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在工会工作中的实践探析

2019-02-22

山东工会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会工作职工群众工会

徐 良

(青海省总工会干部学校,青海 西宁810000)

中国工会十七大指出:“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工会工作,促进互联网和工会工作融合发展,构建网上工作平台,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1]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工会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增加工作维度,充分运用网络这一广泛平台,把职工群众最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和网络服务通道,提升在互联网上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一、互联网思维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一)职工分布流向呈多元化动态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职工队伍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结构变成了多种结构,农民工成为职工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高一低”的现象特别突出,即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人数开始增多,农民工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传统行业中就业的人数则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了许多产业链条和商业模式,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流通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生活,拓展了思维模式,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的劳动者。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2015—2017年,共享经济平台的正式员工分别为500万人、585万人和71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9.7%,2017年,共享经济平台新增就业人数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而通过平台提供服务的劳动者人数约为7000万人[2]。另据《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滴滴出行平台上从事专快车、顺风车以及代驾的司机人数已达2108万人,其中393万人是去产能行业职工,超过178万人是复员、转业军人,还有133万失业人员和137万零就业家庭在平台上实现了新就业[2]。从中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深刻彰显着时代的变化,造就了现今劳动群体分布流向多样化和动态化趋势,职工队伍劳动关系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就业形式多样、年龄趋于年轻化等特征显著。其中,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八大群体”,是当前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难点、短板和工会组织覆盖的薄弱环节。

(二)职工利益诉求呈多元化的趋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必然会引起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首当其冲。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特别是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职工队伍内部已逐渐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由于各个群体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思想文化意识不同,对社会发展及改革改制认识不同,自身利益的诉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p39)。就目前而言,就业形式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复杂化、利益机制市场化的社会态势已经形成,各类劳资关系和矛盾相互交织的状况也越来越复杂,劳动纠纷日渐增多。职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而是复合型的社会人,其利益诉求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过去我们对职工权益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生存权上,围绕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进行主体性的经济维权,而对其他方面的权利,特别是体面劳动的实现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权重不高。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新生代的劳动者和互联网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已成长为中国劳动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个性张扬、思想前卫、强调自我、敢于发声,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各自的利益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新生代劳动者对发展权的诉求很高,在思想上解惑、在文化上解渴、在心理上解压的需求非常强烈,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凸显出来。加之劳动者更善于运用网络媒体、社会力量等介入维权领域,使人与人的沟通距离与成本趋近于零、信息的对称与信息透明并存,更能自由地表达自身的价值诉求,劳动关系矛盾呈现出由简单性向复杂性转移、隐蔽性向公开性转变、偶发性向多发性转化的态势。职工群体性事件的多发、频发,新生代职工站在事端一线的人数增多,给工会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4](p154)。

(三)职工素质要求职业化态势显著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的互联网思维,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更带来一种重新架构世界的力量。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产业被赋予新的动能,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导致生活的方方面面、生产的各行各业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说到底,这实际上是一场人的革命,是人的能力高度凝练的革命,是人创造价值的理念和方式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归根到底还在于人的变化,导致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迫切,对劳动者职业化的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用人单位重新审视人这个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真正从人力资本至上角度重构管理理念和模式,因此拥有一支职业化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制胜的关键。所谓职业化就是指员工的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符合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是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是职业人训练有素的真实体现。职业化的要求不再简单强调对组织忠诚,更强调对职业忠诚和专业忠诚。据调查显示,90%的公司认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队伍。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出其能力的80%~90%[5]。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更趋向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这种行业的新业态迫使企业员工必须进步,不论新老员工,都要无可选择地实现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蜕变,劳动者的职业化成为必然。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纳入职业化进程,职业化将成为衡量行业成熟度的标志,而职业化的实施必将要求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依托的互联网思维对行业进行深度整合。

二、互联网思维在工会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一)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分析互联网思维在工会工作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仍有部分工会干部对此没有系统化、深入化的认识,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宣传部门、IT行业的事情,和工会的实际业务工作关联不大,将自己置身事外。互联网思维意识淡薄,缺乏时代精神,缺少理性研判的能力和经验,对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被动应付、反应不及时,危机公关意识缺位,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带来了完全可以避免的负面影响。害怕和新媒体打交道,担心出现网络舆情,视其为“洪水猛兽”。片面地认为,只要少接触或不接触互联网,就可以减少矛盾,规避风险。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工会干部的文化程度、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不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参差有别,没有从思想认识上真正对互联网思维引起足够的重视。互联网思维是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它不仅仅是开通网站、申请微博、注册微信公众号就变成了互联网思维的组织,而是将互联网思维与线下业务相融合,建设服务平台、新媒体矩阵、大数据中心,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共同推进、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工作新格局。当前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间,成为职工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职工聚焦在网上、活动在网上。这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的手臂就要延伸到哪里,要把对互联网“爱你没商量”的社会现实转化为工会工作的新的支撑力。

(二)需进一步改变应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当前,互联网思维在工会工作的应用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在全国总工会的大力主导和支持下,各级工会依据自身工作的实际,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思维在工会工作中的实践,在布网络、建机房、上系统和建网站方面成果颇丰。目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大部分省级工会、市级工会及县级工会甚至是社区工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网站,并且工会工作网站数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就网站质量来讲,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不同层级的工会网站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甚至在同一层面、同一发展水平的地区的工会网站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6](p85)。具体来讲,可视性、可读性、实用性不高,针对性、服务性、互动性不强最为明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已成为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交流思想、探讨工作、互通信息、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是信息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主渠道,是促进工会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工作阵地。但在现实的应用中,由于技术服务有限、服务职工领域狭窄、服务方式单一、直接服务职工能力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更新缓慢、访问量低、模块设计单调、资源整合有限等情况,“重建设轻服务”,甚至还存在“名片网站”。殊不知,当今的网络化发展让职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职工们更多的是关注网络体验,体验和服务不好就会转移,而且是群体效应地转移,这严重影响了工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和网上及网下工会工作的推进。工会组织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就是广大的职工群众,依托电子政务竭诚为职工服务,是服务职工的新方式。构建服务职工“一张网”,不单单是建设问题,最主要的是应用和发展,要让各级工会之间、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之间、职工群众之间互联、互通、互动,不仅仅是网络形式上的联通,还要做到工作内容方面的贯穿,将网上办事和网上为职工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彰现服务,实现工会组织网上联通、事务网上办理、信息网上推送、活动网上开展的工作新格局。

(三)需进一步加强工会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6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我国网页数量为2816个,网站数量523万个,较2017年底下降1.9%;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338,924,544个,年增长75.3%,已位居世界第二[7]。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深入推进,网民的人数急剧增长,互联网服务的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言而喻职工网民的人数也在攀升之列。特别是进入社会改革重要的转型期,一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企业转型问题、教育问题等就会凸显出来,职工们的意见表达往往会呈现出井喷式的在线态势,其中不乏有理性诉求的呼声,也有非理性的,甚至是恶意炒作、蓄意歪曲……这些问题能否快捷、有效、合理解决,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工会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2009年,全国总工会在宣教部设立了专门的网络舆情机构——舆情处,专门应对涉及工会和职工权益和维护方面的网络舆情,带给了我们强烈的信号:网上平台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体,空间广阔,形式自由,运转飞速,反应灵敏,触手可及,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制控方式就会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级工会已建立了信息网络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信息工作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很多工会组织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但发布内容仅限于新闻信息、通知公告等,职工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涉及较少。有的微博、微信、网站信息传播比较单一,与职工用户缺少互动。一些工会的微信等主要使用文本,辅以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发送内容单调,会议文件居多,无法把多媒体的魅力表现出来。一些工会微信公众号的更新频率较慢,推送不规则、不及时,推送的内容也以传达文件、落实会议精神居多。广大工会干部肩负着参与社会引领、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责,工会网络信息员要敢于、善于、乐于“问计于网”,就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要有熟悉工会业务、发现工会舆情、挖掘工会信息、研判工会事物和扎实文字写作的能力。只有这样,工会工作才能延伸触角,拓展服务,提升水平。因此,加强工会网路信息员队伍是做好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基础,是化解网络纷争的重要手段,是纾解网络“对抗”情绪的重要队伍。通过工会网络信息员的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6](p167)。

三、全力打造智慧工会服务新模式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群团组织要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实施上网工程,综合运用维权热线和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上引导和动员,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 ”[8](p25)智慧工会是工会组织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的工会智能化服务职工体系,有工会自身鲜明的组织特色,是集服务性、便捷性、规范性、精准性、功能性为一体的工作系统,是工会工作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会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发展的要求、加快改革创新而提出的时代性发展目标。因此,各级工会要努力打造智慧工会服务新模式。

(一)当好“过滤镜”,优先掌握主动权

数据表明,全国现有各类工会新媒体9000多个。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资讯呈几何式海量增长趋势,良莠并齐,由于职工群众所处的环境不同,利益诉求各异,对工会的要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职工的网络反应各式各样。加之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首先发声、海量发声的信息并不一定代表着正能量,有可能是极具负能量影响的信息流。同时,职工群众在强大的信息流面前不是被动的,他们不再仅仅是纯粹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推动者。因此,针对网络时代的公共治理,工会干部要善于把网络舆情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强化工会工作的主旨,倡导正确的意识形态,做好思想引领,当好职工群众的引路人和领跑者,敢于发声亮剑,向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错误倾向作斗争,发表正面意见,发出主流声音,传播正能量。要积极培养工会界“意见领袖”,主动掌握话语权,迅速占领职工群众意识形态主阵地,提升网上工会工作水平,还原互联网思维倡导的本来面目,从源头上提供给职工群众最接“地气”的服务,构建工会领域的网上晴朗天空[6](p157)。

(二)开辟“大通道”,夯实工作基础

《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提出,要建设全面准确、智慧柔性、动态更新、安全高效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基本集成单元的分布式全国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努力成为国家大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要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加强工会管理、推动工作创新、深化职工服务、强化职能监督、提高决策水平为目标,实现“四个转变”,即服务对象从特殊群体转向全体职工群众,服务时间从有时段转向全天候,服务资源从工会资源转向整合社会资源,服务方式从线下为主转向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开辟宣传教育、普惠职工、维权服务、资源整合、工会活动等工作业务“大通道”,消除工会工作中“信息孤岛”,使工会工作真正对接、互通。与此同时,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筑牢织密网络安全屏障,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为工会网信事业行稳致远筑牢根基。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智能操作等途径,进一步细化实化服务方式、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力求打造一个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工会工作管理平台。

(三)发展“大学校”,提升工作水平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其战略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担负着“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发挥着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打造智慧工会就要围绕工会职能的履行进行谋划,以发挥工会作用、实现工会职能为核心,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工会。要始终把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把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对线下工作方法及工作模式进行改造,完善线上线下工作链条,推进工会工作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依托信息数据库,广泛利用好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搭建职工学习平台,创建流动课堂,让职工教育课堂真正走进工厂、车间、班组;及时总结推广职工群众先进技术操作法,让工匠、名师和职工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开展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劳动竞赛,全方位、多角度激发职工劳动精神、创造热情。把职工个性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职工学习形式和内涵,延伸工会工作空间,加长工会工作的手臂,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

猜你喜欢

工会工作职工群众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浅谈新时代工会工作
工会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浅谈创新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