大学生需要建立文化自信,成为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呼应的现代型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注点在于内核,大学生需要对其产生情感认同,也要产生行为习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专注点在于整体,只有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等三种文化体系相融合,大学生才能形成全面的文化价值思想。教师也可以从文化共享的方向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认同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共享理念。
(三)坚定文化宣传目标,帮助大学生成为文化宣传者
当大学生在教师的持续教育作用下,已经建立清晰的文化自信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转换角色。首先,学生需要不断通过学习和研究,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深度。其次,学生需要转换角色,除了要坚持学习外,也要成为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呼吁更多的国人或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清晰认知。具体,学生们可以采用创业的形式,将地方特色产品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以商业的形式推广到国外。一些未来的新媒体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联网,适当传播中国文化,利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断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在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时,务必要将文化深深刻上中国烙印。这样一来,中国文化可持续对大学生进行影响,帮助大学生们夯实文化自信基础。
结 语
大学生群体必将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社会建设将因此受到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传统文化具有紧密关联,是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形式。将其融入高校教育,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产生正面影响。通过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学生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产生、本源与核心精神,文化自信心必然增强。在具体构建中,应首先设立文化宣传平台,进而增加校园内的知识密度。同时也应借助“全人教育理念”,强化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最后,应坚定文化宣传目标,从而使学生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