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2019-02-21张军强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诗经美的诗歌

张军强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15)

“美”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自然产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随之改变,但是在民族历史的长河中一些对后世产生重要意义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观念延续至今,《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诸多赞美女性美的诗篇。同时《诗经》中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1.《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

1.1《诗经》中女性容貌形态美

容貌与形态的女性美,表现在外在美,在《诗经》中描写女性外在美的诗句有很多,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人们对于女性的外在美的审美标准和追求,在《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描写女性容貌美和形态美的诗歌是《诗经·卫风·硕人》,这首诗歌也被作为《诗经》中描写女性外在美的经典作品。在《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美貌的诗句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整句话的意思是描写庄姜的皮肤生来白皙嫩滑,手指纤细修长,牙齿整齐干净,眉清目秀,生动的描写了庄姜的美貌全然天成,天生丽质。《诗经·卫风·硕人》中对庄姜的形态美描写的诗句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意思是说庄姜的笑容甜美,眼神清澈,活灵活现的呈现了一个美丽女子的神态之美。诗句中用“倩”和“盼”两个字就表现了庄姜的笑容和神情,可见西周时期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1.2《诗经》中女性服饰美

在5000年的历史发展中,服饰的文化内涵充分的体现了不同朝代的不同文化特征。《诗经》描写女性服饰美的诗歌很多,《国风·郑风·丰》中写道:“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诗歌中的“锦”是指女子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披风。描写了古代嫁娶时女子的服饰美,《郑风·出其东门》 这首诗篇也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其中写道:“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诗歌的意思是在美女如云的人群中,只有一个素衣绿头巾的女子,才是我心仪的对象,诗句中的“缟衣綦巾”写的就是女子的服饰美。素衣女子,也说明当时的男子倾心的是女子的清新脱俗之美,没有过多的点缀,在古代的服饰美中有一种说法叫做“要想美,一身孝”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服饰的美是一种安静美,简单美,素色美,白色也是当时人们的流行色。这种白色的服饰美,也从另一个方面突出了古代人民的纯洁和高尚的品格。

1.3《诗经》中女性温柔善良内在美

从古至今对于女性的描写,大都是以勤劳和温柔善良,因而古代有“三从四德”的女性规定。《诗经》中对于女性勤劳之美的描写主要是早期的农村生活,务农、采集、纺织、捕鱼等农村生活的描写,在古代人们心目中,女子勤劳能干,温柔善良是衡量女性内在美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

在《召南·采蘩》中描写了古代的宫女子,忙于“采蘩”的生活景象:“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中的女子忙于往返途中,显出采蘩之女劳作的勤劳和繁忙,《诗经》中的《小雅·彩绿》 是一首描写一位妇女思念服役期满而不归的丈夫的诗歌,“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 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描写的是整日劳作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不仅描写了女子辛勤劳动的景象还描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内在感情美,对妇女的勤劳和情感美描写惟妙惟肖。《诗经》中这些描写女性劳作的诗歌,充分的显示出当时女性辛勤劳动,承担家庭生活负担的贤良淑德,在西周时代女性通过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品德,也成为当时人们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之一,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勤劳美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传统美德,现代女性不管是全职太太还是职场妈妈,在家里都是忙碌着打扫卫生和烹饪,在家庭中的辛勤劳动已经成为每一个女性的内在美的追求。“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子才是真正的女性美,不仅要容貌美和形态美,更要勤劳美。在内在美的品德之美的诗歌,例如《大雅·大明》中的诗句:“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诗歌中写的是一位远嫁周朝的任家姑娘,在京城做了王季的母亲,和王季一起推行治国的政策和主张,诗篇中的妇女德贤兼备,赞美了古代妇女的品德美。

2.《诗经》对当代文学的若干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诗”闻名的民族,尽管唐诗宋词这些文学名著或者文学诗词在现代仍然被传颂,但是《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中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意义深远,《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诗经》的文艺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所谓文艺思想,也被称为文艺观,顾名思义就是对文艺现象的主张和看法,在不同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文艺思想也各不相同。在《诗经》中所表现的作者思想,人物感情,社会现象,都以诗言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的体现了《诗经》中所代表的文艺思想。通过当代文人学者的不断研究补充,“诗言志”成为当代文人学者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古代发展中的诗赋文人在文学创作的时候能够充分的把个人的情感写入诗词中,体现了“诗言志”的文学影响地位,对我国古代的诗歌文学发展意义重大,具有强大的文学进步作用。

2.2《诗经》审美取舍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诗经》中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在现在的美学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在《诗经》中短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中,包含了对世间感情、人心善恶等描写的生动具体,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思想都有着独特的观点和内容,在《诗经》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美学价值观都给后世美学研究学者重要的启迪。在当代的美学发展中,对于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古代四大美女被称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沉鱼”是西施,“落雁”是王昭君,“闭月”指的是貂蝉,“羞花”指的是杨玉环,古代四大美女对审美的取舍影响深远,王昭君肩窄,达不到“硕”的审美标准,于是王昭君喜穿坎肩,貂蝉耳朵小,为了弥补缺陷,常带耳坠;杨玉环倾国之美,却生来狐臭,杨玉环每天涂抹大量的香粉,比鲜花还香。古代“四大美女”的生活习惯,对当代的审美取舍的影响也极其深远,现代女子仍然穿高跟鞋,戴耳坠,擦香水。

2.3《诗经》对当代爱国主义情感的影响

《诗经》中描写爱国情感的诗歌,对于后世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多数《诗经》中所表现的爱国情感只是简单、委婉的阐述古人的爱国思想,大多数诗歌中只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故乡的热爱,但是在《诗经》中也有描写爱国思想强烈的诗篇,《郎风载驰》诗中讲的是许穆夫人得知卫国灭亡后的悲痛之情,并且想法设法拯救卫国,可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这首诗歌表现了许穆夫人热爱祖国,并且立志救国救民的决心,诗句中字字句句充满了许穆夫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女性美中的品德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后世的爱国主义情感影响极其重要,是一种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正如唐朝诗人“念天下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这种对于国家的忠诚,成为我国当代诗人创作爱国诗词的传统,对当代身怀国家装天下百姓的民族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当代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民族意识也在不断的增长,爱国主义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追根溯源,还是是《诗经》为本。因此,我们应该对《诗经》中的审美取舍进行传承和发扬。

2.4《诗经》对当代文人操守的影响

《诗经》中女性美中的情感美,品德美审美标准,充分的表现了西周时期的女性贤良淑德、忠贞不渝、勤劳善良的情感美标准。这种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和性格情操,对后世文人的操守作风有很大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诗经》中的女性情感美、品德美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民族传统,并且将这种美好的品德和情操延续至今。对当代文学作者的行为作风、人生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3.总结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历史中的文化瑰宝,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和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诗经》中描写女性的一百多首诗篇中,充分的体现了西周时期古代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展现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五百年间的女性美标准,将西周时期的女性美展现在后世读者的眼前。充分的表现了西周时期女性的容貌之美、形态之美、品德之美、服饰之美、情感之美等。这些对后世美学研究和后世文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文艺思想、审美取舍、爱国主义情感、文人操守等文学方面,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诗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我国文学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诗经美的诗歌
诗歌不除外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诗经
现代诗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现代诗经
诗歌岛·八面来风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