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智哲学关照下的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研究

2019-02-21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智语言文化

刘 晶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当代心智哲学形成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后期语言哲学,进入了美国哲学家塞尔(Searle)所提出的“心智哲学时代”。塞尔在《心灵、语言和社会》一书中指出:哲学的目标不再是解决物质和心灵之间的矛盾,而是认识到它们的兼容性,并去寻求理解、解决这种兼容性的方法。也就是说,解释某事是如何可能的最好方法是揭示它是如何存在的。要解开生命与意识之迷,解开人类内心意向性之谜的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地去描述那些由心理过程所引起的,同时又体现在心理态度上的现象[1]。心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心智、语言和赖以生存的世界,它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者如何使用语言做出了解释和规范。

翻译是一种不同语言符号的语意转换行为,这必定涉及行为所有参与者之间立体、动态、多维的心灵碰撞。心智哲学对翻译的关照不是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活动上面的,而是深入到语言表层后面的同语言知识有关的心智活动中的。

一、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教学现状

(一)翻译教学“文化失语”严重。新的时代随着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提高、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一方面因为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一些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热情不高,教师还要完成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很难有大量时间专门进行翻译理论、概念性知识的讲授。即便有时间讲授翻译理论技巧,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内容多停留在词汇、句式,语法等翻译理论知识层面,而且课堂上所进行的翻译练习,也只是完成课后习题并通过与标准答案的对比参照进行简单的批改和总结。此外,传统的教学课堂多强调老师的主导性,造成教材理论知识传授的单一性。这种单一范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固定、抽象化,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所学的翻译理论难以理解,翻译内容索然无味,逐渐失去翻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在传统翻译教学中,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内容缺乏吸引力,而老师又认为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双方无法进行良好的互动合作,也就无法实现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方面更侧重于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过多地强调了西方思维理念、文化习俗、社会时政的习得,却忽视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由于平时教学中缺少中国文化方面的英文关注和练习,待到翻译有关中国特色内容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不会表达。综上所述,当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非英语专业学生急需加强文化翻译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应用翻译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对大学生中国文化推介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二)文化翻译教学转向迫在眉睫。习主席曾多次指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是立足本国的文化。所以,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让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任势必需要青年一代来继承和发扬。广大青年学生只有做到不忘本来,不忘祖国灿烂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另外,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汉译英翻译部分已经出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国家已经重视考察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翻译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翻译转向势在必行的趋势与紧迫感。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首先将这一全新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他们颠覆了传统课堂模式,录制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播放和讲解,并将课件视频等上传到互联网,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讲解来自学完成概念性、操作性的理论知识学习。将学习决定权与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师生堂课上的互动,通过对学生自学情况的考察以及对其布置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优化课堂上的时间,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1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做了《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演讲报告,推介了翻转课堂的概念,至此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优势在于,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师生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了解老师安排布置的所需学习内容,通过无限时反复学习以及深入探究查找相关资料,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提升。课堂上教师发挥检查督促、咨询解答和协调分工的作用,师生在已经共享课前学习资料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更灵活细致的实战练习,最终达到学生吸收内化知识的目标。

但如何保证学生“先学”,如何培养学生追求知识,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避免过度依赖教育技术或教育模式,贬低传统课堂模式,以及如何在更深层次上对我国传统文化翻译的传播给予关照是本文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三、基于心智哲学的翻转课堂翻译教学实践

(一)学生需求分析。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决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我们学生的需求。李德凤教授指出翻译教学的需求首先是一个检验学生翻译能力的工具,是学习者在翻译语境中想要习得的翻译功能,以及从具体课程得到的收获。其次,当学生清楚学习任务时,需求分析会对学生的需求顺序及优先性做出决策判断。[3]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动态。通过对闽南师范大学16级物理师范专业、生物师范专业80名学生翻译需求调查,发现通过四、六级的需求为73人占90%,只有少数5人想要通过翻译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余2人认为学习翻译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的翻译测试表明50%的学生存在句式、篇章的语病,70%的学生对文化负载词不了解。明确了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制定教学大纲、选取知识点。

(二)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确定知识点。正如Savage(1993)指出,需求分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影响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手段。[4]

基于学生需求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目标是将凸显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对语言难度与四级接近的蕴含中国文化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所用文化负载词正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并能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为了解学生已掌握的文化常识,针对近五年四级汉译英翻译涉及的内容:中国简介、山川河流、古镇旅游、中国教育、颜色含义,以及带有中国特色符号功夫、熊猫等选定八大类“中国风”话题,我们设计一份前测试卷。通过答卷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学生语言和认知心智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十六周教学计划制定相应教学大纲。内容涵盖了文化和语言两大模块。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传统节日、中国语言汉字、中国戏曲、中国名川大山、中国教育、文学电影、以及时政要闻。以余秀华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刘会民编著《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为补充书籍,将已有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素材进行再加工,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所选的教学内容难易适当。语言翻译技巧理论包括:句子逻辑性分析,主动句、被动句的翻译,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的翻译,原序译法、换序译法以及直译、意译、替换等。

(三)多模态环境翻转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提供多模态外语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其课外自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们已经习惯于“点击式”“搜索式”“探究式”学习,更青睐集个性化、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方式。[5]所以,利用制作好的相关学习课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辅助下,引导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做好课前自学是非常可行和相当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件中要明确本节目标,由浅入深分级列出需掌握的知识点、参考了解的相关内容、推荐赏析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有待小组合作完成的翻译任务等。扩展赏析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在课件中以超链接的形式给出不用网站、音乐、视频等,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挖掘更多更好的素材与大家分享。以文化翻译教学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例,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认知,我们在课件中首先给出六个英文基本术语(儒家Confucianism、道家Taoism、论语the Analects、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道德经TaoTeChing/LawsDivineandHuman);掌握了基本术语后,对六个经典句式的英文表达进行翻译并背诵;然后让学生观看介绍孔子的视频和电影并用中英文完成一小段关于大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的文章并网上提交给老师,老师会进行具体的批改指导;最后,各小组合作完成有关老子简介、儒家学派、墨家学派、史记节选、先秦寓言故事等短文翻译任务并准备好在课堂上展示。老师针对学生完成的后两项任务进行分析、总结。从学生的语言运用上,老师不难看出其文化心智、语言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加强的方面。

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文化英译任务只是翻转课堂一系列不同任务之一,学生获取学习信息和任务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容易,但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认真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是翻转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关键。课堂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既是对学生所学效果的检测,也是对翻转课堂执行的监控。

课上我们首先要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试卷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第一层级记忆水平,针对自学课件中必须掌握的背诵内容和翻译技巧的练习。其次考查学生自学文化翻译知识的理解水平,学生会被随机抽查英文讲解六个经典句子和介绍孔子生平。然后,老师针对课前翻译作业结合翻译技巧、语言和认知方面进行讲解,并请各小组代表给全部同学讲解本小组的翻译任务,老师会对其翻译内容的语言层面和文化内涵进行总结讨论。在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全班同学解决了译文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了语言到心智的内化,以及心智对语言的应用。总之,课堂上的翻译时间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练习进行具体讲解和内化训练,以选取的具体翻译任务为依据,从心智哲学视角,高屋建瓴地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差异、文化的表达需要从认知本源上掌握翻译的实质。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心智哲学理论,来明确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探求学生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水平和差异、指导学生对不同语言和文化差异的认识,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任务、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监督,保证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交互学习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有利于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的修养,提高其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翻译能力。当然对大学生语言心智能力的考核如何科学化、系统化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猜你喜欢

心智语言文化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爱是开启幼儿心智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