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二师三十八团防护林建设调查与思考
2019-02-22
(兵团第二师三十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且末县 841900)
1 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
兵团第二师三十八团地处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境内,位于莫勒切河和卡拉米兰河两河流域下游平原区。
1.2 自然条件
1.2.1 气候条件
该区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又处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降水量稀少而蒸发量很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为极度干旱的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象灾害为大风、沙暴、浮尘、冰雹和霜冻等。
1.2.2 地形地貌
该区域地处两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区,海拔在1 255~1 310 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1.2‰左右。大的地势地形平坦且开阔,局部有起伏。
该区域东部地形较平坦,分布的小沙包稀少;南部和西部地形较起伏,分布的沙包也较密集,在南部边界附近,还分布着一些半固定、流动的垄状沙丘。
1.2.3 水资源
1.2.3.1 地表水
三十八团灌区基本为原始自然状态,开发后灌溉水源主要为莫勒切河和卡拉米兰河河水,两河均为冰川融雪性河流。区域内现状水资源基本没有开发。
1.2.3.2 地下水
三十八团所处两河流域区水土资源尚未开发利用,该区域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区。埋深在1~3 m的水质矿化度多大于3 g/L,灌溉系数小于1.2,不适宜灌溉。而浅层-中深部承压水在卡拉米兰道班以西水质均较好,水质矿化度多小于1~3 g/L,为较适合的农田灌溉水。中-深层微承压水水质极好,完全适宜灌溉。
1.2.4 土地资源
根据三十八团已完成的土壤详查结果,规划区共有盐土、草甸土和风沙土3 种土类,盐化草甸土、典型盐土、草甸、盐土、灌木林盐土、胡杨林盐土和荒漠风沙土6 个亚类,其中盐土占80%左右,风沙土占20%左右,草甸土仅有少量分布。
土壤质地以砂土为主,土壤通透性好,养分矿质化快,积累少,造成除钾素(全钾、速钾)外其他大多数养分都较缺乏。
规划区在土地开发利用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地下水位及矿化度高,土壤盐分含量较高,60%以上土壤类型属中盐土和重盐土;中、小地形较起伏;土壤贫瘠等。
针对规划区土壤特性及限制因素,同时考虑规划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生态系统较脆弱,而胡杨和柽柳灌木林地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对分布于详查区内的覆盖度和郁闭度较大的胡杨林地和柽柳灌木林地,作为生态保护用地。对某些灌丛覆盖度或胡杨郁闭度偏小,但较集中连片的疏林地,在交通便利和水源方便的地区可进行保护性利用,如在柽柳根际种植大芸,在柽柳和胡杨林的空地种植一些果树,品种为杏、红枣和核桃等。
1.2.5 植被情况
三十八团灌区内植被主要有处于原始生存状态的胡杨林、柽柳灌丛、荒漠芦苇草甸及芦苇柽柳混生植被类型。
胡杨林主要分布在灌区东南部、中南部及西北角,除东南部少数片块及生长的幼胡杨长势稍好外,其他地带生长稀疏,郁闭度为10%左右,郁闭度达20%的极少。多数胡杨长势差,林相衰败。
柽柳灌丛主要分布在灌区东北角及西部,柽柳一般高1.0~2.5 m,覆盖度30%~60%。
荒漠芦苇草甸植被主要分布在地下水位较高和地形较平坦的地区,芦苇生长稀疏,芦苇3~8根/m2,高1.0~1.5 m,覆盖度20%~30%。在局部地势相对低洼处,芦苇长势较好,高1.5~2.0 m,覆盖度50%~70%。
在一些过渡地带分布有芦苇柽柳混生植被,并半生有骆驼刺、罗布麻、甘草、花花柴、丫枝鸦葱、白刺、盐梭梭、盐穗木等。由于灌木地处荒漠,加之土壤以盐土为主,大多数植被处于半干枯状态,生物生长量低。
1.3 社会经济概况
三十八团于2006 年经国家批准建立,2008 年启动开发建设,2010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三十八团紧紧围绕“生态立团、戍边稳团、特色富团、工业强团、文化兴团”的发展思路,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先后实现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见房、见林、见园的“四通三见”目标,团场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兵团精神”,兴修水利,开荒造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个出具规模的生态团场。
2018年三十八团生产总值12 550万元,占且末县生产总值的4.65%,其中农业总产值7 050 万元,工业总产值1 500万元,第三产业4 000万元。在岗职工职均收入38 220元,团场连队常驻居民可支配性收入13 500元。
三十八团目前处于开发建设阶段,第二师不断从各团场抽调林业技术人员以及从内地移民,预计将形成8 400名职工、近2.8万人口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团场。2018年年末总人口为6 788人,占且末县总人口的7.2%,其中农业人口2 100 人,从业人员3 621人。
2 土地利用现状及林业发展现状
2.1 土地利用现状
三十八团总面积18 687.53 hm2,依据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规划区现状用地由耕地、林地、基本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四类用地组成,其中耕地面积4 060.91 hm2,林地面积2 602.85 hm2,园地面积1 292.88 hm2,草地面积12.94 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3.85 hm2,交通运输用地239.46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96.32 hm2,其他土地9 238.32 hm2。
2.2 林业资源现状
三十八团林地面积为3 895.73 hm2,其中:有林地1 427.93 hm2,占林地面积的36.66%;疏林地423.13 hm2,占10.86%;灌木林地2 044.67 hm2,占52.48%。
2.3 造林模式
农田防护林采取“窄林带,小网格”模式栽植。根据风向主林带为南北向,副林带为东西向。主林带间距为120 m,副林带间距为400 m。各主副林带宽度为8.0 m,株行距为1.5 m×2.0 m,主栽树种为新疆杨、胡杨、沙枣、沙拐枣、梭梭等。护渠林和灌区周围防风林采取“宽林带,大网格”模式栽植。林带宽度50 m~200 m不等。树种均为新疆杨。
2.4 造林面积及树种
防护林建设从2010—2019 年已经连续造林10年,造林面积1 964.47 hm2,栽植苗木1 046.978万株,树种主要是新疆杨、沙枣、沙拐枣、胡杨、梭梭、绿化苗木和扦插苗木。
3 防护林的管护
3.1 管护任务
三十八团防护林面积大,管护任务重,为了提高成活率,三十八团采取分片到户和集中管护相结合的办法加强防护林管护工作,土地种植者必须履行生态卫士的责任。
职工身份地四周的防护林,坚持林随地走的原则,分片到户,谁种谁管护,管护费与管护任务、责任、保护等级、功能质量等级相挂钩。每年由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进行林带成活率调查和林床、林相、林木质量等调查。
对外来租赁承包土地的人员,在土地承包合同上进行约束。自愿管理林带成活率达到标准的,团场优先给予其耕种的土地灌溉用水,不愿管理林带的,团场不予租赁土地。
对无人承包地和灌区周围大片的防沙林、护渠林等,由连队进行管护,根据属地原则,按照树龄、管理面积核定管护费用,责任到连,由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检查管护质量和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根据实际核发管护资金。
3.2 管护责任
团场制定防护林管理相关规定,同时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与连队签订年度管护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限和利益。并按实际需要配设护林监管员,负责对直接管护人员履行管护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并监督管护费用发放协议和管护合同的执行。
对违反防护林管理规定,造成林木资源破坏的,依照有关规定,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3.3 管护内容
管护人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林带的除草、灌水、施肥、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在管护区进行日常巡护,预防、发现和阻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森林灾害和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牧)、乱采滥挖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并及时向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团经济发展办公室或团森防派出所等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协助做好有关森林灾害的处理和毁林案件的查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工作。
3.4 管护档案
防护林管护档案坚持实事求是和科学管理的原则。做到图、表、卡和文字材料齐全,并积极采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方法,确保林业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连续性。并及时进行档案更新。
以连队为单位,建立林业资源档案,准确记载管护区划界定、林木资源变化、林业经营活动、非林业经营活动等情况,客观科学地反映防护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动态。
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对林木资源档案进行检查与核实。对建档工作不及时、不全面及不符合实际的,责令单位领导限期深入林地调查核实档案,及时补充、修正档案数据和图画等材料。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 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水量的多寡成为扩大防护林面积的关键
三十八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防护林需采取节水灌溉的方式。但是该区域种植业主体产业为红枣种植,其用水高峰期在6月、7月和8月,与防护林用水高峰期一致,而此时期为枯水季节,所以,水量达不到,限制了防护林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
4.2 职工防护林管护积极性不高
4.2.1 未能充分认识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
目前三十八团防护林处于幼龄时期,其防风固沙作用还不明显,而且该区域沙尘暴天气较多,幼龄林木对抗强大的沙暴显得十分脆弱,因此,职工还未能充分认识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加上连队管理人员少,顾此失彼。
4.2.2 职工视林业管护为负担
三十八团是新建团场,职工多为内地移民和老团场富余劳动力,年轻,知识层次不高,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不足,管理各自果园都显得力不从心,对林带的管护就更无暇顾及,与老团场比较,管护任务重,所以视林管工作为负担。
4.3 外购苗木问题突出
外购苗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外购苗木的适应性影响苗木的成活率,目前已栽种的1 046.978万株苗木中有848.948万株为外购,苗木表现出的适应性也不等,较本地苗木成活率偏低,加上运距远,失水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苗木成活率。其次,外购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而且由于树种比较单一,寄主的单一性,可能导致整个片区全部受害。
4.4 纯生态林经济效益不明显
防风固沙林树种单一,没有间套种果树等经济作物,在树木幼龄期种植效益不明显,林木需等15年以上成林后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5 防护林建设的几点建议
5.1 加强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认识到造林工作的重要性
本区域地处干旱风沙区,是全疆乃至全国最大的沙区,防护林体系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屏障。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治理逐年有成效。建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建设和保护防护林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宣传各种自然灾害的现状、成因和严重危害及防护林在防灾减灾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5.2 以水定林,保证造一片活一片
水是造林工作的命脉。造林能否成活主要靠水。因此,必须以水定地,以地定林,确保造一片活一片。
5.3 完善管理体制,做到管一片成一片,促进防护林经营管护向良性循环发展
建议推进林权改革,解决林木的权属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大林带采取公管,就是团场集中管理的办法,而小网格的林带,管护和林权都采取林随地走的形式,职工能够看到效益,可以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做到管一片成一片,从而促进防护林经营管护向良性循环发展。
5.4 推广运用带状混交造林
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混交林,形成的生态系统比较复杂,在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方面比单一林木结构作用明显[1]。带状树种形成有效的隔离带,断开病虫害的寄主,有效预防病虫害大发生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保证林网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发挥生态效益。
以新疆杨为主栽树种,与灌木林带状混交,或者与红枣、核桃、杏等带状混交,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5.5 加强种苗基地建设
三十八团目前土地多,可以集中划片作为苗圃地,通过扦插育苗,同时搞活苗圃运营机制,引进市场激励机制,加强更新造林管理,真正将适地适树落到实处,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