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山西省武乡县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2019-02-21陈佳静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武乡县武乡妇女

陈佳静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作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和妇女抗日救国运动中心的武乡县,当地妇女在党的领导之下,打破封建枷锁,战胜夫权、族权、神权,挣脱了锅台、碾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妇女自己的新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她们纷纷送郎送子参军,拥军优属,开荒种地,纺线织布,运送军粮,站岗放哨,救护伤员,担负了繁重的战勤任务,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当前,学术界虽对妇女运动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较为关注,也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山西省武乡县妇女运动的研究却比较缺乏,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许淑贤[1]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武乡县妇女纺织运动的背景、开展状况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意义,尤其是妇女解放的意义进行了探索;张晓鸿[2]和弓雅婧[3]仅对相关的史料进行了大致的汇总,比较笼统和简略,特别是有关妇女运动领导机构的一些核心史料未曾涉及,并都着力于突出强调武乡妇女在抗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未能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对当代妇女工作开展的有益经验。本文立足相关的史料,将对抗日战争时期武乡县妇救会及其他妇女运动的领导机构、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论述,力图还原抗日战争时期武乡县妇女解放运动的原貌,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为当下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妇女组织的建立与妇运领导机构的概况

卢沟桥事变后,在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开始进行全面抗战。1937年7月,韩鸿宾(共产党员)等人受牺盟总会的派遣,来到武乡县任牺盟特派员,正式成立武乡牺盟分会[4]246。以王玉堂、韩鸿宾、高沐鸿为主要领导的中共武乡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也在同时得到恢复,并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领导各抗日救亡团体和各阶层人民进行抗战①。平型关大捷后不久,八路军总司令部就进驻武乡,这极大地推动了武乡县妇女组织的建立。武乡县妇女运动的杰出代表武铭、王克强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县委决定以她们为首组织妇女救国会,指定武铭为秘书,王克强为副秘书。于是1937年11月,武乡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正式成立(简称县妇救会)①。武乡县的妇女运动初期就在县妇救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939年3月8日,晋东南妇女救国总会成立大会召开,这对武乡县妇女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至此,妇女组织迅速扩大到广大农村。1939年4月,晋东南妇救总会在民族革命中学抽出20 余名女学生组成了战地工作团,在董宏绵等人的带领下于5、6月间来到武乡,在县委、牺盟会以及妇救会等抗日救亡团体的配合下,到各地动员妇女参战①,并对妇女进行文化与政治教育。1939年7月,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妇委等重要军政机关进驻武乡,较长时间地驻扎在武乡山区的王家峪、砖壁、烟里等地。武乡由此成为华北敌后抗日战争的司令部和华北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我国著名妇女运动领导人康克清、李伯钊、刘亚雄和北方局妇委领导人浦安修、刘志兰、卓琳等在这里生活、战斗,并领导了妇女运动。同年11月1日,战地妇女儿童考察团陈波儿等到八路军总部驻地王家峪访问[4]799。这一时期,在驻军和党政机关的领导下,武乡妇女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妇女组织普遍发展起来。当时县妇救会的领导人有武铭、王克强、王昭、段子峰等。

1940年春,任秀兰和范成秀等同志接受上级派遣来到武乡工作,由任秀兰担任中共武乡县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一职。随后不久,范成秀在武乡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县妇女救国会秘书。军事形势在1940年6月以后严重恶化,武乡被劈开成两部分[5]。随后由于日军残酷的“三光政策”,开展对敌斗争活动更加艰难,县妇救会这时也一分为二,建立了两套机构,武西县的妇救秘书由段子峰担任①。

抗战环境的艰苦并未遏止武乡妇女运动的发展。1940年以后,三三制政权的建立使妇女成为了各级政权中不可缺少的力量。1941年5月,中共武乡县委领导武乡人民开展“红五月”斗争,开始改造旧政权[4]798,在这场斗争中,民主选举产生了女区长和女村长,妇女们也参与到政治生活中。1943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工作的决定,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北方局妇委的带领下,各基层妇女组织和群众团体开展了反对打骂虐待妇女,宣传妇女放足、组织妇女识字班等任务。这一阶段县妇救会的主要负责人是范成秀、段子峰、魏玉明、任秀兰等。

二、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内容

(一)关心妇女身心健康,谋求人身自由

反对买卖包办婚姻及打骂虐待妇女。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贤妻良母的定位”“德本才末的要求”“保贞守节的规范”等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对抗战前武乡县妇女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她们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婚姻大事由父母包办,同时武乡还盛行早婚、童养媳、租借婚等不合理的婚姻现象[3]。很多妇女在丈夫去世之后,即使身边没有孩子也必须要守寡,而且妇女还遭受着像商品一样被贩卖的厄运。为了改变这种封建买卖包办的婚姻制度,在工作初期,考虑到团结广大农民抗战的现实需要,妇女组织根据上级指示提出“家庭和睦”的中心口号。1943年之后,贫苦群众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已有某种程度的改善。此时,妇女组织提出工作中心口号为婚姻自主,各级妇女组织发动妇女进行反对买卖婚姻的宣传,妇女们还编唱《买卖婚姻要反对》《童养媳》等歌曲。武乡县政府和各级妇救会在贯彻新婚姻法令的同时,还辅之以其他有力的措施,诸如:1942年武乡县妇救会在石门村主持召开了寡妇改嫁大会,十几位寡妇披红挂彩胸佩大红花现场改嫁,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6]。同时针对武乡县广大妇女遭受丈夫和婆婆随意毒打的现象,武乡县政府和各基层妇女组织站在妇女的立场,对此类现象坚决予以反对,诸如:在武乡一区木灯村就曾发生妻子不堪忍受丈夫赵三雷的打骂而上吊自杀的事件[7]。此事件一出,本村全体妇女在区妇救会常委、马堡村妇救秘书孙芝兰的带领下,到男方家里为女方说理,最终政府将男方依法判刑①。县政府和县妇救会表扬了孙芝兰,《新华日报》以《武乡的新女性》为题,刊登了一篇通讯稿[8],以为其扩大宣传及影响。这件事的处理对全县妇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各级政府坚决贯彻新婚姻法令,切实解决广大妇女的合法诉求,在抗战后期,武乡县广大妇女婚姻自由基本得以实现,受打骂虐待的现象也大为减少。

宣传妇女放脚和新的接生法。武乡县的广大妇女在还是六七岁的时候要饱受缠足的痛苦,致使其不能下地参加劳动,活动范围局限在家里;而且,基本的家务做得久了也站立不住,还得盘着脚坐在地上,当地的妇女还以“小脚好看”而自居。在北方局妇委的领导下,武乡县政府和各基层妇女组织及群众团体利用开会、识字班等场合反复进行教育,给大家讲清楚唯有放脚才能正常参加生产的道理:经济上解放了,有了发言权,妇女的彻底解放才有可能实现;还有人编了《放脚歌》。在宣传放脚的同时,也宣传新的接生法。当时的武乡县因为文化的落后形成了很多的陋习,比如:生孩子时,要先在土炕上放上一层炉灰,孕妇直接坐在炉灰上生孩子;产后要喝三天稀米汤等。妇委的同志们一方面利用开会、识字班向广大妇女宣传新接生法的优越性,一方面带头做示范;此外,1939年底在武乡王家峪创办了《华北妇女》,共办了十多期,对改变当时妇女的缠足和不合理的接生陋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组织妇女开展大生产运动

抗战前,武乡县广大妇女大多只管在家生养孩子和做饭,生活上完全依附于男性。她们不但没有财产继承权,而且连支配日常生活的权力也没有,购买一些针线之类的生活用品时也必须要经过男人的批准;被娶进家门后三年内不给衣穿,一般家庭妇女很少能穿崭新的衣服。经济上饱受压迫,致使她们在其他方面也陷入不自由的处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抗战初期,各级妇女组织教育妇女要做好“安家计划”,也就是安排家庭生产、生活计划,让妇女参与家庭的经营管理;对于家庭经营管理好的妇女,各级政府和妇女组织还会予以表彰和奖励。到1940年,由于日寇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加之国民党顽固派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号召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广大女性在男人大都上前线打仗的情况下,就自然地要扛起后方生产的大旗。1940年2月,毛泽东在送达中央妇委的指示信中特别指出:“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则不能进行。”[9]因此1941年,为解决前方战士的被服问题,武乡县妇救号召全县妇女立刻投入“百日纺织运动”,广大妇女踊跃参加。同年2月,县妇救会贷款一万元,支援农村开展纺织业。1943年,为战胜太行区遭遇的灾荒以及敌人的残酷进攻,武乡县抗日政府和妇救会根据上级指示,采取了五项措施:政府发放大量贷款,支持群众发展纺织业;建立短期纺织训练班,推广新式织布法,培养纺织骨干,提高纺织技术;普遍建立纺织互助小组,把集体纺织和个人纺织结合起来;组织妇女搞互助合作,开荒种地,多打粮食,发展生产;推广硝土熬盐和研制土染料,解决食盐和染料方面的困难①。在这些措施的落实过程中,武乡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成效显著。据资料统计,1944年武乡妇女劳动力有3 万人,其中纺织者就有28000 人,出现了马堡、下寨、大良、河西沟、韩北等一大批纺织模范村,也涌现出石留仙(马堡村人)这样的著名纺织英雄和获得“胜过男子”奖匾的史兰珍(东堡村人)这样的农业生产劳动模范。她们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家庭生活也得以改善,妇女的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妇女自身的解放。

(三)开展文化教育,提高妇女政治文化素质

封建社会向来将女子拒于教育的大门之外,抗战前武乡广大妇女亦是此处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尤为深刻,农民认为老婆们识字没有用处,贫穷人家的姑娘自不必说,即使是富贵些家的姑娘也只能被锁在深闺里学习女红。即使这样,社会还要再拿出“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要妇女遵守,拿“忠孝词”“节烈坊”等作为诱惑妇女心甘情愿被压迫、束缚的套子,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阻止女性智力的开发和人格的养成,限定她们的知识和能力,唯恐女性在读书识字、启蒙明智后,认识到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从而反抗封建男权制的压迫[10]。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即使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下,武乡县的堙里、土河、王家峪、东西堡和左权县的下午村、麻田镇等地在北方局妇委的大力号召下,都陆续举办了妇女识字班,帮助妇女识字,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同时北方局妇委的一些同志们还亲自到当地的识字班里给大家上课,讲解抗战形势和妇女解放的道理。还需指出的是,这个妇女识字班不仅针对广大女性,许多男性也参加,每天下午各村的妇女骨干会召集大家到一起来学习政治、时事,以及抗日政府提出的有关号召和规定。识字班的开展时间较为灵活,它结合当时的战争形势和广大农民的生产实际,一般会在冬闲时期开展。在识字班里,北方局妇委还十分重视结合中心工作编歌,群众间还涌现出无数受人爱戴的民歌歌手,有武东的“四娥”(魏三娥、石玉娥、李三娥、李春娥)和武西的“三大名将”(王月英、赵四马、李彩梅),这些妇救会干部除了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都将歌唱宣传作为自己的政治任务去完成。此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抗日民歌:如《妇女解放》《政府组织妇救会》《妇女拥军歌》等上百首歌曲。每次到开会的时候,嘹亮的歌声就会响起,气氛活跃,这对于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鼓舞妇女士气,推动妇女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培训妇女干部,引导妇女参政议政

武乡广大农村妇女抗战前在家庭中处于依附地位,在社会中也毫无地位可言。对于社会上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她们都无权过问,甚至在男人谈话时,也只能完全服从,没有发言权。一切国家和社会机关,近乎都没有女人参加。长期的男权统治及其观念灌输使广大农村妇女本身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女人就该围着锅台转,对参政的态度极其冷漠。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政治觉悟,北方局妇委十分重视吸收妇女参加宪政运动,基层妇女组织和群众团体广泛开展关于民主政治的宣传,引导妇女参加政治生活,使一些农村妇女一改以往对选举漠不关心的态度,逐渐地开始涌进政权,积极参政,女村长和女区长的人数有所增加。同时妇运的相关领导机构也对已经担任干部职务的妇女进行了培训。1940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妇委在武乡县烟里村、王家峪驻扎,为给华北敌后培养、输送大批优秀妇女干部,在附近的石坑垤村举办了一期妇女干部训练班,对晋东南各县的妇救会主任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4]253。同年的下半年,北方局妇委又在石垤村举办了第二期妇训班,学员为太行区和晋冀鲁豫各县的妇救会干部。这次培训为期一个月左右,结束之后,学员们回归自己的工作岗位,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层层培训干部。武乡妇救会秘书范成秀就在第一期妇训班结业之后,在道场村举办了本县妇女干部训练班,对17 名区村女干部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培训,各区亦相应举办短期训练班,推动了全县妇女工作的开展[4]253。1942年夏,杏树堙村为期一个月的妇训班在县妇救会的指导下创办成立,培训对象是区以上的妇救会主席,共有30 多人参加。同年,白涛在下寨村和洪水镇等地区举办了妇训班,金福珍后来接任领导,这个训练班的举办坚持了近三年之久,每期的培训为期三个月,培训班里的学习内容涉及到政治、文化和军事,还根据抗战时局所需编有相应的抗日课本。1943年县妇救会在武乡县的太池村举办了为时月余的一次妇训班,以农村劳动模范为主要的培训对象,共有30 多人参加。后期北方局和太行区党委先后派了一批精干的妇女干部来武乡担任党政和妇救会的领导工作,各种形式的妇训班的举办和外来干部的指导与影响,使得武乡涌现出了一批妇女运动的杰出骨干。1944年12月,武乡县还派出一批村妇女干部和优秀妇女代表马银秀、赵存兰、史二焕等十名妇女走出太行山,去支援抗战。

三、武乡妇女解放运动的现实启示

(一)坚定地维护好妇女群众的切身利益

切实维护好妇女群众的利益,是妇女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武乡县广大农村妇女深受夫权、神权、族权的压迫,生活困苦不堪,必须要首先解除套在她们身上的封建枷锁,关心她们所遭遇的困苦,维护好她们的利益,才能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使妇女更好地支持抗战,为抗战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武乡县各级妇救会在刚建立的时候,人们因为畏惧对之避而不见,更有甚者,婆婆竭力阻止儿媳参加这样的组织及其举办的相关活动。妇女组织在了解了广大农村妇女所处的困苦境地后,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开会、识字班以及各种文娱活动等场合,反复教育,鼓励妇女站起来,争取自由和解放。有力的动员和对初期工作成效的宣传,慢慢地打消了广大妇女抵触畏惧的心理,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心和新鲜感,有的婆婆们也不再阻拦。随着县政府和各级妇救会积极开展反对封建买卖包办的婚姻制度及打骂虐待妇女、宣传妇女放脚和新的接生法、教育妇女做安家计划等这些与妇女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武乡县广大妇女的婚姻及家庭生活改善了很多,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认为妇救会这样的组织是真正代表她们的利益的,因此在心理上也就实现了由抵触到好奇再到坚定跟随的转变。而在抗战的背景下,她们抗日救亡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在各级妇运组织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了,其中有直接参军奔赴前线作战的,有积极动员亲人参军的,更有很多的妇女默默奉献在抗战的后方。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和以后的解放战争中,武乡妇女有1990 多人参加了各种战斗,建立200 多个拥军接待站,救护伤员一万多人,每个妇女每年做三双军鞋,共计156000 多双,慰问袋15000 多个,米袋12000 多个①。她们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的解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妇女问题,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依然首先是要维护好她们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同时也有助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更好地发挥妇女的伟大作用。

(二)妇女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协调推进

妇女运动尤其是农村妇女运动的内容是复杂的,有阶层、年龄、性别上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妇女工作不能单独开展,要遵从实际,全面协调推进。武乡县的妇女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妇委、县妇救会、基层妇女组织及群众团体的相互配合之下展开的。她们积极开展反对封建买卖包办的婚姻制度、宣传妇女放脚和新的接生法、教育妇女做安家计划、动员妇女参政等活动,从婚姻、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来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但在妇女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遵从实际的情况,给妇女运动造成若干损失,诸如:一些村级妇救会组织,忽视了农村妇女生活的散漫及其家庭操作之繁琐的实际情况,甚至在农忙时节还要求妇女参加识字班和开会,组织形式不灵活。一些地方还提倡妇女参加农业劳动中之开荒,造妇女林、妇女园,强调妇女自卫工作,妇女武装操练等,这虽然对于改变妇女认为劳动是耻辱的劳动观点有帮助,但是在不增加家庭财富和妇女本身家务就很繁重的情况下,使妇女负担更重。这种做法也遭到了妇女和农民的反对。再比如在工作初期,农民尚未发动,生活未改善时,应以“家庭和睦”为工作的中心口号;但在武乡的一些地区,一开始就提出“婚姻自由”的口号,遭到了农民的反对。这些做法均是思想上的主观主义所造成的,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从主观愿望出发,使妇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妇女工作不单是妇联的职责,还要协调好党组织、政府与妇联的职能,全面协调推进,切实维护好妇女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其法律保障,这有助于促进当今时代女性自由、平等、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同时妇女问题的解决和妇女工作的开展一定要遵从实际,注重实际调研考察,了解她们的生活实际,多倾听妇女的心声,了解她们的真实需求,使相关的妇女决策更加科学化与民主化,进而更好地维护妇女的利益。

(三)妇女工作必须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和妇女主体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妇委等重要军政机关进驻武乡,在武乡山区的王家峪、砖壁、烟里等地较长时间驻扎。当时,我国著名妇女运动领导人康克清、李伯钊、刘亚雄和北方局妇委领导人浦安修、刘志兰、卓琳等都在这里生活、战斗,领导了妇女运动。1937年11月正式成立的武乡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是妇女运动的重要组织者,起着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作用。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领导下,北方局妇委、武乡县妇救会及各基层妇女组织和群众团体积极带领武乡县广大妇女开展反对封建买卖包办的婚姻制度、宣传妇女放脚和新的接生法、教育妇女做安家计划、动员妇女参加宪政运动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武乡县广大妇女的利益得以实现,生活有所改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妇女的主动性。她们走出家门,通过各种途径支前参战,党和妇女组织还对妇女运动中各方面表现积极、突出的人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并发挥了妇女的主体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武乡县妇女运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妇委、各基层妇女组织及群众团体的组织作用,她们从武乡县广大妇女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到她们所受的封建压迫以及各种现实生活所需,切实维护了她们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武乡县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妇女抗日组织诸如妇女抗日救国会,虽然只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下的一个产物,但仍与现今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便是其在当下的一个延续,妇联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妇女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广大妇女作为新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依然不可忽视。因此,当下妇女工作的高效开展,依然有赖于妇联的组织作用和妇女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的武乡县,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和妇女抗日救国运动的中心,当地妇女在党的领导之下,打破封建枷锁,战胜夫权、族权、神权,挣脱了锅台、碾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妇女自己的新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本文首先对抗日战争时期武乡县妇女组织的建立与妇运领导机构的概况进行了梳理,其次结合抗战前武乡广大妇女的生活状况对武乡县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代妇女工作的开展要坚定地维护好妇女群众的切身利益,妇女工作的开展要从实际出发,全面协调推进,还要充分发挥妇联的组织作用和妇女的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党的妇女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也有助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更好地发挥妇女的伟大作用。

注释:

①《武乡妇女运动史料汇编 上》,武乡县妇运史办公室,内部资料,1985年(11月).

猜你喜欢

武乡县武乡妇女
浅谈城市街头游园设计——以武乡县街头游园设计为例
舌尖上的武乡 记忆中的美味
“三里湾”新故事——记武乡县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
情系太行革命老区 武乡砖壁红色之旅
新媒体背景下武乡顶灯舞的发展途径*
当代妇女的工作
武乡县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武乡县法院纪检组组长警车私用被免职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