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大信

2019-02-22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主博物馆历史

相信大部分人还对刚过去的七十周年国庆记忆深刻。不仅因为隆重的典礼、飒爽的军姿,还有以新中国发展大事件为序列的群众游行方阵,以及,唱满大街小巷的《我和我的祖国》。

人们也不会忘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七十年发展,有无数“第一次”成功,慢慢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也有许多艰难曲折和悲剧,诚如本刊9月号封面报道温铁军先生讲述的“八次危机”。

而此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历史的大信。

中国人的历史观从来不是线性的,试图将一个理论强加世界,而是真正走到历史中去践行。社会主义必然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也从来是“损益”。正如孔子作《春秋》: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著名的“窑洞对”,1945年,黄炎培到延安,问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这个“民主”,经过七十年发展,人们明白,这从来不会是1945年那次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的国民党民主,更不会是充满双重标准的美国民主,而是真正实现“独立、自由、富强”的“新民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人人起来负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还是那个“元年春王正月”。

“元”,是开始,就像人们过新年,又带着过去每年的收获。“王”,是天地人合一,一个民族的发展,是要和天地自然,要和其他民族和谐共处。“正”,是中国人对历史的信念。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民族,唯一的“政治正确”只有“直道而行”。

新中国的发展,有传统文化复兴,有革命精神传承,有改革开放的今天,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苦难的忍耐,还是那个“通三统”“张三世”。中国人讲历史,从来不是抽象的,而首先是和祖先的对话,是“慎终追远”。

所谓“三世”:所见世,是自己生活的时代;所闻世,父辈祖父辈经历的时代;所传闻世,是曾祖辈以上的时代。时代不同,历史看法也不同。所谓:“于所见微其辞,于所闻痛其祸,于传闻杀其恩,与情俱也。”即是“温情和敬意”“理解之同情”。

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发展出了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教育。国家有国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同样地,国家有宗庙、地方有社稷、家族有祠堂,这些都是不同层次的历史教育。本期封面关注博物馆教育,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延续。

博物馆,从来不仅是一套安置文物的建筑或机构,而是传承着祖先生活的经验和精神。同样,国家有国博,地方有省博,社区有社区博物馆。

樊建川先生的博物馆,主要集中于近代革命和新中国七十年发展,正是我们的“所见世、所闻世”。一反曾经偏于宏大的历史叙事,建川博物馆真正把教科书上那些被忽略的普通人物和故事,通过文物、图像乃至一次次“重逢”,生动地展现出来。正如樊先生说,在这里,“看见”密密麻麻的生命。

此外,我们邀请学者和一线教师,更多以普通人视角,详细探讨了博物馆教育背后最核心的历史、美育和通识教育。在这个“伪史辨”甚嚣的时代,各种意识形态互相较量的时代,我们看见许多言语的宣泄、街头的大火。或者,不妨再回头看看。

博物馆里是故人和故物,历史是故事,而我们,是未来。

猜你喜欢

民主博物馆历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博物馆
新历史
露天博物馆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