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9-02-22曹小燕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缩唇吸气腹部

曹小燕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科一种常见疾病,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患者往往会出现进行性持续气流受限的表现,导致这一病理变化的原因往往与有害颗粒和气体有关,它们进入机体后会产生诱导作用,刺激气道和肺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引起上述病变,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运动耐力不足,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如何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发作,对临床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将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引入到稳定期治疗当中,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要求共入选90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性29例,所占比例为64.4%;女性16例,所占比例为35.6%。年龄最小52岁,最大74岁,平均(65.2±2.1)岁。对照组男性,30岁,所占比例为66.7%;女性15例,所占比例为33.3%。年龄最小51岁,最大72岁,平均(65.4±1.9)岁。采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状况,并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护手段,监测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防止并发症。观察组采用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

1.2.1 呼吸功能 (1)腹式呼吸:指导患者调整体位,可以选择立位或卧位,将手放于胸、腹部,鼻部深吸气,动作宜轻缓,腹部放松,随着吸气膈肌下降,腹部轻微凸起,手部可以感觉到变化。吸气结束后有口呼气,同样以轻缓,速度宜慢,膈肌松弛,腹部收缩,随着呼气延长腹腔内压力增加,对膈肌产生推动作用,进而呈现上抬状态,胸部空间减少,压力增大,压迫肺组织,促进气体排出,腹部进而成凹陷状态。(2)缩唇呼吸:经鼻吸气,动作宜深,每次2~3s,再缓慢呼出,此时嘴唇缩紧,类似于鱼嘴状,每次4~6s,指导患者要领,使其熟练。(3)缩唇腹式呼吸:将上述两组呼吸锻炼结合起来。(4)立式呼吸:直到患者站立,举双臂,向上,同时鼻吸气,速度也缓慢,放下手臂同时进行缩唇呼吸。(5)坐式呼吸:让患者双腿盘坐,双手放膝盖处,指导其进一步放松,鼻深吸气,完成后缓慢经口呼气,根据自身状况调整,避免过度。

1.2.2 肢体运动 (1)上肢锻炼:①甩手:站立,两侧上肢伸直,与肩部同高,3分力度上举,7分力度向下后甩动。②提重物:手持0.5kg重物各方向抬举,超过肩部,重量可逐渐增加,每日三次,各15~20min,根据自身状况运动,不可过度。(2)下肢锻炼:踏车锻炼,开始时低于最大运动负荷,逐渐增加,每次10%最大运动负荷,疗程8周。

1.2.3 饮食 该疾病为消耗性疾病,营养补充必不可少,热量高于日常水平,避免刺激对消化道黏膜过度刺激。

1.2.4 心理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常年反复发作,心理问题难以避免,不良情绪时常显现,工作人员要加强沟通,帮助患者解除顾虑[2]。

1.3 观察指标

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

1.4 统计

2.结果

观察组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对比 (±s)

表 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对比 (±s)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观察组 45 5.96±2.84 67.24±6.86对照组 45 5.00±0.71 58.51±8.67 P<0.05 <0.05

3.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一旦发作患者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稳定期的康复干预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从而更好控制疾病发作[3-4]。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观察其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应用了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其进行肢体运动,同时在饮食、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结果显示,呼吸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这种护理干预方式更有助于COPD患者病情改善,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缩唇吸气腹部
缩唇呼吸:肺气肿患者最好的呼吸方式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缩唇呼吸健肺顺气
没事多练壮腰功
定量阻力呼气与缩唇呼吸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