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分析
2019-02-21钟晓虹
钟晓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变化发展,大学生的学业发展、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就业竞争等问题频频出现,继而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及现代人心理及行为问题困扰,社会及学校对于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需求逐渐增多,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及社会意义。
1.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意义
1.1 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发展,人们承受的生活负担及心理压力将更大,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人们整体健康水平重要因素,并且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阻碍性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现,主要由于生活压力及多元文化的冲击。首先,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及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及心理压力较大,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其次,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网络平台中良莠不齐的内容及错误的价值观念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学生过度的沉溺于网络平台及网络娱乐之中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并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继而在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1]。
1.2 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质量
传统的高等院校在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之中更多为教师的单独担任辅导角色,多呈现为个别咨询的方式。不可否认个别咨询方式是心理健康辅导之中有效的途径及策略,但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耗时长、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缺陷,而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设定特定的场景或是主题活动使得团体内成员互相交流且集思广益,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及水平,实现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发展性团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并非治疗,而是在与发展预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便不能仅针对于表现出心理问题的同学开展,而应对现阶段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及进行全面辅导。但由于大学生的数量过多,因此在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中难度较大,因此多数高等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发展性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十分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特点及教学需求,并且是实践证明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
2.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原则
2.1 从认知维度出发
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原则,在团体性心理辅导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应从合理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合理认知缓解学生的压力感及及紧张感。首先,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帮助团队成员正确的认知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正确的掌握事物的客观现象、客观规律及相关元素,继而转变对于客观事物的应对态度。其次,应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自身,协助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好的自我认识、完善人格继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悦纳。避免学生在遭受打击的情况下出现自我认知中的偏差,出现消极的生活态度,通过合理认知、理性归因原则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地生活态度及信心[3]。
2.2 从情感维度出发
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原则之中,要求高等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活动应从情感维度出发,不能仅靠积极的事件及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要求心理健康教师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及有效的缓解和消除学生消极情绪及紧张情绪的方法,例如冥想训练或是放松训练等。在团体性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借助“冥想环节”或是“放松缓解”帮助学生进行情绪及情感上的释放,带领学生探索生命之中的积极能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需求,学生思维消极心理应对方式通过宣泄能够预防负性情绪的不良反应,并且能够增强其情绪表达及自我调节能力,使得学生掌握较好的情绪管理方法[4]。
2.3 从行为维度出发
基于行为维度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主要为帮助成员建立其正常的生活知识和能力以及充实正向行为举止,通过对于团队成员行为及生活经历的深层解析,继而帮助其人格的重塑与行为模式的重建。大学生感受到积极的能力及想法时,会潜移默化的保持以及泛化至社会实践生活中,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借助行为及活动维度实现有效的团体心理教育活动。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工作重点并非治疗,而是在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应大力倡导团体性活动实现高质量的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针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普遍性的辅导。
3.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策略
3.1 积极心理学发展性团体辅导设计理念
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理念设计中,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给予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激发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以及探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首先,基于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设计理念中应以大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获得为目的,使得学生在生活之中及学习之中能够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价值观念,通过对消极观念的排解及释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积极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使得学生获得乐观品质及幸福感。其次,在团体心理健辅导环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人格特质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通过正确认知自我继而解决自卑、自负或是自我主义等性格弱点,实现有效的心理辅导课程工作。最后,大学生活之中学生将面临更多的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之中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不敢、不善、不愿交朋友等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内涵、技巧等内容,更多设计一些团队型的活动[5]。
3.2 积极心理学发展性团体教学活动开展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方案程序、组成团体及咨询计划。首先,在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中应注重几方面关键要素,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团队的规模、团队活动的主要时间及平均频率、团队活动的场地及所需材料等。并且根据活动的主题进行游戏设计等。其次,组成团体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或是学校报刊等宣传形式使学生了解团体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内涵,继而招募符合要求的团队成员。关于成员的筛选及管理应通过面试及心理测试等多维度进行筛选。在团队组建成功后的咨询计划安排将分关系建立阶段、主题实施阶段及团队结束阶段。关系建立阶段主要通过一到两次活动完成,基于群体动力学构建出和谐温暖的团队氛围,而主题实施阶段主要通过六到八次的活动时间完成,主要为帮助学生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开始认识自我并通过团队互动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心理体验。最后团队结束阶段中学生之间已经构建出较为亲密和支持的关系,通过评价使得学生之间交流个人的心得和收获,保证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及质量。
4.结语
现如今,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过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常以个别咨询的方式为主,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耗时长、受众面窄、解决问题的类型较为单一。而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重视团体成员的集思广益,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高校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达到提升高校心理辅导水平、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