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9-02-21周姊毓
周姊毓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2016年《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仅为896.1万人,而且其中有451.3 万人从事农业种养[1],目前我国有残疾人口8500 多万,在这些残疾人口中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 至59岁;女16至54岁)的残疾人口约有3200万人,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2],可见,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残疾人就业率不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有数据显示,残疾人中有90%以上具有劳动就业能力[3],因此,有效开发残疾人的职业能力,让残疾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部分力量,并通过就业使之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身心的康复,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残疾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为了实现残疾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使他们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与企业开展有效的合作十分必要,我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也指出:“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校企合作。[4]基于此,探索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与发展途径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是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事业的发展。残疾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个人的价值。然而,残疾人由于身心存在各种限制,与普通人群相比,在职业技能获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就业优势不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残疾人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获得的职业技能是否能够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实现残疾人的职业技能训练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无缝对接,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的就业。首先,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可以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应课程,保证残疾人能够在学校里获得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缩短残疾人就业的适应时间,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其次,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不仅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与企业对接,残疾人还可以在高年级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充分学习和体验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文化氛围,有利于残疾人职业技能的提高,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再次,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直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师,为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残疾人的实践能力,残疾人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了残疾人就业的质量。因此,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发展,校企合作是提高残疾人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还促进了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首先,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残疾人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个性,残疾人在与企业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可以获得对自身职业能力清晰的认识,增强对岗位的认同感,进而树立对未来就业的自信心。其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残疾人可以提前感受就业的氛围,通过实际工作锻炼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残疾人在企业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工作的困难与挫折,也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力,增强了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再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和企业可以一同根据残疾人的特长和潜能,为其制定个别化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案,共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教学以知识为导向。目前,绥化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开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绥化学院在2013年开始招收听障大学生,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创了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由于起步时期没有相关经验作为参考,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采取了与普通高等教育类似的做法,采取分科教学的方式,比较注重知识的学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相对统一,这种做法虽然能够为残疾人提供一定的技能训练,但是难以照顾到残疾人的个别差异,这种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不能满足残疾人个体发展的需求。一般来讲,残疾人由于身心等方面的缺陷,导致他们在智力、体力、情绪情感、动作、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残疾人的个体间差异大,教育需求各有不同。另外,残疾人由于存在身心缺陷,他们不能像普通人群一样可以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对其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这就要求学校要打破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要走出校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满足残疾人不同的教育需求,为残疾人顺利就业并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残疾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由于残疾人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庇护式的准备教育,实践环节多是在学校内完成,而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又是知识和技能更新比较快的行业,残疾人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跟不上生产实际和经济发展变化的现象,导致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另外,庇护式的教育导致残疾人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残疾人在职业适应和社会融合方面的能力存在局限,就业竞争力不足。因此,学校迫切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残疾人的职业技能训练放到企业中去,构建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引导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途径
(一)设置人职匹配的专业课程。如前所述,如果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设置相对统一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则难以满足残疾人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也很难发挥残疾人的潜能和特长,因此,调整和优化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设置人职匹配的专业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要联合企业进行就业市场的职业分析。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残联工作人员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可以组成专家团队,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对职业和职业群进行分析,确定就业者从事该职业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并总结和归纳出职业群中每个职业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技能,高校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要求纳入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设置课程模块,并及时将该职业或职业群中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补充到课程当中,保证残疾人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相匹配。其次,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和企业要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残疾人由于身心存在缺陷,他们的教育需求有所不同,在职业技能获得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让残疾人的潜能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和企业需要对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为残疾人进行职业发展分析,以此为标准构建残疾人课程体系,并制定残疾人职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和计划,以及组织相应的课程评价。对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评估,需要在职业教育开始前、职业教育过程中和职业教育结束后等阶段进行。职业教育开始前的评估可以了解残疾人的职业兴趣和现有能力,为残疾人制定贴近起点水平的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评估可以随时为教师调整残疾人职业训练计划和内容提供依据,保证残疾人职业训练的方向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紧密相连;职业教育结束后的评估可以为残疾人的就业安置提供建议,便于企业根据残疾人的能力和兴趣安排适合的岗位。通过对残疾人开展职业能力评估,可以让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既能兼顾到残疾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也能考虑到企业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有助于残疾人潜能和优势的发挥,通过人职匹配的专业课程,锻炼了残疾人的职业适应性,为将来就业和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残疾人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导致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职业技能训练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养需要采用支持性的模式,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要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点为其开发就业机会,并根据市场的需求,为残疾人制定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训练计划,并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职业训练和追踪服务,帮助残疾人顺利地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为实现这一目标,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双方派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建实习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与企业共建资源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是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定期指导残疾人的实习和实训,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能够让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实训指导,还能够将行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及时更新实训内容和方法,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养与就业需求相结合,不断促进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其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二者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以及学校关于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由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具体开展教学,企业提供技术性师资,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企业还需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残疾人在高年级时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企业在最终的考核和录用时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表现作出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对残疾人择优录取。再次,营造工学结合的文化氛围。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要考虑营造工学结合的校企文化氛围,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他们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多以家庭和学校为主,导致残疾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焦虑、恐惧和自卑等不良情绪,对工作适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让残疾人能够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中获得职业技能,满足他们的个别需求,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和企业应该共同营造宽松、接纳的氛围,学校和企业可以为残疾人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残疾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岗位职责培训和就业心理辅导等。另外,企业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等融入到工学结合的实践中,让残疾人能够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体验就业工作的生活方式,在心理上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合理的期待,为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三)实施开放包容的教学评价。为了确保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效,应该采取开放包容的教学评价,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评价包括对校企合作效果的评价和对残疾人学业成绩的评价两部分。首先,开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效果的评价。实施校企合作效果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依据评价结果,发现校企合作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双方的合作模式,对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并巩固合作的效果。这部分评价的内容包括人职匹配的专业课程开发程度、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效果、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社会服务的效果、对残疾人就业的贡献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等等。在评价时要参照行业标准,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效果开展评价,并建立起由政府、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组成的完整的评价机制,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提供教学改革的信息,也为企业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提供依据。在校企合作效果的评价中,要坚持评价和管理相结合,以评促改,要将评价作为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不断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次,开展残疾人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残疾人进行学业成绩的评价,可以反映出他们在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获得方面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感受,教师根据学业成绩的评价结果,可以及时修正教学或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沿着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在学业成绩评价中,教师既要重视残疾人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要注重残疾人技能应用的评价,更要强调残疾人在企业中通过亲身探索和实践而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教师通过评价树立残疾人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培养残疾人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由于残疾人的个体差异大,对知识和职业技能获得的能力有所不同,再加上残疾人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分散在各自的企业当中,这就导致教师对残疾人的考核很难采取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对残疾人学业成绩的评价要采取开放包容的评价态度,体现开放性、多元化的要求。教师在残疾人学习过程中要给予残疾人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教师要保持教学的弹性,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教育需求,采用个别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评价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残疾人的学业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试、口头问答、实际操作等形式,实现对残疾人学业成绩的多元化评价,从而保证残疾人的学习效果以及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
(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残疾人由于身心方面存在各种缺陷,他们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下才能实现,残疾人在企业中的实践也是如此,需要政府、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持续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和建设,创建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的实习实训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保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具有有利的物质条件。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企业的税收、提供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与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政府要对企业进行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倾斜,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将企业纳入高科技产业链,从而提升企业的科技层次,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科研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其次,社会上的一些慈善团体和组织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积极参与建立福利性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一同形成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网络,为残疾人职业技能获得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这些社会组织还可以成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第三方力量,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残疾人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帮助学校和企业及时了解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校企合作的行为。社会上的慈善团体和组织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联合社会资源,如家庭、医疗、社工和辅具等资源,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加广泛的支持,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支持体系。
综上所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是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它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的属性,是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发展水平。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省内仅有一所高校开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由于没有相关经验作为借鉴,在职业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根据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行业要求,结合残疾人教育需求,黑龙江省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途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育评价和支持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为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我国其它地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