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南疆棉花产量影响因子分析

2019-02-22王金玲刘清明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棉铃棉花低温

王金玲,刘清明

(1.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棉城种业有限公司)

1 气候因子

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生长发育期间要求有较好的温度与光照条件[1]。棉花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0~20 ℃;现蕾最低温度为19~20 ℃,温度升高,现蕾加快;开花结铃期的最适温度为25~35 ℃。如果日最低温度低于15 ℃,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5 ℃均会影响花粉发育,不利于开花授粉,易引起蕾铃脱落。棉铃成熟吐絮时要求温度在20 ℃以上,低于16~20 ℃则不利于棉纤维发育和棉铃成熟,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棉花叶片的光补偿点为1 000~2 000 Lx,光饱和点达70 000~80 000 Lx,日照充足和光强度高有利于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和同化物积累,尤其在铃絮阶段(8 月10 日至9 月15 日),多数棉铃处于膨大充实期,需要大量的同化物合成与输入,晴朗微风的天气更有利于棉铃发育。2019 年4 月至6 月中旬,新疆雨天和阴天较多,整个前期棉花生长缓慢,生育期普遍推迟7~10 d,甚至15 d,棉花生育中期高温持续期长(7月25日至8 月5 日温度持续超过37 ℃),造成中上部棉铃大量脱落,后期(8 月25 日至9 月20 日)阴天较多,温度下降过快,造成中上部棉铃发育不良,铃重普遍减轻;9 月部分地区降雨引起棉田返碱,棉花早衰死亡,棉铃开裂发霉造成减产。因此,不良气候是2019 年棉花减产的重要因素。每年气候都在变化,对于植棉人来说必须根据当年的气候变化采用相对应的管理方法才能获得高产。

2 品种因子

俗话说的好:“三分种、七分管”。一般的棉花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为30%左右,好的棉花品种在产量潜力发挥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有的棉花品种某一年产量表现还可以,一遇低温骤然减产,这就是大多数棉花种植者在选种的时候过于注重棉花的高产性,而忽视稳产性和抗逆性的结果。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质地、肥水供应条件、管理水平以及采摘方式来确定。在当前棉花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广大农户应首选结铃性强、生育期适宜、铃中等偏大及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要求具有双铃率高、单铃重5 g 以上、品质指标达双28 以上、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或者耐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对于土地盐碱较大(总盐>0.3%)和地下水位较高(<2 m,下潮地)的棉田,应选用发苗快与耐盐碱的棉花品种。另外,针对2019年气候异常、低温多雨、高温干旱、寡照阴冷等频发情况,还需考虑棉花品种在异常气候条件下脱落少、生长快、叶枝少等抗逆性。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与单产效益的降低,机采棉花大力推广,配套的棉花品种必须适应机采特性,对于机采棉品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株型较紧凑,果枝与主茎的夹角不能超过60°,最好是筒型;最低结铃部位(第一果枝)有一定高度(≥20 cm);成熟期一致;结铃性强;抗倒伏;棉花吐絮后含絮力适中,有一定的抗风和抗冲撞力;棉花的纤维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要达到棉纺企业要求。在购买棉种时,必须考虑清楚棉花收获是采用机器采摘还是人工采摘,采用合适的品种才能取得丰收。2019 年棉花种植过程中,一些棉农选种时计划采用人工采摘,管理模式也按照手采棉模式管理,但在实际采摘时,由于劳动力紧张,改为机器采摘,由于品种并不适合机采,造成较大浪费,导致较大的产量损失。选购棉花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品种的产量与品质以及种植土壤质地、地下水位高低、土壤病情轻重和棉花采摘是选用机器采摘还是手工采摘等因素进行选择。

3 土壤质地因子

2019 年由于前期低温,特别是粘性土壤,地温回升更慢,棉花生长发育进程比同期沙土地与壤土地慢4~5 d,最后的产量自然大打折扣。对于苗期低温,必须采用机器中耕2~3 遍则能有效地促进棉苗生长。而一些棉农为了省事未及时中耕,导致棉苗生长滞后,在2019年生产中减产较多。由于连年大量的化肥投入及不合理土壤耕作,棉农轮作倒茬困难,多年连作,造成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土壤团粒结构差;另外,土壤积累大量病菌,病害逐年加重,特别是枯、黄萎病的暴发,严重阻碍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损失严重。盐碱治理不到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及土壤酶类活性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严重影响棉花根系生长;滴灌表层肥水引起根系下扎浅和根冠比下降,根系吸收能力不足,表现为地上部前期旺长而后期早衰。对于当前新疆大多数的植棉区,土壤老化板结、肥料与农药污染严重,通过采用轮作倒茬可改良土壤,同时使用带微生物菌的有机肥与螯合肥料可很好地培肥土壤,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率。

4 田间管理因子

4.1 残膜因子

新疆采用覆膜种植技术已经几十年了,每年土地用地膜3~5 kg/667 m2,但由于在冬灌前或春季犁地前拾残膜不到位,残膜遗留田间较多,造成“白色污染”,影响棉苗出苗和根系生长发育,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加强残膜回收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提高土壤对农作物的贡献率。

4.2 病虫害防治因子

现在许多地方病害防治是重治轻防,本末倒置,造成棉花上部果枝幼铃大量脱落,棉叶受损,光合能力减弱,有机营养不足,严重影响棉株的生长发育而早衰,反而导致防治成本增加,防治效果下降。2019年前期低温降雨,棉花苗期病害较重,造成缺苗较严重,中期高温造成红蜘蛛和盲蝽蟓发生早、蔓延快及危害重;后期低温多雨,棉花早衰严重,各类细菌繁衍加快,烂铃较重,最终影响产量。针对棉花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蓟马等危害,注意加强种子处理、中耕、棉花2 叶期预防棉蓟马等工作,加强虫情调查,砍除田边杂草。在蕾期针对枯萎病、蚜虫、棉叶螨、盲蝽蟓等病虫害,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对有越冬代的棉叶螨,可用杀螨药剂有选择性喷洒棉田保护带;发现红蜘蛛和棉蚜中心蚜株及时拔除,点片发生时可进行涂茎和滴心。在花铃期对黄萎病、烂铃、花蓟马、棉铃虫、伏蚜和秋蚜等病虫危害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选择针对性强的药剂,用好助剂,加大配水量,尽早防治。

4.3 化调因子

2019年多数棉田因为前期低温阴雨,存在前期发苗晚不敢控或调节剂用量偏小,苗期浇水时突然水肥增加,造成棉株旺长,棉花根系下扎浅。花蕾期水、温和肥同步,长势偏旺,叶枝旺长,形成棉株“高、大、空”,造成下部烂铃增多,花蕾脱落严重;有的打顶后化调偏晚,棉田嫩相持续时间长,株型不合理,顶枝过长,棉田下部荫蔽性太强,中下部棉铃发育不良,铃壳加厚,生长迟滞,棉铃霉烂,影响单铃重。所以棉花化调是控制株型的关键手段,需要根据棉花长势、株型、水肥与天气情况灵活进行,为了保持棉株节间空间分布均匀,节短、茎壮、铃多和株高分布合理,应遵循“早、轻、勤”的化控策略,最忌一次化控过重。生产中,采取“幼苗期化控促根、头水前后化调控秆、打顶后化调控枝”的策略,造就“下紧上松”株型,控制最终株高在85~90 cm。对于机采棉,喷施脱叶剂非常关键。棉花脱叶剂具体喷施时间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脱叶剂用早了,影响棉花的产量,用晚了棉花不开,影响采摘质量与产量。施药前后3~5 d的日最低气温高于12 ℃,日平均气温高于18 ℃,尽量避开7 d 内降温天气,下雨后隔2~3 d 喷药。根据新疆多年的情况,分2次喷施脱叶剂效果较好。建议北疆地区第一次喷施脱叶剂于9 月1~10 日进行,南疆地区第一次喷施脱叶剂于9 月15~25 日进行,第二次喷施与第一次喷施时间相隔8~10 d。

4.4 水肥因子

2019 年前期低温多雨,棉苗生长慢,中期高温干旱棉铃脱落严重,后期低温棉桃发育慢,因此头水过晚出苗慢,生育进程推迟;中期高温季节滴灌水肥次数不够,群体脱落重;后期停水肥过早影响棉桃发育是2019年棉花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棉花是喜肥作物,生产100 kg/667 m2籽棉需要吸收的N、P2O5和K2O 分别为4.68 kg、1.65 kg 和4.80 kg,且随产量增加,单位产量下的需肥量下降。可见产量越高,单位产量所吸收养分下降,用肥越经济;低产变中产,增施N 肥效益明显;高产变超高产,P、K 肥效益显著;高产田更应该注重增施P、K 肥。开花前需肥量较少,开花后增多,盛花后进入需肥高峰期,吐絮期需肥量下降。初蕾期是吸N“临界期”,盛蕾-盛花是吸N高峰期,初花-初絮是需P高峰期,盛花-吐絮期是需K高峰期。生产中采用“前期以高氮为主、中期以高磷为主、后期以高钾为主”的施肥策略[3-5],同时结合每次用药叶面喷施高纯度磷酸二氢钾与尿素,可以有效防止棉花早衰,补充棉花生长所需养分。

猜你喜欢

棉铃棉花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棉花是花吗?
不同棉花品种棉铃壳含Fe、Zn 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优化及应用
棉花
棉铃成熟度对抗虫棉纤维品质与铃重及衣分的影响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