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旅游资源及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2019-02-21李荣
李 荣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03)
1.大别山旅游资源概述
1.1 大别山地区区域地质与地貌
从地域分部的角度来说,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横跨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处于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交界处。大别山的地主峰白马尖海拔1700 米左右,其他高峰多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的交界处。其区域整体自然发育及形成,造就了在其旅游行业主要的构造及自然环境特征。
1.2 水体资源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在水资源这一领域也是十分的优秀,其资源所收益的百姓均占有量高于全省水平。大别山地区常年均径流量在120亿立方米左右,全省20%左右的占比及亩均2000 立方米的记录数据均远高于全省平均使用值。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其大中型水库建设工程在其同行业对比下也是遥遥领先。包括梅山水库、沸子岭水库、龙河口水库、境主庙水库等其总库容量共计90 亿立方米左右,为其周围丘陵区域长年灌溉水源达1200 万亩。
1.3 气候条件
受季风及过渡地带的影响,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在常年降水和季节降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年际降水差值在3 倍左右。其中6月、7月、8月的降水最大,占全年的50%,这也是干旱与洪涝交替发生的主要原因。
1.4 动物和植物资源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的植物种类繁多,这其中被国家列为珍稀植物的有25 种,受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8 种。受国家三级保护的植物多达17 种,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及不可估量的可用价值是大别山地区植物的一大特点。包括桔梗、柴丹参、半夏、获苓的可药用植物多达近千种。另外,由于大别山地区所处气候的特殊性,不少野生动物也选择长年在此繁衍生长。这其中包括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5 种,国家级别1 类2 类保护动物11 种。兽类、鸟类及两栖爬行类资源是区域分布的主要群体。
1.5 风俗民情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比较流行楚剧。尤其在有年长的老人家里面,平日生活中经常能传来楚剧的戏曲声。每逢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地百姓都会按惯例去邀请专业的楚剧团进行商演。大别山区的节日气氛也非常浓厚,拿春节来说,与我们包饺子过除夕不同的是,当地百姓选择宰杀自家生猪且猪肉不卖给别人,其部分猪肉会制作成腊肉待过年的时候慢慢吃。
2.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的实际意义
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旅游行业发展一直都在不断的努力,多年来受到历史客观原因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占地区贫困数量的75%,涉及人口在230 万左右。作为我国公认的第二大集中贫困区,也是国家每年集中扶贫工作主要项目的重要一部分。所以,加强对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旅游行业发展,对于国家贫困经济区域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洼地,国家和当地政府必须采取得当的实施方案,利用旅游经济来提升贫困地区的综合使用价值更好的将安徽省大别山区域经济实现跨里程碑式的发展。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经济上欠发达的区域实际上也是在旅游资源方面相对优越的区域。但由于所属地理位置偏远及交通和社会发展的落后,其区域内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文化与外界相连接的渠道较少,这也导致我国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优越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存在重叠。不过安徽省大别山区在丰富且多样的旅游资源条件下,是具有摆脱贫困可能性的。这也说明旅游资源的优越现象是旅游资源档次提高和与游客的兼容性的直接反映。细数大别山区域内的在建工程,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类保护区域7 个,已建成森林公园15 个,已建成地质文化中心5 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 家,人文类历史文化交流中心6 个。不单是自然景观资源有很多,安徽省别山区还具备坚实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果国家包括有关政府部门能利用好此相关资源,那么就能为大别山区在发展旅游相关行业以及促进百姓摆脱经济落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的开发研究
3.1 以国家为发展方向积极建设安徽省大别山区整体旅游的经济发展
旅游行业可以促进城市体效益的稳定发展,不仅有实际意义的经济成果、建设效果,在社会效果上的持续发展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各部门有关人员努力执行政府的工作规划,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述:首先,为本区域内旅游业现状制定可行性开发规划。当地政府要着想于可利用旅游资源,通过市场调查充分了解旅游区百姓尤其是区域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见,把旅游资源与大别山区百姓脱离贫穷方面的工作积极的联系在一起。计划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规划,不允许在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产生消极和敷衍的情绪。完善旅游业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安徽省大别山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因交通和通信方面的设施不完善,其旅游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安徽省别山区旅游工作很难持续发展的一大阻碍。所以,针对类大别山去旅游行业设施的基础建设, 政府要从自身有效可利用资源上给予支持。通过建设旅游行业方面的设施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再有就是改善信息网络设备建设更好的促进对外的连接和交流。让政策扶持各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各级单位应制定相关的经济体系、旅游行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和约束,逐一处理大别山区旅游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从业人员进行外商投资招揽工作来发展大别山区的旅游行业。规划城市与城市之间在旅游行业方面的合作方案,建立安徽省大别山旅游文化核心。在其地域限制旅游行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大背景下,各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从跨区域的角度出发,建立好安徽省大别山旅游行业发展的标准方向,用实际工作成果来营造良好的城市整体形象。
3.2 积极引导社区参与到旅游行业发展的的共享机制利益中
通过旅游行业的发展使安徽省大别山区的百姓获得利益是政府在旅游工作上的长远目标。不现实的经济分配方案会是引起旅游开发矛盾与纠纷的直接因素。所以,社区在参与的旅游行业相关工作不仅要表现在社区百姓能够通过参与获得稳定收益的保障,还要体现在社区百姓针对的积极的的融入到本地旅游发展相关工作的的管理执行中,拥护对旅游可开发资源的计划和实施。而经济条件的落后使大别山区旅游行业发展的发展成本主要来与各有关部门的持续招商引资。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部门部门和政府管辖下的社区及当地百姓三个相互的集体中,社区百姓因处于弱势局面很难融入到旅游行业的发展中来,因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力不够导致成为不了旅游行业发展扶贫工作中的受益者。所以,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工作必须坚持合理互等的原则,建立人性化的利益共享方案,满足社区百姓在发展地区经济的所需和期待。从实际上推行保证贫困百姓参与旅游行业发展的机制,保证社区百姓在此方案的过程中拥有主动参与的权利,还要让贫困百姓参与其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工作和成果。
3.3 带动百姓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水平
通过旅游发展扶持贫困地区的百姓经济收入,其最终目的还是需要贫困百姓都能参与到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工作中来,并培养相关行业的有关技能和整体素质。旅游行业作为国家服务行业中的重点,受众百姓对其旅游发展所设计到的产品及服务都表达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也给旅游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评定提出了新的目标。所以,为了改善百姓对旅游业相关技能的学习和素养,保障安徽省大别山去的旅游行业工作持续发展,使百姓能够胜任旅游业的各方面工作,是旅游扶贫项目必须持久坚持不能放弃的工作。
3.4 从开发旅游发展工作中提升旅游扶贫的整体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工作已经极大打破了普通旅游业的涉及区域,同时众多新旅游机制的诞生,让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更加具有潜力。所以,在开发旅游行业扶贫工作中,要积极的发挥其业强大的连锁效应,提升有关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就变得更加重要。除了要依靠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饮食、住宿、交通连接、对外经济贸易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选择考虑在立足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推动建设等产业发展,以旅游资源为出发点,带动传统历史文化实物、农业和畜牧也的发展。通过旅游业给百姓带来的扶贫效益,不单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因旅游行业的发展推动其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百姓思想的转变、文明水平的进步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效益。
4.结语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迅速,旅游行业的产业发展也得到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对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资源发展的研究以及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发探讨,运用成熟的经营方法,确定安徽省大别山旅游资源发展在市场上的定位,并根据实际经验计划相关发展战略,多渠道大宣传多途径融资打造品牌旅游等,进一步发展大别山区旅游资源,建立其品牌形象。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努力,安徽省大别山旅游资源及扶贫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众多旅游实例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为弘扬国家城市文化体系和扶贫工作的发展奉献处自己的一份力量。