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才”句的句法分析*
2019-02-22何丽萍
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99)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才”可以用作副词,表示强调。“只有”是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经常与“才”一起连用,构成“只有……才”结构,此句式既可以出现在复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单句中,分别如例(1)和(2)所示:
(1)a. 你只有去跟他当面谈,才能消除误解。
b.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动用这笔款项。
c. 只有铁路修通了,这些木材才能运得出去。
(吕叔湘1980[1]681)
(2)a. 只有[张三]F(1)本文用F表示该成分为焦点成分(focus)。才喜欢句法学。
b. 张三只有[句法学]F才喜欢。
在单句中,“只有……才”既可以连接主语,如例(2a),也可以连接宾语,如例(2b)。无论是在单句还是在复句中,“只有……才”连接的成分在语音上重读,语义上被强调,而且当“只有”和“才”省略时,句子的完整性和合格性并不受影响。换言之,“只有……才”句式具有强调作用,是汉语的焦点句式。在已有的文献中,对“只有……才”句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句式的语义功能上(刑福义1979[2];王还1989[3]),而从句法角度进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才”的句法表现、句法功能以及句法位置上(Zhang 1997,2000[4][5];Hole 2004[6])。“只有……才”句作为汉语常用的焦点句式,是汉语焦点结构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将对汉语焦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制图方案(Rizzi 1997, 2002)[7][8]基础上对单句中的“只有……才”句进行研究,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IP内分析法,认为“只有……才”句焦点成分的句法结构位置在IP内,本文在对“只有……才”句的句法表现和句法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论证焦点成分的句法结构位置在CP内。
二、已有的分析及其主要问题
在文献中,对“只有……才”句的句法分析主要见于Zhang(1997, 2000)[4][5],其采取的是IP内分析法,下文将厘清其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不足之处。
Zhang(1997)认为“才”和“只有”的焦点特征是可解释性的,不需要核查,基础生成时直接与焦点成分进行合并即可。[4]18Zhang(2000)则指出宾语焦点提升(详情请看3.1关于宾语焦点的句法特征)之后的落脚点既不在IP内也不在CP内,理由如下:其一,根据Chomsky(1995)[9],只有功能中心语(如C,I,v等)才有强特征,但宾语焦点除需要核查焦点特征外,还需核查宾格,[spec, IP]位置因只能核查主格而无法满足宾语焦点宾格特征核查要求;其二,宾语焦点如果移至C的特征核查范围之内,则会产生OSV语序语句,与汉语SVO的语序要求不相符。因此,宾语焦点应该附加在vP上,但因外层vP的spec位置已经被主语占据,所以提升后的宾语焦点只能落脚于内层vP的spec位置[5]。
显然,Zhang(1997, 2000)[4][5]的分析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根据Chomsky(1995)[9],焦点特征是中心语的外围性特征,是强不可解释性特征,在句法运算过程中必须在进入逻辑式之前被核查,因此,“只有……才”句焦点成分的焦点特征也须核查;第二,无法解释“只有+O+才+S”句(OSV语序)的合理存在性。如果宾语焦点提升之后的落脚点附加在vP上,句法运算出“S+只有+O+才”(SOV)语序,与“只有……才”句中宾语提升至主语之后谓语之前的语序相符合,如例(3a),但事实上,宾语焦点还可以提升至主语之前即句首位置,形成“只有+O+才+S”(OSV)语序,如例(3b)所示。
(3)a. 约翰只有[句法学]F才喜欢。 b. 只有[句法学]F约翰才喜欢。
众所周知,虽然汉语是SVO语言,但SOV和OSV两种语序的存在并不能证伪汉语是SVO语言这一论题。第三,宾语焦点附加的句法操作会产生多个宾语焦点同时附加的可能性,而事实上,“只有……才”句只允许一个宾语焦点前置于谓语,请看例(4)。
(4)a .*李四只有[张三][一本书]才赠送。b. 李四只有[姐姐的文章]才喜欢。
例(4a)中“只有”和“才”中间有两个宾语,句子不合格。例(4b)中“只有”和“才”中间只有一个名词性短语,句子合格。
三、本文的分析
(一) “只有”和“才”的句法属性
Zhang(1997)[4]认为“只有”“才”“只”是限制性焦点标记,能关联在其成分统制范围之内的词汇成分(2)根据Tancredi(1990)[10]的词汇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Lexical Association),焦点敏感算子如only必须与其成分统制范围内的词汇成分相关联(An operator like only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a lexical constituent in its c-command domain)。。那么,在“只有……才”句式中,“只有”和“才”的句法属性和功能是否等同?理论上不可行,假设两者有相同的句法属性和功能,此句式的构成将违反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并不为语言机制所偏好。事实上也如此,“只有”和“才”在此句式中各有分工,句法功能不同,请看以下例句:
(5)a. 只有[这里]F我们才能住。 b. 只有这里我们能住。 c. 这里我们才能住。
(6)a. 只有[我们]F才能住这里。 b. 只有我们能住这里。 c. [我们]F才能住这里。
(7)a. 小王只有[这本书]F才买。 b. 小王只有这本书买。 c. 小王这本书才买。
例(5)-(7)中的a句用“只有……才”句式标记焦点成分,b句省略了“才”,c句省略了“只有”。以上例句的对比显示,“只有……才”句式中的“只有”和“才”都能省略。然而,深入分析发现例(5)-(7)中的b句虽然合法,但句子的强调功能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例(5b)和(6b)中表示唯一条件的强调意义明显减弱,例(7b)表示“小王除了买这本书别无选择”,也许因为其他书都卖完了,而并非同例(7a)一样表示“小王非这本书不买”之意。也就是说,在“只有……才”句中,省略“只有”并不会影响句子焦点意义的解读,但省略“才”可能会导致句子的合法性受影响,即使句子的合法性不受影响,句子意义也会发生变化。吕叔湘(1980)指出“‘只有’是副词‘只’加动词‘有’合并而成的连词,因此仍然或多或少保留副词的作用[1]681。如‘只有’后面只是一个名词,全句很像一个单句。有些句子里的‘只有’应该分析为‘只’加动词‘有’。”因此,例(5b)、例(6b)和例(7b)中的“只有”其实是“只”加动词“有”的结合。
根据以上分析,在“只有……才”句中,省略“才”会改变句子的焦点意义甚至导致句子不合法,而省略“只有”并不会影响句子焦点解读。换言之,“才”是此焦点句式的必须成分,具有强制显现性(obligatory overt),而“只有”可隐现(overt)。根据X-阶标理论,短语是以中心语为中心进行投射的层级结构。因此,在“只有……才”焦点短语中,“才”是中心语。那么,“只有”是什么成分?
(8)a. 小李只有[这本书]F才买。b. 小李这本书才买。
(9)a. 只有[这本书]F小李才买。b. 这本书小李才买。
例(8a)和例(9a)中的焦点成分显然是直接后置于“只有”的“这本书”,但例(9b)中前置于中心语“才”的主语“小李”和宾语“这本书”都可以成为焦点成分。例(8)和例(9)的对比说明,宾语焦点既可以提升至句中位置,也可以提升至句首位置,但省略“只有”可能导致句子焦点解读产生歧义,在句首宾语句中,主语和句首的宾语都有可能获得焦点解读。“只有”显现时,歧义消失,其后紧邻的成分即是焦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焦点成分位置发生变化时,“只有”与焦点成分一起移位。以上分析说明,“只有”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其句法功能是确定焦点成分的辖域,是焦点辖域标记,在句法推导过程中始终依附在焦点成分上。
(二)焦点成分特征
根据Rooth(1992),焦点是与语言意义相关的选项[11]。Krifka(2008)认为“只有……才”的语义功能类似于英语的排外焦点算子only,表示焦点成分是所有选项中能使句子命题成真的唯一选项[12]。例如在句子“只有张三才去北京”中,如果语义选项有“张三”“李四”“王五”和“陈六”这四个人。但在这些选项中,去北京的只有“张三”这一选项,其他选项都被排除在外,句子意义为“除了‘张三’,其他人都不去北京”。换言之,在“只有张三去北京”这个命题中,“张三”与其他选项构成对比。因此,“张三”在这个句子中含有对比性特征,是含有对比性特征的焦点成分,如例(12)所示:
(10)只有[张三]F才去北京,(李四、王五和陈六都不想去)。
“只有……才”句式还可以焦点标记宾语,当其焦点标记宾语时,宾语焦点既可以提升至谓语之前主语之后形成SOV语序,也可以提升至主语之前形成OSV语序,如例(11)所示:
(11)a. 张三只有[北京]F才去,(天津、上海和广州张三都不去)。
b.只有[北京]F张三才去,(天津、上海和广州张三都不去)。
例(11)显示,宾语焦点提升之后形成的两种语序语句的意义相同。但例(12)和例(13)显示,句中宾语和句首宾语有不同的特征,句中宾语不管是特指成分(12a)还是非特指成分(12b)都必须具有对比性特征,但句首宾语如果不具备对比性特征,必须是特指成分,这说明OSV语序中的句首宾语是话题成分。
(12)a. 我这个房子很喜欢,*(那个房子不喜欢)。
b. 我一个房子还可以承担,*(两个就承担不起了)。
(13)a. 这个房子我很喜欢。b.*一个房子我很喜欢。
c. 一个房子我还可以承担,两个就承担不起了。
鉴于此,我们认为在“只有……才”句中,虽然宾语焦点提升之后形成的SOV语序语句和OSV语序语句产生的焦点解读类似,但OSV句中的宾语焦点是话题,同时具备对比性特征和话题特征,是具有焦点特征的话题成分,这一观点可以得到以下事实的支持:
(14)a. 只有[这个酒店]F张三才住。b.*只有[一个酒店]F张三才住。
c. 只有一篇论文张三才看,两篇论文张三不看。
(15) 只有[这个酒店]F啊,张三才住。
例(14b)中,数量名词短语“一个酒店”因含有非定指性特征在OSV“只有……才”句中受到限制,而(14a)中表定指性的“这个酒店”却并不受限。此外,“啊”“吧”“呢”等是汉语话题标记,例(15)中“这个酒店”之后可以添加话题标记“啊”,说明其有话题特征,是句子的话题。
那么,位于句首的主语焦点是否也同时具有焦点特征和话题特征呢?普遍认为主语焦点不仅可以添加话题标记“啊”,还可以添加复指代词,例(16)显示主语焦点“张三”具有话题特征,是具有焦点特征的话题成分。
(16)a. 只有张三啊,才去北京。b. 只有[张三]i,[他]i才去北京。
综上所述,“只有……才”句中的焦点成分具有对比性特征,但句首的宾语焦点和主语焦点同时具有对比性焦点特征和话题特征。需要解释的是,一般认为话题是旧信息,焦点是新信息,一个成分同时具有话题特征和焦点特征在逻辑上会自相矛盾。Paul(2005)认为汉语话题并非是旧信息和已知信息,也可以是新信息[13]113。本文赞同Paul的观点,请看以下对话:
(17)问:你今天有课吗?
答:今天我没课,明天呢,我有4节。
例(17)答句中的“今天”是句子的话题,是旧信息,“明天”后可以添加话题标记“呢”,同样也是话题,却是答句中的新信息。其实英语中也有类似现象,Krifka(2008)指出英语话题不仅可以表达新信息,还可以包含焦点[12]267,如例(18)所示:
(18)A: Does your sister speak Portuguess?
B:[My [BROther]Focus]Topic[[DOES]Focus]comment.
(Krifka 2008[12]268)
例(18B)中的BROther是新信息,同时被重读,是被强调的成分。因此,信息的新旧之别并非是话题和焦点的区别性特征,一个成分同时具有话题特征和焦点特征并不矛盾。
(三)“只有……才”句的句法生成
焦点特征既然是外围性特征,应该占据句子左缘位置。因此,“只有……才”句焦点成分的句法结构位置应在CP内。根据Rizzi(1997)的CP分裂假设,句子左缘部分的层级结构为ForceP…TopP*…FocP…TopP*…FinP[7]287。Rizzi(2002)认为CP还可以分裂出更多成分,如情态短语ModP[8]。在汉语中,句子没有限定短语(何元建2011[14]),但句末语气词“吧”“吗”“啊”等都含有语气特征,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可以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话题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徐烈炯2002[15]),如在句子“这篇论文1我的建议2第一段3你需要重新组织结构。”中有三个话题“这篇论文”“我的建议”和“第一段”同时出现在主语“你”之前。因此,假设汉语左缘部分CP的层级结构为ForceP…TopP*…FocP…,在“只有……才”焦点句中,“才”基础生成于[Foc, FocP]位置,“只有”与焦点成分合并后产生强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刺激“只有-焦点成分”移位至[spec, FocP]位置核查焦点特征。Chomsky(1995)[9]认为功能语类的强特征必须只能通过与之相同的语类特征进行核查。根据其核查一致假设(Checking Uniformity Hypothesis, CUH),特征核查可以在标志语-中心语一致或者中心语附加结构条件下进行。在“只有……才”句中,焦点成分与焦点中心语“才”都具有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语类特征完全相同,并且构成标志语-中心语一致结构,满足CUH,焦点特征得以核查,推导式会聚。下文将分别以(10)和(11)为例详细说明“只有……才”句的句法推导过程:
(19)a. [TopP[spec只有张三i][FocP[specti][Foc才][IP[specti][VP[specti][V去][comp北京]]]]]。
b. [TopP[spec张三i][FocP[spec只有北京j][Foc才][IP[specti][VP[specti][V去][comptj]]]]]。
c. [Top1P[spec只有北京j][Top2P[spec张三i]][FocP[[spectj][Foc才][IP[specti][VP[specti][V去][comptj]]]]]]。
例(19a)中,焦点辖域标记“只有”焦点化[Spec, VP]位置上的主语“张三”,因此,其始终依附在主语焦点“张三”上。为核查“张三”的主语特征和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只有-张三”首先移位到[Spec, IP],继而移位到[Spec, FocP]位置与[Foc, FocP]位置的“才”形成标志语-中心语一致关系,焦点特征在满足CHU的条件下得以核查。“张三”因含有话题特征而需在核查完焦点特征后继续移位至[spec,TopP]核查其不可解释性话题特征最终使推导式满足充分解释原则(the Principle of Full Interpretation, FI)。例(19b)中,“只有”焦点化宾语“北京”,为核查“北京”的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只有-北京”提升至[spec, FocP]与[Foc, FocP]位置的“才”形成标志语-中心语一致结构关系,焦点特征在满足CUH条件下得到核查。例(19c)是在例(19b)的基础上生成的。宾语焦点“北京”提升至句首位置,根据上文分析,句首宾语焦点“北京”与主语焦点一样除了具有对比焦点特征之外,还具有话题特征。因此,为使“北京”的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和话题特征都得到核查,“只有-北京”从[comp, VP]移位至[spec, FocP]核查完焦点特征之后,继续移位至[spec,TopP],话题特征同样在满足CUH条件下得到核查,推导式会聚,句子成为汉语中典型的双重话题结构。
CP分析法能为省略“只有”的“才”字句提供合理的句法解释。当“只有”省略时,主语焦点句和句中宾语焦点句的句法推导过程分别与例(19a)和例(19b)的句法推导过程类似,如例(20)(3)(20a)和(20b)中的“才”可以表示时间,意为“刚才”,但其并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所示;当宾语焦点提升至句首形成OSV语序时,焦点辖域标记“只有”的隐现导致句子产生歧义,主语和宾语都可能获得焦点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查看 [spec, FocP]位置的语迹或者成分来确认哪个成分能获得焦点解读。
(20)a. [TopP[spec张三i][FocP[specti][Foc才][IP[specti][VP[specti][V去][comp北京]]]]]。
b. [TopP[spec张三i][FocP[spec北京j][Foc才][IP[specti][VP[specti][V去][comptj]]]]]。
(21) 北京张三才去。
a. [Top1P[spec北京j][Top2P[spec张三i]][FocP[[spectj][Foc才][IP[specti][VP[specti][V去][comptj]]]]]]。
b. [TopP[spec北京j][FocP[spec张三i][Foc才][IP[specti][VP[specti][V去][comptj]]]]]。
例(21a)中的“北京”是焦点,因为其在[spec, FocP]位置上留下了语迹,句子意义相当于“只有北京张三才去”,“北京”是有对比性焦点特征的话题成分;在例(21b)中,焦点是“张三”,因其处于[spec, FocP]位置,句子相当于“北京只有张三才去”,“北京”移位到句首成为话题。需要解释的是,在例(20b)中,虽然两个名词性成分同时前置于谓语,但只有宾语“北京”才有焦点意义,因为汉语结构要求话题必须前置于焦点。
结语
“只有……才”句是汉语中常用的焦点句式,其凸显了汉语焦点结构的典型句法特征。本文在对焦点成分的性质以及“只有”和“才”的句法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此焦点结构的句法生成和句法结构,提出“只有……才”句焦点成分的句法结构位置在CP内。“只有……才”句中的焦点成分具有对比性特征,但主语焦点和句首宾语焦点同时具有对比性焦点特征和话题特征。因此,在句法生成过程中主语焦点和句首宾语焦点在[Spec, FocP]位置上核查完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之后继续移位至[Spec, TopP]核查其不可解释性话题特征,特征匹配并且在满足CUH的前提下得到核查。本文的分析同时能为“只有”隐现时“才”字句中焦点成分的确认提供合理的句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