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路探析
2019-02-22张小函
陈 梅,张小函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当今时代,“互联网思维”已广泛渗透于我国的各行各业,“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进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的队伍之中,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资源突破了时空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共享,使更多的学生群体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一、“互联网思维”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影响。可以预见,“互联网思维”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从其形式到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将发生颠覆性变化。
(一)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不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产生重要影响,之所以产生这种影响,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是基础。将“互联网思维”广泛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二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即构建起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各类数据资源库为载体的数字图书馆,为广大网友提供了资源共享与传播的平台。其是指网上各种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以在线资源网站、大中型数据库、云盘等为代表的可进行检索、采集、获取所需资源的平台。”[1]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突破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资源成本,从源头上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稳致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的教育手段,譬如(远程)网络课程的开设等,使得广大教师和学生能突破时空限制充分享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二)有助于满足教学实效性和课程优质性
广大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平台收集最新、最精准的教学信息来制作精品课件或者借鉴网络平台上的其他学校的优秀课件来优化自身课件,同时通过共享平台使部分教师改变其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把以往沉闷的、封闭式课堂逐步转变为活跃的、互动式课堂。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特别是思政课教学中,广大教师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繁重的搜寻课件、整理任务,工作量大,耗费时间多,有时还需要熬夜加班来完成课件的制作。“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就在于正能量的社会讯息、其他高校优秀的思政教学资源、学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现代信息科技为基础的互联网资源平台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技术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还可通过资源共享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与时俱进,持续提高教师专业涵养,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教师职业技能复杂性和创造性的高要求。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共享平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可同时借助多个网络平台,实现平行互动的交流。”[2]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相关思政课程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索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适时地进行互动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集中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互联网的“用户思维”使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这一平台、这一方式来检索高质量的、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信息,打破了以往学习方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向其他同学分享优秀的思政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其人际关系。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疑问,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向思政课教师及时反馈,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有学者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义称之为“颠覆性创新、合作中共赢、开放中博弈”[3],对此我们是非常赞同的。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创新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使各种资源进行糅合创新,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改进,推动“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变,让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员也能够在家里、单位、室内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建立“学习型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二、“互联网思维”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挑战,同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瑕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种消极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资源内容参差不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资源共享需要大量的数据、材料、案例支持,广大师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源,也可以上传资源,充分提高了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效率,降低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使用成本。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共享功能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上传或下载资源,日积月累,网上信息变得繁多而庞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数据库来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发展。另外,网络资源共享同时也给了别有用心的人可趁之机,为少部分不负责任或者有恶意的人提供了传播不健康信息或者病毒木马的渠道,给他人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同时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可能会造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以及学术造假,一些人未经他人同意授权擅自分享发布别人整理或创作的知识,或将他人成果挪为己用。2019年年初爆发的演员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中,就有媒体爆料翟天临疑似在论文中大量引用黄立华教授于2006年刊登在《黄山学院学报》的《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论》一文。由此可见,互联网资源共享功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可小觑,因此优化“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刻不容缓。
(二)高校思想教育资源共享主体合作意识薄弱
百度、微博、QQ、微信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络平台不胜枚举,这些平台在给我们带来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储备量剧增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严峻考验。某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重视不够,仅仅做一些“表面文章”,“重理轻文”,未能把握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同时对于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产生现象的根源问题认识不足,对新业态的发展规律及趋势把握不够,造成认知不同步、工作手段不对接、工作模式待转型等问题。”[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互联网思维”的一大特点是共鸣,在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导致思政课教学工作与现实“不合拍”的被动局面。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建立一个QQ群或微信群,方便师生及时沟通,然而有些教师在群里成了“哑巴”,师生交流“名存实亡”,学生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选择重新建群。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阶段,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而互联网很好地提供了探知渠道,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在网络上随时随地与外界沟通,部分学生甚至在思政课上照样玩手机、聊微信、看小说等。无论是高校、老师还是学生都未能很好的适应互联网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思政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运行稍有瑕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资源共享解决了师生间的“有车无货”难题,迄今为止,诸多大学创建了高校校园网,学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如官网微信公众号,一经关注,就可以接受该高校推送的相关信息,还可以翻看其历史消息。“我国大学内部无论是传统共享平台,还是新型共享平台的建设都是以行政推动为主。”[5]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与服务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且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规范具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有些资源难以实现同步共享。如考研中的一区和二区就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划分的,将一区的考生划分为A类考生,二区的考生划分为B类考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资源共享也存在同样的烦恼,我国东部和南部发达地区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教育设施基础,因而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的压力小,有着足够的实力摸索出突出成果和确保资源共享平台的维修维护。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短板,经济实力较为薄弱,教育相对来说也较为落后,在创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过程中受到阻力较大。“近年来,政府部门已经对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大了倾人力度,但是各个地区仍然在各自为战,并没有实现统一的协调和规划。”[6]
三、“互联网思维”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理路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为了有效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减轻教师负担,更好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防范化解重大意识形态危险,有必要在各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基础上对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储存、整合及共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高校之间通力合作,也需要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与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资源共享平台必须依靠互联网才能实现其共享功能,同时软硬件设施及其维护也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国家和学校在该领域加大基础性投入。网络上的信息种类五花八门,涉及各个行业、部门和领域,一些无用的垃圾信息广告等无处不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有时候并不能完整准确地定位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综上所述,如何搭建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整合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创新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内容上应覆盖到全校不同院系的所有相关专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在形式上应包含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教学网站等,该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运行后会逐步演变成全校的教学资源中心。为了使网络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达到基本的水准和准确性,需要严格按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分层、分类的整合与分享。通过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的评价,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等几个环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颠覆创新式整合,积极开发或引进最新的网络技术或软件如360杀毒软件,对网络上流传的那些资源进行严格审查,对携带有病毒木马、散播谣言、反马克思主义及宣扬分裂的言论或资源和进行拦截和查杀,保证网络教育资源的纯洁性、导向性。同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按各学科进行分类整合,对于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用符号标记或小窗提醒,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查阅和下载。
互联网对于任何组织、个体而言,在相对意义上都是完全开放的,任何公众都有权在平台上获取资源或发布信息,加之当前信息扩散速度是空前的快捷,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负面资源有了可乘之机,一旦传播开来,其影响的范围和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必须下大气力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监管和引导,为教育资源的纯洁健康发展提供底线保证,可由教育部和国家工信部等牵头,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一方面加强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审查和监管,减少甚至是消灭负面信息和资源出现或传播的概率,另一方面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之上,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相契合,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绵薄之力。
(二)进一步强化多方主体合作,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创新
“‘互联网思维’的社会化呈现就是互联网传播。”[8]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主体,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分享、评论与转发,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是传统大众传媒完全不能比拟的。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传播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将知识、技能、思想等传递给受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主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8]故此,审视“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难看出,大学生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是与老师一样,同时也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共享的主体,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基本立足点,多方主体合作有助于消灭“信息孤岛”。“高校可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超链接技术,建设其上级与下级相联系的管理系统以及教育体系”[9],创建校园网链接其他高校的官网、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等,给广大师生提供软件支持,对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进行及时的更新维护,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手段、途径、方法和环境;同时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资源共享管理激励措施,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资源库建设。高校教师通过平台系统掌握学科教学资源,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融入学科前沿动态,对课堂实践教学提供一种补充;同时,从课堂实践教学中获取学习者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对共享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诸如答疑模块、课程论坛模块、问卷调查模块等工具都是资源共享能够提供给教师实施有效反思的途径。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反馈上传到共享性资源库。这一良性互动过程不仅提高了受教者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推动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优化和创新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当前,因各种条件制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呈现出运行机制不协调、服务水平低和区域建设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因此优化该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着力点主要就是解决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区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协调发展。国家应该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扶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重视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软硬件建设。开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交流,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可与西部教育落后地区的高校结对子联合共建网络教育资源库,以此达到合作共赢。其次,优化共享平台的协调机制。以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为龙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设计规划,对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过程和资源共享等各个环节进行探索研究,了解其大致流程和操作,从而建立起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和监督体系。要采集各高校科研机构信息构建数据库,丰富数据来源,统一教育资源准入标准,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强化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宏观监测。最后,要不断提高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水平。“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要求我们在优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同时,要做到以师生特别是学生为中心,以师生的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平台可用性和易用性,深化应用、创新驱动。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应用、拓展新技术在应用中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跨界融合,丰富管理和服务手段,以此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获取外界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学习和科研的效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同时允许大量用户跨终端、跨区域地进行资源交流共享,打破了地域、学校和部门等方面的限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精良化和课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是,也要看到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资源共享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配合、扬长避短,方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